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熟悉。(《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左传·曹刿论战》)
C.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左传·曹刿论战》)
D.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烟花三月”(分析:这四个字分别为六书中的形声、形声、指事、象形)
B.2017
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约70%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一本书都没有读”。(分析:“大约”与“左右”重复赘余)
C.为抗议G7外长会议就南海和东海领土争端发表的声明,中国外交部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和G7其他成员国的驻华公使。(分析:主干是“外交部召见大使和公使”)
D.《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应该出自《左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濯(zhuó)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B.凄神寒骨,悄(qiāo)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C.朝服衣冠,窥(kuǐ)镜(《邹忌讽齐王纳谏》)
D.无案牍(dū)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二、课外阅读
三年①,春,正月,丁丑朔,帝②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部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③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毅为司隶,纠绳豪贵,无所顾忌。
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毅劾奏之。中沪军、散骑常侍羊,与帝有旧恩,恃宠骄侈,数犯法。毅劾奏罪当死,帝遣齐王攸④私请于毅,毅许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略有删改)
(注)①三年:指太康三年(公元282年)。②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③方:比。④攸:即司马攸。
4.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礼毕,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曰:
(_______)
(2)恃宠骄侈,数犯法:
(_______)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帝遣齐王攸私请于毅,毅许之。
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同是向君王进谏,选文中的刘毅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进谏方式有何不同?
(2)选文中刘毅是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①。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③,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④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⑤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⑥亦薄长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注)①虞、虢(ɡuó):周代国名。②垂棘、屈产:古地名,在今山西,分别以产玉石和马著名。③庭实:把贡献、赠送的东西陈列在庭中。④滥:贪求。⑤辅:车子两旁夹车的木。⑥马齿:马的年龄。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荀
息
操
璧
牵
马
而
报
9.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而求假道焉(
)
(2)不可许也(
)
(3)夫虢之不亡也,恃虞(
)(4)荀息伐虢,克之(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译文
:
11.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
12.选文中的宫之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同为谋臣,善于进谏。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二人进谏技巧的相同之处。
(链接)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13.解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辄能语其要_______
(2)后以书见修
_______
1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B.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C.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D.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16.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样,面对朝政弊病,邹忌采用讽喻方式,让齐王开门纳谏,最终__________(结果)。本文中欧阳修则通过_______的方式,以清新吏治,达到革除旧弊的效果。
17.成语“出人头地”出自本文,意思是____________,从欧阳修此评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的人。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①然问曰:‘天下恶②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③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④,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⑤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⑥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卒:突然。②恶(wū)乎:怎样,如何。③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④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⑤领:脖子。⑥由:犹如。
1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C.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D.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曹论战》)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0.语段(一)中的“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21.阅读两个语段,邹忌和孟子在说理方式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甲)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晡阶藜稍唬骸肮?尾晃?跄狈ノ海渴ぃ?蚴蔷??币玻??梢杂泄Γ徽讲皇ぃ?锛刹唤??蕉?凰溃??佣?铩!弊藜梢晕?唬?怂低醵?固锛煞ノ骸L锛扇?饺?ぃ?藜梢愿婀?镪,公孙昴耸谷瞬偈?鸲??酚谑校?唬骸拔姨锛芍?艘参崛?蕉??ど??煜掠??笫乱嗉?瘢俊辈氛叱觯?蛄钊瞬段?瞬氛撸?嘌槠浯怯谕跚啊L锛伤熳摺?
(《战国策?齐策一》)
(乙)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代之相。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也,杜赫曰:“臣请为留楚。”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权复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复于齐,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果封之于江南。
(《战国策》)
2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加点字
(1)
公孙昴耸谷瞬偈?鸲??酚谑?
说文解字:形声字,从“手”,表意
(2)田忌亡齐而之楚
参考成语法:亡命之徒
(3)邹忌所以不善楚者
课内迁移法: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4)邹忌以齐厚事楚
查阅字典法:①职务;②从事;③侍奉
(填序号)
23.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B.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C.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D.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24.请翻译下列句子。
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
25.下列选项中,不是邹忌为了排斥田忌所做的事是(
)
A.给齐威王献策,派田忌出兵伐魏。
B.派人假装占卜,诬陷田忌图谋不轨。
C.逮捕占卜者,在齐王面前验证说辞。
D.给田忌封地,让他终身留在楚国。
26.人物是丰厚的,有其多面性。甲、乙两篇传记故事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齐成王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课文内容与选文作具体分析。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27.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9.邹忌向齐威王提建议能够成功的原因是?
30.从(甲)(乙)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______,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______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四、课内阅读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朝服衣冠
②王之蔽甚矣
③时时而间进
④莫不私王
32.翻译下列各句: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3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3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五、句子默写
3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__________,又弗如远甚。
(2)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
(4)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王之蔽甚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齐王纳谏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A.“孰视之”中的“孰”是“仔细”的意思,不是“熟悉”。故答案为A。
2.D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D项的分析是错误的,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应该是《史记》。
3.A
【解析】试题分析:B悄(qiǎo)。C窥(kuī)。D牍(dú)。
4.
结束,完成
屡次,多次
5.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6.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刘毅同意了。
7.(1)刘毅:直言相劝;邹忌:讽谏。邹忌在进谏时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进行劝谏。
(2)刘毅是一个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人。
【分析】
4.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毕”,动词,完成;“数”,一词多义,此处读shuò,意思是“屡次,多次”。
5.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太子吹打着乐器进入宫中的东掖门。“鼓吹”与“入”是连动成分,之间要停顿。故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正确停顿应为: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6.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此句中的重点词有:遣,派遣;私,私下;许,同意。
7.
(1)本题考查议论文中说理的方式。本文中,当,晋武帝问刘毅他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时,刘毅直接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并直接道出理由:“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可见他是直言相劝;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从而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中刘毅直接以“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的话来回答晋武帝,可知他敢于直谏;结合刘毅上奏检举皇太子违反宫中规定和劾奏常侍羊罪当死这两件事,可知他刚正不阿。
【点睛】
译文:
太康三年的春季,丁丑年正月初一,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刘毅任司隶,举发惩处豪门权贵,无所顾忌。皇太子吹打着乐器进入宫中的东掖门,(违反了宫中的规定),刘毅就上奏皇帝检举他。中护军、散骑常侍羊,过去曾有恩于晋武帝。他倚仗着皇帝的恩宠,骄横奢侈,多次犯法。刘毅上奏皇帝,检举羊的罪行,认为他所犯下的罪应当处以死刑,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为羊求情),刘毅同意了。
8.(共2分)荀息/操璧牵马/而报
9.(共4分)(1)借(2)答应(3)灭亡(4)战胜
10.(共3分)车依靠两旁夹车的木(才能前行),两旁夹车的木也依靠车(才有存在的意义),虞和虢两国的形势就是这样。(“依”“是”以及判断句式各1分)
11.(共1分)唇亡齿寒
12.(共5分)二人都运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进谏(1分)。宫之奇将虞与虢的关系比作车与辅的关系,告诉虞公两国相互依存的重要性(2分);邹忌以事设喻,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叙述了他们蒙蔽自己的原因,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2分)。(意对即可)
【分析】
8.试题分析: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
考点:文言句子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了解句子的意思就划分不好节奏。学习古文首先要读顺,读顺,一要读准字音,二要掌握句子节奏,知道如何停顿,划分好节奏,也便于理解句意。
9.试题分析:这四个字词都是古今异义的,不可用现代义去望文见义,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古文知识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字词的含义。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文章不熟悉,不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文言字词,要注意字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活用,要了解本义,更有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10.试题分析:“依”:依靠;“辅”:指两旁夹车的木,辅亦依车,“虞”“虢”:国名;“势”:形势,“是”:这样;也:表示判断,……是……。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文章比较陌生。古文中有大量字词,其意义与现代意义不同,要记忆,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意义相同,这些无须记忆,哪些是“异义”,哪些是“同义”,这需要靠平时多阅读古文,有积累,有经验,即可判断。
1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找到“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此句即可回答。“唇亡齿寒”,比喻两事物相依相存,一损俱损。文章中把“虞”“虢”两国比成“唇”与“齿”。
考点:成语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平时学习掌握成语,要了解成语的出处,很多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体了解对理解成语以及丰富自己的知识大有好处。
12.试题分析: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即可分析作答,“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
“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客“私臣”“畏臣”“有求于臣”设喻说理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前者以物相喻,后者以事想喻。
考点:写作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邹忌讽齐王纳谏》学生比较熟悉。“比喻说理”,是常用的写作方法,此方法便于形象生动的说明道理,表现语言的生动性,注意学习这种方法的运用。
13.
就
用
14.B
15.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16.
修明政治(战胜于朝廷)
开科取仕(广纳贤才)
17.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惜才爱才
【分析】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就都能道出其概要。辄,就。
(2)句意为:后来用推荐信谒见欧阳修。以,用。
14.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故断句为: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故选B。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闻者,听说的人;哗,戏言;不厌,不信;乃,才。
1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第一空: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邹忌劝谏的结果是齐国政治修明,战胜于朝廷。第二空:根据文本中的“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可知欧阳修采取的方法是开科取仕、广纳贤才。
17.本题考查成语释义和分析人物性格。“出人头地”意思是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出自本文“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根据文中欧阳修想把苏轼列为第一名,并写信告诉梅圣俞说,我应当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可知他是一个爱惜人才,提拔人才的人。
【点睛】
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18.C
19.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0.不能。因为这三个短语从时间上表现了进谏由多到少至无这一渐进过程,突出了纳谏的显著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21.二者都是设喻说理。邹忌以日常小事设喻,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含蓄委婉的得出了君王更易受蒙蔽的认识,因此主张应广开言路的治国之道。孟子以禾苗为喻,说明得民心是很重要的,行仁政才是长治久安之路。
【分析】
18.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修:身高,长/修缮、修理;
B.胜:与“输”相对,胜利/美好的;
C.朝:早上/早上;
D.间:间或、偶尔/参与;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要准确。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
20.
本题考查语序。首先明确态度:不能。然后分析原因。“令初下”,政令刚一下达;“数月之后”,几个月以后;“期年之后”一年以后。这三个短语按时间顺序推进,写出了进谏由多到少至无这一渐进过程,因此不能互换。
2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二者都是设喻说理。邹忌以日常小事设喻,由“我与徐公孰美”的问答,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苗“槁”,久旱要枯死,这时天空“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乌云像油一样的漫延,泛着光泽,大雨像满溢样哗哗倾泻,那么禾苗自然“兴之”,蓬蓬勃勃地生长,更为茂盛。要天下都跟随君王,关键在君不嗜杀人,如甘霖惠旱苗,则民便如水归沟壑,前以天上雨水比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民心,两喻相衔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颖。雨润禾苗,水向低处,生活中习见之事,易明之理,既为人熟知又深感贴切。
【点睛】
译文:
(一):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二):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22.(1)拿(2)逃跑(3)……的原因(4)③
23.B
24.田忌是逃亡的人,却得到封地,一定感激大王。
25.D
2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巧妙借自身经历来劝谏齐威王,让齐国得以昌盛,可以看出邹忌能言善辩、敢于进谏,齐威王则善于纳谏。而本文中邹忌因为嫉妒田忌功劳而设计让他离开齐国,齐威王也听信谗言,可以看出邹忌心胸狭隘、善妒、不能以大局为重,齐威王则偏听偏信,不能明辨是非。
【分析】
2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操:形声字。从手,喿声。《说文》:“操,把持也。”本义是拿,握在手里。
亡:“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亡”,逃跑。“田忌亡齐”意思是田忌从齐国逃跑。“亡”,逃跑。
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意思是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所以”译为“……的原因”。课内迁移可知“邹忌所以不善楚者”的“所以”也是“……的原因”。
事:“邹忌以齐厚事楚”意思是邹忌让齐国很好地侍奉楚国,“事”查阅字典时应选③侍奉。
23.
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现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句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根据句意,正确的断句为: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故选B。
2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重点词语:亡,逃亡;判断句式,田忌是逃亡的人;封,动词用作名词,封地;德,名词动用,感激。
25.
D.根据乙文“杜赫曰:‘臣请为留楚’”可知,给田忌封地,让他终身留在楚国是杜赫所为,不是邹忌。故选D。
26.
本题考查探究人物形象。
甲、乙两篇传记中邹忌心胸狭隘、善妒。“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表明两人不和,在此情况下,邹忌为王谋伐魏,意在除掉田忌。在田忌“三战三胜”后,又设计诬陷田忌图谋不轨,使田忌不得不逃到楚国。可见邹忌心胸狭隘、善妒、不能以大局为重;文中的齐威王听信谗言,派田忌伐魏,可见他偏听偏信,不能明辨是非。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善于进谏,有政治才能。他巧妙借自身经历来劝谏齐威王,让齐王广开言路,使齐国战胜于朝廷。齐威王则善于纳谏,是个开明的君主,最终使齐国大治。
【点睛】
甲文参考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互相猜忌。公孙晗准聘?藜伤担骸案笙挛?尾徊叨?笸酰?钐锛陕时?ノ海看蛄耸ふ蹋?鞘悄?呋?煤茫?罂删庸Γ灰坏┱桨埽?锛删筒换嵩偻?材?耍蝗绻?锛山男以谡匠∩厦挥兴溃?毓?脖囟ㄍ魉涝诰?ㄖ?隆!弊藜扇衔??档糜欣恚?谑侨八灯胪?跖商锛商址ノ汗??
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晟塘慷圆撸??镪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昃团扇舜?堵舨返娜耍?谄胪趺媲把橹ふ夥?啊L锛商?秸庋?幕按缶??优鼙芑觥!?
乙文参考译文:田忌从齐国逃跑到了楚国。邹忌代替他在齐国当宰相,害怕田忌想要凭借在楚国的势力重回齐国掌权。杜赫对他说:“我请求为您把田忌留在楚国”。杜赫于是对楚宣王说:“齐相邹忌之所以不愿意与楚交好,只是因为担心亡臣田忌借重楚国重返于齐。大王何不封田忌于江南,以此向邹忌表明田忌不再返齐国。邹忌感激大王,一定会让齐国很好地对待楚国。再者,田忌是个逃亡的人,能得到封地,已是意外之喜,定然对大王感激涕零。他日假如能回到齐国,同样也会尽力促进两国交好。这是充分利用邹忌、田忌的两全之策啊。”楚王果然把田忌封在江南。
27.B
28.(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29.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运用设喻说理(或类比),他由
家庭琐事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处处为齐王着想,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30.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设喻类比法、推己及人)
【解析】
【分析】
甲文: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乙文选自:《晏子春秋》
作者:晏子
年代:春秋
甲文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乙文译文:
齐景公喜欢捕鸟。有一次,他捕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不久,鸟逃跑了。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2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B项解释错误。刺:指责。
2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谤讥:指责,议论。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29.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主要原因是: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运用设喻说理,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30.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不杀烛邹,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的方法说服齐王。
31.①穿戴
②受蒙蔽
③间或、偶然
④动词,偏爱
(各1分)
32.翻译下列各句:(各2分)
①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②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3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34.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2分)
②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1分)(意思接近即可)
35.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2分)
【分析】
3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服”“私”“蔽”皆作动词,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刺”“过”“上”“期”“虽”“进”,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试题分析:抓住“喻理”这个特点理解作答,以小喻大,以家喻国。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4.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中两小问在文中找到写齐王言行相关语句理解作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5.试题分析:结合第三题的解答,从“尊重对方”“发挥机智”“善于明理”这些角度作答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36.(1)窥镜而自视(2)能谤讥于市朝(3)而形貌昳丽(4)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7)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窥、谤讥、昳、邹忌、谏”等字词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