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6 11: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阅读专题
湖南省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甲午春前得雪(其二) 尤袤
飞英回旋逐风飘,爽气令人意欲消。
荏苒流年春送腊,殷勤密雪暮连朝。
冬回庾岭①花无数,烟暖蓝田②玉有苗③。
一饱自今真可望,更看南亩麦齐腰。
[注]①庾岭:山名,即大庾岭。位于江西与广东两省边境。宋朝王巩《闻见近录》:“庾岭险绝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②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③玉有苗:披雪的植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看到雪花满天随风飘舞,诗人心中一阵寒意,一点儿情绪都没有了。
B.这场冬雪下得又大又密又久,冬天也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春天来了。
C.尾联,诗人想象麦苗会在春天里唰唰地长高,丰收在望,不会挨饿了。
D.全诗虚实结合,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意境壮阔。
16.诗的颈联写到庾岭、蓝田两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5.A(“心中一阵寒意,一点儿情绪都没有了”理解错误。“爽气”在此指豪迈的气概。“意欲”在此指担忧的情绪。“爽气令人意欲消”应为:豪迈的气概顿生,担忧春前不下雪的情绪全消了)
16.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色彩绚烂的雪景图。(2分)一南一北,广阔的天地里大雪纷飞,南方的庾岭红梅白梅竞相绽放;北方的蓝田青青的麦苗从洁白的雪被中冒出,给烟蒙蒙的大地带来温暖的亮色。(2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大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2分)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此诗是大历二年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此时已客寓夔州两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客居他乡,重九到来,一时兴致勃勃,抱病登台,欣赏九秋佳色。
B.登高赋诗、饮酒赏花是重九的习俗,也是古代高士的雅趣。颔联中的“竹叶”其实是“竹叶青酒”的代称。诗人用“竹叶”和“菊花”相对,新颖别致。
C.诗人抱病登台,虽有好酒却“无分”品尝,遂亦无心赏菊,还迁怒于菊花,令其“从此不绽放”,这一带着强烈主观感情的诗句,颇为任性使气,却又妙趣横生,看似无理,实则有情。
D.颈联中,“玄”和“白”色彩对照分明,诗人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对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形象鲜明,情感丰沛。
16.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非常丰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6分)
15.D 无“动静结合”的手法。
16.①客居他乡的思乡愁苦:颈联中把“殊方(他乡)”和“旧国(故乡)”对照,思乡之情浓郁。
②骨肉分离的无限思念:尾联中,写弟妹骨肉萧条,分离的痛楚让人揪心。
③连年战争的感时伤国:尾联中,诗人道出了一切忧伤痛楚的源头,连年战争催他衰老,由此也可窥见战争给普通人民造成的深重伤害。(每点2分)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①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②从它归丙穴③,谋自拙④,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释】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③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④谋自拙:自认晦气、谋拙。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子月”一句为自然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特征,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而在借渔为乐。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不知”一句,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16.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
《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15.【答案及解析】B(“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借渔为乐”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凭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只不过这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他委心任运,任由别人评说。可见渔人是志在捕鱼并非借渔为乐。)
16.【参考答案】①《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士形象。他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四周一片死寂、苦寒,他虽然处境孤独,但傲岸不屈,清高自守。②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形象,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6分)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5.下列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写东风送我过楚城,表明春已逝去。
B.颌联扣紧“春夕”二字,写出梦中归乡之乐与醒后的孤单,抒发诗人凄楚之情。
C.颈联写诗人思乡念亲,忧心如焚,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诗人赞家乡山水美景,有归隐之意,而上句又透露出诗人欲罢难休的苦闷。
16.本诗中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A(不是东风送我过楚城,而是我送东风从楚城离去。)
16.①借景抒情。颔联中三更时分月上枝头,子规啼鸣的凄清春夕图景,虽未明言思乡,一片乡情尽在景中。②借典故抒情。“水流花谢”化用李煜诗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暗含诗人凄凉之情:“蝴蝶梦”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出梦中归乡的快乐;“五湖”句暗用范蠡归隐的典故,含自己归隐之情。(6分。一点3分。)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水影”句直接描写园内小池清澈见底,展示了园内的景色之美,池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影倒映池中婆娑荡漾,水静影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三、四两句写入秋之后,黄叶挂满树木,缀满村庄,有“一半”被落日的余晖照耀着,颜色更加鲜明。这两句诗写出了乡村秋景的美。
C.五六两句写园中景色,幽竹如人一般静立,寒花为“我”吐露芬芳。既写出了诗人对小园风物的喜爱,又以物衬人,衬托了诗人静雅高洁的形象。
D.诗人在小园中由斜阳看到新月初上,“新月似新霜”,既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也写出了秋夜的寒冷,故诗人说“小园宜小立”。
16.有人说“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诗句中“窥”字用得极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分)
15.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水影’句直接描写园内小池清澈见底,展示了园内景色之美,”分析错误,“水影”句意思是: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高达茂盛的树木。应是通过树影的婆娑荡漾侧面写出园内小池清澈见底。故选A。
16.【参考答案】①“窥”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②“窥”,偷看,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③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山光窥短墙”句意为:美丽的山光水色偷偷探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窥”,偷看,窥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山光以人的动作行为,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光”的神态、动作,通过山光的窥探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连山光也忍不住想要一窥究竟。
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寒食江畔①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②明日是清明。
【注】①本诗与《琵琶行》写于同一时期。②邽下,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虚实转换,曲折有致,勾连起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B.首联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C.颌联中“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D.颈联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1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15.D(“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说法不正确。颔联写出了诗人感觉今年的春季和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今年的春天,诗人却遭遇贬谪,心情郁结;颈联中诗人在听到莺声后沉思站立,可知诗人心情仍然忧伤,并未平复、愉悦。)
16.(6分)①远离故乡,思念亲人。清明将至,忽见紫桐花开,自然而然思念起家乡亲人来。②遭遇贬谪,伤感无奈。诗人听见莺声后的沉吟、信马江头,可知诗人遭遇贬谪,不禁伤感,思忆京城。③仕途不顺,愧对祖先。诗人因仕途不顺而心情郁结,又临近清明,诗人在思念亲人的同时,也觉得愧对祖先。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帐夜①(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5.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虚实结合,写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托无限深情。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16.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D【解析】D.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
16.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②“人老黄”表达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伤感;③“风云不断”“空”写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优愁与无奈。
【解析】首先可以抓住带感情的关键词语分析,“孤客”的“孤”表示孤独,“客”和“天涯”表示羁旅漂泊之苦,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其次抓住事件和融情于景的特有意象分析二“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再次分析环境特点与作者心境的联系:“年年雪”“风云不断”“沙”“五月边城未著花”“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