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湖南省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对青藏高原的第一印象是从牦牛开始的。高原上的每一条路,最初都是牦牛走出来的,哪怕是在_______的绝域,只要看见了牦牛,这绝域就没有绝境。牦牛,又称西藏牛,是全能家畜,是有脚的“黄金”。在民众心中,牦牛是离天最近的生灵。牦牛是青藏高原最早________的一种原始物种,它们可以生活在海拔五千米的雪线一带,当海拔超过这个________,生命的意义已被取消了,再往上已是绝对的生命禁区,但牦牛的足迹还在不屈地延伸。这样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动物,成了青藏高原的图腾。它们曾广为分布在欧亚大陆东北部,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而南移至青藏高原,逐渐_______了世界第三极的高海拔、高寒气候而延续下来,这是典型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托拉海沟一直是野牦牛最活跃的地方,哪怕在野牦牛遭受人类大规模杀戮时,这峡谷也是野牦牛的避难所。当我走进这野牛沟时,那刺目锥心的乱石和沙砾间又恢复了一些生机,那稀稀拉拉的草丛仿佛正从大地的伤口痛苦地倾吐出来。虽说这里的玉石早就被采光了,但还有很多人不死心,时不时来这里翻渣捡漏,这贫瘠的草甸又怎能经得起人类的反复践踏?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门可罗雀 孕育 界限 适用
B.门可罗雀 哺育 界线 适应
C.人迹罕至 哺育 界限 适用
D.人迹罕至 孕育 界线 适应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黄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至如梁、性、枋、檁门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B.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C.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D.本届“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三冒棋决胜局在福州炅清源围棋会馆战哭新星周泓余执白击败於之莹。
20.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8.D(人迹罕至:形容地处偏僻。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没有人往来。据语境,应选“人迹罕至”。孕育:比喻无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哺育:喂养;比喻培养。据语境,应选“孕育”。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限度。据语境,应选“界线”。适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适用:适合使用。语境是指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应选“适应”)
19.A(A项与文段中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突出、强调。C项表示直接引用。D项表示特定称谓)
20.把草从大地中长出来比拟为从大地的伤口中痛苦地倾吐出来,生动形象地写出大地环境被破坏的惨状,(2分)也表达了作者对环境被破坏的痛心。(2分)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当朔风吹响悠扬的长笛,秋色就离咱们远去了。光阴绵甜而轻柔,带着祝福和问候,带着回忆与美好,带着思念与温馨,轻轻悄悄地来了,也带来了临沧的冬天。冬季的临沧似一位卸妆丽人,表演虽落幕,但气韵犹存。冬天的树是写在临沧大地上的一首抒情诗,既粗犷豪放,又婉约细腻。
很多的树,如松、柏、茶和许许多多长在山野里不知名的阔叶树,一年四季都身着绿衣。少数的树,像桃、梨、柿、核桃、木棉,在萧瑟秋风中落尽了叶,只剩下饱经风雨的树干,顶着一身的刀枪剑戟。那些落叶树,从第一片秋叶落时起,就开始唱起了大地的赞歌。树叶奔向大地的怀抱,重新化作泥土,没有留恋不舍,带着凤凰涅槃般的慷慨。树落叶,把冬的韵味演绎得豪壮苍凉。落光了叶子的树,仿佛①_______________,准备迎战一场又一场的雨雪风霜。
那些常青树虽不落叶,但从秋天开始就放缓了生长的步伐,入冬后生长近乎停歇。若你留心细看,枝头的芽苞干瘪,收缩,长满鳞片和麟毛,叶尖干枯,叶面绿中泛黄,吐露着静默和衰老的讯息。生活在临沧的人,能从树叶里感觉季节的变换,读懂冬天的韵味:冬季是一场考验,与树、与人都是,②_________________,才能与温暖相拥。
18.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比喻 拟人 排比 B.拟人 夸张 比喻
C.拟人 排比 夸张 D.比喻 借代 拟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很多的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少数的树落尽了叶子,只剩光秃秃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18. A 没有夸张和借代修辞,排除BCD。
“冬季的临沧似一位卸妆丽人,表演虽落幕,但气韵犹存”,比喻修辞。
“树叶奔向大地的怀抱,重新化作泥土,没有留恋不舍”,拟人修辞。
“带着祝福和问候,带着回忆与美好,带着思念与温馨”,排比修辞。
19.①从内容上看,原文一一列举了临沧的各种树木,如数家珍,暗含作者对临沧的熟悉与喜爱之情。②从手法上看,原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动词“顶”和数量词“一身”,赋予树木人的情态,把落光了叶子的枝干比作“刀枪剑戟”,生动形象。(2分)③从结构上看,原句与下文的“准备迎战一场又一场的雨雪风霜”相照应,使结构更加紧凑严谨。(答到任意两点给满分)
20.①一个个枕戈待旦的士兵 ②只有禁住了寒冬的风刀霜剑(每空2分,符合逻辑、言之有理者可得满分)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秘的幻想;优美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读过之后连鼻尖似乎都带着墨香,仿佛我们的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书,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就像石楠花一样,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有些书商,为了节省成本,谋得高利润,便会采用盗版的方式印刷书籍,大“捞油水”。那样的书,不仅侵害了创作者的权益,也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千万不要让这种书进入我们的视野,不要让那一丝丝臭味影响我们的心情,腐蚀我们的心灵。
书香默默入心来,书能提升你的气质。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我想说,你的气质里藏着那一缕缕书香。每一缕书香,都会遍历你全身的经脉,让你的气质散发着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爱读书的人,举手投足之中透出一种优雅感,身上散发着清淡的书卷味,灵魂里沐浴着浓郁的书墨香。有一种气质,会从书韵中获得升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19.文中第1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就是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B.只要坚持奋斗,“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终将变成现实。
C.这种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大专家”越少越好。
D.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这几年,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
2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人建议写成:“也有一些错字连篇、粗制滥造的书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就像石楠花一样。”你认为当改不当改?为什么?(4分)
19.【答案及解析】B(“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语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
20.【答案及解析】A(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引号表示引用;C项,引号表示反语、讽刺;D项,引号与文中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21.【参考答案】不当改。(1分)因为①原句用短句,语言风格灵动,改句是常式句,比较呆板。②原句“错字连篇、粗制滥造”做谓语,否定意味更强烈,改句意味平淡。③ 原句“像石楠花一样”在“让人闻到一股讨厌的臭味”之前,与前一段的句字结构一致,表达自然流畅。(3分)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思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称,《百年孤独》构思了十五年,这十五年他都不知道怎么写第一句话。毫无疑问,构思一部小说的开头特别需要勇气。马尔克斯的勇气,是给了一个时非其时、地非其地的新解。他站在一个不确定的现在,同时拢住了过去与未来,他不必圈二块地,指几个人,要他们干什么干什么,而是一尾鱼一样灵巧地游进了时空宇宙,让叙述获得了新的自由。譬如吴清源的三三星天元名局,第一手拍在“三三”,就能引发新布局的大地震。
这是《百年孤独》开头的伟大之处。如果你只是在被动地、无意识地接收文本内容,也许很难体会到马尔克斯用这句话解决了哪些关键问题。只有当你动笔写作,成为时空的创造者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它包含了太多重要的命题。
传说莫言早年拿到《百年孤独》,只读了第一页就嚷了出来:“我知道怎么写小说了!”那是作家遇见作家时的剧震。小说是建筑成本最低的城市、文明和宇宙,是物美价廉的梦,作家的想象力不受画工、演员、成本的限制。当你说“要有光”(出自《圣经》“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你根本不必处理明暗,不用打光,不用取景,你说光就是光。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第二段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蒋介石命令堵截拦截红军,结果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他的骑兵并予以歼灭。
B.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的佳话。
C.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D.他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更大了,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
19.化用就是借用前人作品,与之结合成为作者自己的东西。请就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描述时空宇宙,在叙述方式上取得了突破。”从语意上看二者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18.C引号的作用:1.表示引用。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题中“三三”、“威尔士亲王”均属特定称谓。
19.①画横线句子化用了《圣经》中的话语。
②通过描写作家对小说和上帝对光的掌控,将作家与上帝并列,突出了作家在创作中的主导地位。
20.①原文巧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行文更加灵动,增强了语言的文学性和文段可读性,更符合原文整体语言风格。
②比喻新奇,富有创造性。以“一尾鱼”喻马尔克斯和他的写作才华,“游进了时空宇宙”形象写出马尔克斯创造性的时空描写,令人印象深刻;拟人贴切得当,富有表现力。“叙述获得了新的自由”,赞扬马尔克斯在叙事技巧和方法上新的探索。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招幌是古代广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以其生动的造型和______丰富的民俗文化在中国广告史上______。民国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西方的经营方式、店铺的装饰方式传入中国,( ),被千篇一律的店牌所取代,中国式的街巷之美逐渐消失。但是,幌子所构成的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景却不会被人们所遗忘。正如相关专家所言,传统幌子至今仍为世人关注,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同古今社会生活有着______的联系,是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传承文化事象。
在当代商业社会,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招牌在与现代化的手段结合之后,如何传承其传统文化精髓?如何在_____的城市 发展中凸显其价值?这是当代的设计师们必须思考的。传统招幌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但作为一种原始的招徕方式,也确实暴露出它自身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的局限与当代商业不相适应的一面。如对建筑结构的特殊要求,繁复巧妙的技术工艺导致无法批量生产等。我们应该挖掘、保护和发展其有意义的价值。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包含 独树一帜 盘根错节 沧海桑田
B. 蕴含 独具匠心 盘根错节 沧海桑田
C. 蕴含 独树一帜 千丝万缕 日新月异
D. 包含 独具匠心 千丝万缕 日新月异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那些富于象征意味的招幌正从商业区迅速消失,高科技广告设施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招幌
B. 商业区那些富于象征意味的招幌正在迅速消失,传统的招幌被高科技广告设施逐步取代
C. 高科技广告设施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招幌,富于象征意味的那些招幌正在商业区迅速消失
D. 高科技广告设施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招幌,那些富于象征意味的招幌正从商业区迅速消失
20.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但作为一种原始的招徕方式,也确实暴露出自身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的局限和与当代商业不相适应的一面。
B. 但作为一种原始的招徕方式,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它也确实暴露出自身的局限和当代商业不相适应的一面。
C. 但它作为一种原始的招徕方式,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也确实暴露出自身的局限和与当代商业不相适应的一面。
D. 但它作为一种原始的招徕方式,也确实暴露出自身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的局限和当代商业不相适应的一面。
18.C【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蕴含”与“包含”,这里“蕴含丰富”是主谓短语,在句中作“民俗文化”的定语,不能用“包含丰富”的动宾结构;
第二处: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语境中,表述的是“招幌……在广告史上”,宜用“独树一帜”。
第三处:“盘根错节”比喻事物或人事关系相互交织,纷乱复杂。“千丝万缕”比喻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复杂,难以割断。语句中强调是关系密切,用“千丝万缕”更恰当;
第四处:“沧海桑田”强调的变化大,“日新月异”强调的是变化快。后文是“城市发展”不能用“沧海桑田”,强调点是变化快,应选用“日新月异”。 故选C。
19.D【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A项,从下文“被千篇一律的店牌所取代”可以明确主语应是“招幌”,可以排除A;
B项,“商业区”的位置不恰当;
C项,“那些”表述所属应放在句首。 故选D。
20.C【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句的错误点有两处,一是主语“它”的位置,应放在“但”后;二是状语“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状语的位置不当。 故选C。
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平顺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她贫困得异常富有。
平顺富有的恰是从前造成贫困的那些奇绝之山。从前,美是不能当饭吃的,也不能换钱。当年湖南张家界就曾是个美得绝伦却穷得吃不上饭的例证。那时,张家界的穷和美也都是因为山。那山是太奇绝了,但缺路,少矿,又不能种粮食,那奇绝之美就只有藏在深闺人未识了。
到了平顺才明白,八百里太行山从中原大地拔地而起,就是起自山西的平顺。乘汽车一进平顺的大山,车在弯弯转转的山路上逐渐上升,但见计程器数字不断增加,却不见前进的距离怎么长。当车顺山路拐了几个山谷,奇异的景象便接连出现了:那连绵的几乎发乌的山,渐渐地变成了鱼鳞状,遍体均匀地长出无数白色鱼鳞似的——那是秃山上等距离凿出的石坑垒成了石堰,再从很远处担来泥土填进坑里,栽上小树苗。
平顺许多山都是这样绿起来的。与南方的山比,那绿看上去简直微不足道,但那可是挥铁锤钢钎,一下下凿山石注血汗,把一座一座石头山染绿的啊!
在石头上植满树,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养眼,更是为了省出土地来种谷子听听民间艺人演唱的《谷子好》吧,词儿是去世多年的大作家赵树理写的,他在平顺三里湾村深入生活十多年,用的全是农民话:“……谷子好,谷子好,又有糠,又有草,喂猪喂驴喂骡马,好多社里离不了……谷子好,谷子好,可惜近来种得少,不说咱们不重视,还说谷子产量小……”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B.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是否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C.“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地说。
D.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缺路少矿又不能种庄稼的山是太奇绝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D(A项,省略号表示语意难尽。B项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C项,省略号表示语言中断和话题转移。D项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原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故选D.)
19.(4分,每点1分)①句中把栽种小树的石坑比作白色鱼鳞,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形状相似。远望时石坑在形状上颇似鱼鳞。③数量相似。山上的石坑数量颇名,颇似鱼身上密密麻麻的鱼鳞。④颜色相似。开挖的石坑,远眺时颜色泛白,与白色鱼鳞其是相似。(4分)
20.(4分,每点2分)①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的重点落在“缺路,少矿,又不能种粮食”上,强调平顺山脉的贫瘠;而改写后的句子重点落在“奇绝”上,不符合原文的逻辑。②语体的风格不同:原句为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改写后的句子为长句,在气势语气上不如原句。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我曾在一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天地静寂,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①___________。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②___________。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18.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指出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运用暗喻,本体是"思维",喻体是"雪橇",雪橇在冰雪面上滑动的轻盈姿态,与思维悄悄向岁月深处延伸具有相似性)
B.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运用明喻,本体是"溪泉",喻体是"轻绸",两者都轻灵漾动,具有相似性)
C.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运用明喻,本体是雪野的"苍茫空阔",喻体是"国画中的留白",两者都看似空旷,实则内蕴丰富,具有相似性)
D.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运用明喻,本体是"大雪",喻体是"诗",两者都静谧美好,具有相似性)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瓣雪花落下来在我心里融化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8.D【解析】本体是雪落后的“静好”氛围,喻体是“诗”的意境。
19.①原句有大量修饰性成分,更具抒情性,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改句则过于平淡。②原句叙述语气舒缓,适合放在文段最后作结尾;改句则似乎意犹未尽。③原句多用短句,与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一致;改后的句子则破坏了整体的语言风格。(答出两点给满分)
20.①却是生命的伟大和温暖;②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