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年秋季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对家庭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
其赋税”,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父与成年儿子分居,都以户主身份列名国版。
商鞅此举力图
A.推动重农抑商政策的建立B.确立小农经济主导地位
495554049530C.瓦解宗法制度的社会根基D.移风易俗实现社会转型
25.“物勒工名”制度是指将器物制造者、监造者、制造机构等的名字刻在器物上。
下图为山东汉代平陵出土的铜鉴内部饰,刻有“延平元年堂狼造作”铭文,能
够印证该铜鉴为地方官营机构铸造。据此可知,“物勒工名”制度
A.对保证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B.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销售
C.在手工业生产中被广泛采用D.采用的字体为标准字体隶书
26.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该幅作品
A.反映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美B.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C.掀起了画坛上的一股写实潮D.吸收了西方国家的艺术创作风格
27.明初,在地行政制度上承元制,设行省统驭郡县;洪武九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确立了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并立的体制;自宣德以后,陆续向各地派驻的巡抚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并节制三司。从这一历程可看出明代
A.实践了权力“制衡“理论B.地方行政发生重大变革
C.重视对地方的掌控D.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
28.1919年,在整个巴黎和会期间,北洋政府在山东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对德和约问题上,前后主张经过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变化的过程。由于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地位极为脆弱,
竟至于无力对签约问题作出任何决定。材料旨在说明巴黎和会中国拒签和约
A.呼应了民众觉醒浪潮B.源于中国分裂型政治
C.体现外交家自身的决断性D.是由于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
29.梁漱溟评价说:“所有陈胡(陈独秀、胡适)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蔡元培)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近二三十年中国新机运亦就不能不说蔡先生实开之了。”梁漱溟意在
A.表明自己反对封建伦理立场B.宣扬陈胡等人的新文化思想
C.坚定维护蔡元培教育界权威D.肯定了蔡元培的历史性贡献
30.1939年9月,美国记者斯诺再次访问陕北时记录到“每一个村子和县都有选举成立的行政
委员会,边区政府是由普选出来的代表选举产生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说明当
时在陕北
A.全面推行了直接选举制B.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权
C.注重推进民主政权建设D.形成了与日伪政权的对峙
31.截至1940年,全国发行债券的民族企业大致有19家,债券总发行额5000余万元。其中上
海约有8家,发行债券总额1800余万元。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投资环境日渐恶化B.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C.抗日战争导致民族工业萎缩D.民族工业采取近代融资方式
32.古希腊的葬礼花瓶的瓶画表现了许多丧葬仪式。如在一只瓶画里,表现的主要场景里,6名
妇女围绕在男性死者的尸体架前;在尸体的头部和肩部的位置,两名妇女正撕扯着自己的头
发。另一只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450年间的白色陶瓶,绘着两位妇女站在墓地拜祭的情
景。这些瓶画能够体现
A.妇女在民主政治中地位提高B.城邦重视公共空间建设
C.参政意识渗透具体生活D.城邦的性别关系特征
33.1500-1600年间,作为欧洲人主食的小麦价格在英格兰上涨了425%.在英格兰西部,粮
食价格上涨了四五倍,面包房工人工资却只从4便士上涨为8便士,工匠从6便士上涨为1
先令。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4225925203200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海外殖民扩张
C.市场经济的普遍发展D.贵金属持续涌入
34.右图为俄罗斯绘画品《小提琴手》,该画派
A.强调集中表现自我B.源于对现实的观感
C.注意画面严整性D.注重色彩的感染力
35.当今世界,美国代表的西方世界,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正在走向终结,而
中国或者东方、南方的新兴国家正在崛起。由此可知,当今世界
A.国际秩序日趋混乱B.霸权争夺更加的激烈
C.地区冲突不断加剧D.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
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政治体制仍基本沿用三司制度,并在三司之上设立督抚,用以
监察地方和军务。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几次改制,以诏谕敕令、各类会典事例的形
式,进一步规范了督抚制度,使督抚成为地方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此时,出于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督抚设立往往职权轻,任期短。
——摘编自孙文《明清督抚制度的嬗变及其评鉴》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势力进入中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而清政府赖以维
系政权的八旗、绿营逐渐没落,尤其是天平天国起义给予八旗、绿营毁灭性打击。在这种情
况下,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而对地方的权威开始流失。清政府将财政权和军
事指挥权下放到地方督抚,同时还伴随着司法权、用人权等一系列权力,这些权力使得地方
督抚的权力更加扩大。
——摘编自王学斌《近三十年来晚清督抚制度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督抚制度兴起与发展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督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清代督抚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9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整体或者局部),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莽在取代西汉建立新朝后,面对当时社会的问题,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经济
上,首先,他下令实行“更王田”,恢复井田制,田地和奴婢一律不得买卖,田地超过限额者,一律分给四邻无田者。其次对工商业进行国家统制政策。设立“五均”,负责平抑各地物价,实
行“六菑”,对盐铁、名山大泽、酒等工商业实行统一管理。再次是多次进行货币改革,使得币
值不固定,币种比价不合理。在政治上,采用《周礼》的记载,下令将各官职改为《周礼》上的名字,并将当时的地名按古名进行更改。其次,为表明新朝的正统,他又下令将周边少数民
族首领的称号一律由王改称为侯,还派多路大军征伐匈奴、西域、高句丽等。王莽改革导致
天下大乱,最终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革的措施。(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5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只有用军事力量才能建立和维持在巴勒斯坦的犹太
人国家。1946年继任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表示随时准备帮助十万名犹太人移入巴勒
斯坦。1947年针对阿拉伯反对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杜鲁门表示,“不用流血而使这个问题得
到解决的希望是很渺茫的”。1948年以色列国一成立,美国立即予以承认。以色列成立的
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等五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在人数、武器装备方面都占据
优势,以军形势危急。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规定双方停火四周。以军紧急购买军火和
募兵,同期阿拉伯联军兵力虽有增加,但各方各怀主意,矛盾反而增加。随后以军全面进攻,
击溃阿拉伯联军,控制了巴勒斯坦80%的土地。
材料二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依据各石油进口国的态度,将它们分为友
好、中立、不友好三类,在石油供应上采取区别对待。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不
允许美国供应以色列军火的飞机飞越它们的领空,利用它们的运输设施。欧共体和日本还
于11月相继发表声明,呼吁以色列从占领地区撤退,表示了不同于美国的看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与巴勒斯坦问题的产生的关系,概括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取胜
的因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石油输出国掀起的石油斗争对西方国家产生的
影响。(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高士其(1905-1988年),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在留学美国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
23岁的高士其因意外感染脑炎病毒,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但他一直坚持创作。抗日战争时
期在《我们的抗敌英雄》中,他写道:“这群小英雄(白血球)是一向不知道什么叫无抵抗主义的。他们遇到敌人来侵,总是站到最前线。”1949年,高士其到北平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大
会。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他仍深入基层,到石景山钢铁厂参观写下了《炼铁的故事》;到云
南个旧锡厂拜访,发表了《锡的贡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士其向中央提出关于提
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意见。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
学童话、科学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
——摘编自冯晓蔚《高士其:中国的保尔》
(1)根据材料,概括高士其对国家发展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高士其取得成就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