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青岛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5 22:58:05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3
收南瓜—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进行口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
3.感受计算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信息窗2老师带同学们去果园摘石榴,还给几位摘石榴的同学当了一回小裁判,大家都表现非常棒,今天老师再带着大家一起去小阳家的菜园里去帮小阳摘南瓜,看看今天在菜园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板书:收南瓜)
二、情景展示,发现问题
1.谈话: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仔细看情境图,图上都有什么?
预设:菜园里南瓜丰收了,结了很多大大的南瓜;小阳和他的爸爸、妈妈在菜园里摘南瓜。
追问: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妈妈摘了30个南瓜,爸爸摘了40个南瓜,小阳摘了6个南瓜。
2.谈话:同学们观察的可真细心,你能不能结合其中两条数学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板书)
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问题2: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谈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追问:怎样列式?
预设:40+30=(板书)
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来做?
预设: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
谈话:要求“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实际上就是把40和30合起来,也就是求40加30的和是多少。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
谈话:40+30=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来算一算,并且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进行交流。你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也可以联系以前的知识,我们看哪个小组能想到更多的好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和大家分享?
预设1:用数一数的方法。从40向后继续数50、60、70。
谈话:你是十个十个数的。真厉害!(板书:数一数)
预设2:用摆小棒的方法。用4捆小棒表示40,用3捆小棒表示30,4捆和3捆合起来是7捆,也就是70。(板书:摆一摆)
谈话:讲的真清楚,摆的也好。你听懂了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3:用计数器。先拨40,然后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和刚才的4个十合起来,现在计数器上的数是40。
谈话:大家看明白了吗?用计数器拨一拨也能帮助我们计算出40+30的结果。(板书:拨一拨)
预设4:40表示4个十,30表示3个十,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7个十就是70。
谈话:不借助任何学具直接说数的组成就能计算出得数,真了不起。(板书:说组成)
(3)观察比较,优化方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摆小棒、拨计数器以及说数的组成的方法都能计算出40+30=70。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几种算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最快、最方便。
谈话: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件出示:10+50=
60+30
=
90-70=
80-20=
小结:用说组成的方法又快又准确的帮助我们完成了这些题目。
2.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方法迁移,独立探索
谈话:刚才我们解决了“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这个问题,那“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呢?
预设:30+6=
谈话:30+6又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咱们。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2)展示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和大家分享?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
预设1:用数一数的方法。30向后一个一个的数,30、31、32……36。
预设2:用摆小棒的方法。用3捆小棒表示30,6根小棒表示6,合起来是36。
预设3:用计数器。先拨,30,然后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6个一,和刚才的3个十合起来是36。
谈话:“数一数”、“摆一摆”和“拨一拨”为我们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你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预设4:不用借助学具,计算“30+6”想数的组成就能计算出得数,3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36。
谈话:你想到了刚才讲的“说组成”的方法,直接就算出结果了,你很会借用方法。
谈话: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件出示:30+7=
6+50=
90+9=
3+20=
(3)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谈话:刚才我们解决“30+6”的过程中,同学们想到了多种方法,回忆一下,哪一种最快、最方便,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说组成”的方法在解决两个问题的时候都是最快的,它不需要借助任何学具,很方便也很实用。
3.教学“几十几减几十、几十几减几”
谈话:“56-50”和“23-3”这样的题目你会计算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虽然是减法也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来解决,“56-50”从5个十、6个一里去掉5个十,还剩6个一,得数就是6;“23-3”
从2个十、3个一里去掉3个一,还剩2个十,得数就是20。
小结:你灵活的借用了说组成的方法解决了新知识,真让我们佩服。“说组成”这种方法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都可以帮助我们计算。
四、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谈话:回顾刚才这几个算式,“40+30”是整十数加整十数,“30+6”是整十数加一位数,“56-50”是几十几减几十,“23-3”是几十几减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
2.谈话:谁能说说计算刚才这些题目的时候我们都是怎样计算?同位讨论。
预设:用数的组成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计算。
3.小结:同学们刚才经过你们自己的思考已经探索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了,下面用你总结的方法再来解决几个问题吧。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看图列式
2、算一算,比一比
30+40=
65-50=
30+
7=
3
+40=
65-5=
30+70=
3、算一算,填一填
4、小蝌蚪找妈妈
六、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谈话:刚才我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大家可真了不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学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我学会把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我感觉和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很快乐;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
谈话:希望大家将今天学过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在今后的计算中,让它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有趣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
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70(个)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30+6=
36(个)《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学生已经能正确计算10以内加减法,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个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能正确计算是这节课的重点。教材通过熟悉的发书情境能让学生体会到身边的事就蕴含着数学问题,教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计算非常熟悉,能自觉地把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迁移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当中,但并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也就是算理不明白。因此,这节课教师应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直观的动手操作理解算理,从而达到“理清法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将适当引导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单位相同的数才可以直接加、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个位数加减法基本相同。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2、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经历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感受位值制的意义,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会算。
3+2
=
5+4=
4+3=
6–2=
7–5=
9–3=
2、我会填。
(1)90里面有(
)个十。
6个十是(
)。
(2)用小棒数数。
(3)说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小结怎样数,引出“整十数”。(板书:整十数)
【设计意图:
一捆一捆地摆小棒,计数器十位上拨珠子的动态演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几个十就是几十,以及几十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
1、出示主题图,找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个别尝试列式解决,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
熟悉的发书场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教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3、借助直观,体会算理,感受算法。
(1)学生自由选择小棒或计数器等来寻找答案或检验答案。
(2)汇报并订正。
预设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表示10,再摆两捆小棒表示20,合起来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预设2(数的组成):因为1捆就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
预设3(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然后再拨2个珠子,一共有3个珠子,就是30。
预设4(计算):十位上
1+2=3,所以10+20=30。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验证了10+20=30。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都是将10+20想成1个十加2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体会算理,结合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小棒图、计数器上珠子的含义,从而明白10+20的计算方法。】
4、对应练习,巩固算法。
(1)独立完成:
20+30=
30+40=
50+30=
80+10=
(2)汇报并订正。
(3)引导观察:这些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怎样算的?
小结: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时,我们可以想成几个十加几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可以想成几个十加几个十,以理驭法。】
(二)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
1、算法迁移:整十数加整十数大家已经会算了,整十数减整十数你们会吗?
2、同位讨论:30-20=?
3、汇报并订正。
【设计意图:因为有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学习作为铺垫,对于30-20的计算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理解掌握。】
4、对应练习:
50-20=
70-40=
80-30=
90-80=
小结: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时,可以想成几个十减几个十。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而小结整十数减整十数可以想几个十减几个十,循理入法。】
(三)看书质疑
(四)归纳算法:回忆所学的知识,思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怎样算?
【设计意图:梳理归纳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指导练习所用。】
巩固深化
P62做一做第1题。
思考:这几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一图三式,可以看图找答案,也可以根据加法算减法。无论怎样,最终都是把整十数想成几个十来计算的。
P62做一做第2题、P63页第4题。
4+5=
7-3
=
1+3+4=
9-4-3=
40+50=
70-30=
10+30+40=
90-40-30=
(1)独立完成,个别汇报。
(2)横着观察每一行的式子有什么相同点?
(3)竖着比较每一组上下两个式子,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角度对比,让学生感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和10以内数加减法基本相同,都是用数的组成,不过计数单位不同而已。】
3、
比较: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两题对比发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不同,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
4、判断题。
(1)30+2=50
(2)80-10=7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加减。】
总结评价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等方面回顾总结。
【设计意图:从知识、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回顾总结这节课,为后续计算课学习奠定基础。】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共有多少本书?
10+20=30(本)
30-20=10
1个十
+
2个十
=
3个十
十位上:
1+2=3
3个十-2个十=1个十
10+20=30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能直观清楚呈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各种计算方法,最重要体现了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反思:
一、准确把握教材,注重算理算法教学,体现计算教学的课型特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节课从计算来说非常简单,就算老师不教绝大部分的学生也能正确算出结果。虽然会算,但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即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学生是不明白的。因此这节课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操作过程中达到“理清法明“”的目的。教材呈现了“小棒图”,“计数器”,“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是30”“1+2=3,10+20=30”4个部分,这4部分到底如何呈现,如何体现教材编排的意图?体现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呢?在仔细研读教参后心中有了答案:首先复习铺垫,接着出示例题,在学生都能说出用10+20=30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本书。老师不急于评价对错,而是组织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验证计算的正确性,通过操作发现:摆小棒是先摆一捆(1个十),再摆2捆(2个十),一共有3捆(3个十)所以是30;拨计数器是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0,再在十位上拨2个表示20,十位上一共有3个珠子,所以是30。
5《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相加减的运算过程,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的,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
本课继续是秋收的情境,在收南瓜的情境图中呈现了一些数学信息,并由学生提出两个加法的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学生利用十个十个的数、十位相加等方式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学情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愉快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算法形成口算技能。因学生年纪太小,在探究计算方法上,应适时、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个别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动手能力。
【课标分析】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体验算法与算理,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我是计算小能手
5+3
9-2
7+5
9+6
6-6
2+8
18-9
11-3
5+9
10-3
2、想一想,说一说
(1)十位上是9,个位上是7,这个数是(
)。
(2)8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6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7个十是(
)。
(5)100里面有(
)个十。
二、情景导入?
1、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在丰收的石榴园里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乐园,看看阳阳一家在忙什么呢?
2、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32页主题图)?
请认真观察,图中的这些人在干什么?
①观察,获取数学信息?
②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三、尝试探究
1、尝试学习加法??
(1)筛选问题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亮!你们能根据“爸爸摘了40个南瓜,妈妈摘了30个”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提出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2)合作探究,尝试交流。?
①分析问题,尝试列式。?40+30=
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摆一摆,说一说
③交流展示,解决问题。??
师:怎样计算40+30=?呢?请你说一说,看谁的想法最巧妙???
预设1:数一数,50、60、70
预设2:利用数的组成,40里面有4个十,30里面有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7个十是70,所以40+30=70
让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
④师生小结,提升算法、理解算理?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40+30=70的?可以直接算什么???
3、尝试学习减法?
(1)练一练,发现问题。?
①练一练。?10+50=
60+30=
90-70=
80-20=
②思考,90-70怎样计算呢?
(2)尝试交流。?展示算法、理解算理。?
4、尝试概括,整理知识。?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刚才我们探究的像40+30=70和90-70=20这样的算式,里面的40、30、70等等都是什么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题)。小朋友们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呢???
小结:对,每一个整十数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一位数相加或相减(师边说边用手指着这几个一位数),算出几个十就是几十。?
四、自主练习?
1、看图列式。
2、?算一算,比一比。
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
四、回顾反思?
师:今天学的高兴吗?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今天大家表现非常不错,我们学会了整十加减整十的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实际的生活中能自觉地运用整十数的加减法。
?在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0
+
30
=
70
90

70
=
20






4个十
3个十
7个十
9个十
7个十
2个十
【评测练习】
1、算一算,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3=
5-4=
9+1=
20+30=
50-40=
90+10=
2、我会算
40+30=
60+30=
70-60=
20+70-30=
90-50=
40-20=
100-40=
80-40+20=
3、看图列式计算
【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寓教于趣,通过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巩固练习看,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算法算理,熟练正确地计算,效果显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计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但是却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说明平时孩子们说的太少了,以后会注意多引导孩子说一说,切实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我让学生进行热身练习,通过联系唤起旧知。而后创设情境,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算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而且会重点运用算理思考计算过程进行计算。
在课堂练习中通过练习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同时在比较中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计数单位不同,强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的末尾要添写0”。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正确的计算,不易造成知识的混淆。
反思自己这节课,也体现了以下几点不足:
1、时间分配上,练习部分显得匆促。由于课堂上正课部分生成问题较多,又必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后边的练习时间挤少了。如何把握课堂的时间分配,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2、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3、本节课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比较少,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数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处理有些地方不恰当,特别是学生在口算过程中说算理、算法引导不够到位。?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