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前提:
根本目的:
改革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想一想:改革为何从农村开始?
材料一:邓小平说过:“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农村人民公社
材料二: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吃大锅饭,一大二公三平均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得田地间,男子打扑克,女子纳鞋忙。”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农村的地位重要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我出生于文革时期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咱们村是邻近的村庄里最穷的村落。当时在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夏,安徽大旱,这年夏收分麦子,咱们村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干了一季的活儿,糊不了三天的嘴巴!全队18户,只有2户没讨过饭。
“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缴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也甘心。
正是这次尝试,让咱们村在第二年就获得了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得到了邓小平总书记的支持。1983年,这种经济体制便吹遍了中国农村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前提分别是什么?
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民使用,自负盈亏。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进行尝试的地点?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的时间和普遍实施的时间。
安徽凤阳小岗村
开始于1978年,普遍实行于1983年
集体的
土地
(公有)
家庭(农户)
包产到户
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任务
生产
自主权
剩余
归自己
自负
盈亏
想一想:农民是如何把自己的责、权、利结合起来的?
结合表格,说一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意义: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土地改革1950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
私有制 私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
公有制
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制定政策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一: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材料二:“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企业管理松散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结合P40教材研读以及下列材料,诊断:国有企业出现了什么问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标志: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单一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竞争
政企不分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搞活
分配吃“大锅饭”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生产积极性
2.主要内容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
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改革前
国有企业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国家
企业
给企业松绑
政企分开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国有企业
国家
工人
国有企业
改革后
4、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发展: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想一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商品缺乏、
限量消费
商品丰富、
促销打折
市场有发言权
3.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
②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③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内改革
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的发展
城市改革
对外开放
强国富民之路
国有企业 改革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