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6 09: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高二年级 历史
? 学习目标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通过了解古代社会工具的变化,理解生产工具的变革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大量劳动实践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本 课 导 入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的变化
(1)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
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石锥
石凿
材料:
材料:
材料:
(2) 青铜铸造的出现

材料:
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
(3) 铁器工具的使用
铁犁铧(战国)
铁犁牛耕
材料:
材料:
材料:
"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材料:
灌钢法
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材料
在生产工具的推动下,人类的耕作方式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刀耕、锄耕、犁耕。距今约1万年前,刀耕在原始农业出现时就已产生。人们先以石斧、石刀砍伐地面的植物,用火焚烧,把草木灰当作肥料,再在土地上耕种农作物,这就是刀耕火种。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锄耕已经产生,人类大量使用石耒、石铲、石锄或骨耜、木耜、蚌铲等翻土农具。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时期时代晚期,犁耕出现。
此后犁耕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历史纵横
2.灌溉工具的变化
陶器汲水
三国时期
原始社会末期
东汉末期
翻车(毕岚发明)
翻车(马钧改进)
唐 代
筒 车
材料:
材料:
翻 车
筒 车
12
3.驯化工具
饲养禽畜:
喂 马:
马槽
圏厩
思考: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思考,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参考答案: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等等。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时 期
工 具
用 途
3万年前
缝制兽皮
新石器后期
纺线
汉 代
纺 纱
元代以后
织 布
纺织工具进步简表
1.纺织工具的进步
骨针
骨 针
陶纺轮
织布机
纺 车
纺车
材料:
资料:
材料:
材料:
材料:
脚踏纺织机复原图
新石器时代陶纺轮
材料一 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解鸣佩,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揽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
——王逸 《机妇赋》
材料二 汉朝提花机模型
2013年,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机模型。这四件提花机模型是随葬用品,其形制前所未见,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它们的出现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 ——历史纵横

问题:材料一描绘的是哪种纺织工具?材料二
与材料一的关系是什么?老官山提花机模型有什么
重要意义?
材料:
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
出土的蜀锦提花机模型
材料一 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解鸣佩,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揽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
——王逸 《机妇赋》
材料二 汉朝提花机模型
2013年,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机模型。这四件提花机模型是随葬用品,其形制前所未见,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他们的出现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
——历史纵横

问题:材料一描绘的是哪种纺织工具?材料二
与材料一的关系是什么?老官山提花机模型有什么
重要意义?
回答:材料一的纺织工具是一台提花机。
材料一是东汉文学作品,材料二是文物。材料二汉朝
蜀锦提花机模型证明了材料一所描绘的纺织工具是存在的。
意义:老官山提花机模型将汉朝真实纺织工具展现在
我们面前,对研究中国纺织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
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
出土的蜀锦提花机模型
2.制瓷工具的进步
时 期
工具/方式
用 途
最 初
泥条盘筑
制造陶器
新石器晚期
坯 车
制 坯
中国南朝
匣 钵
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唐 宋
支 钉
防止粘连
工匠使用坯车制坯 匣钵 支钉
20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小型)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铸造(大型)
熔化金属原料
定型,商周时用于制作青铜器
定型,战国以后用于制作铁农具
冶金工具进步简表
3.冶金工具的进步
土 炉

坩 埚


材料:
战国时期双镰铁范
资料:
资料:
《农书》中的卧轮式水排图
水排复原模型
材料: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24
农 业
手工业
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家庭式劳作
作坊式劳作
材料三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田。”
1.农业劳作方式的发展
问题:材料反映的劳作方式是什么?
材料三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田。”
问题:材料反映的劳作方式是什么?
回答:集体劳作方式。
? 材料四“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
五十石。”
——《汉书·食货志》
问题:材料反映的劳作方式是什么?
? 材料四“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
五十石。”
——《汉书·食货志》
问题:材料反映的劳作方式是什么?
回答:家庭式劳作方式。
材料五 男耕女织
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普遍存在,是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男的种田,女的织布,各司其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庭生产,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古代国家提供了赋税和徭役。
——历史纵横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的特征。
材料五 男耕女织
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普遍存在,是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男的种田,女的织布,各司其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庭生产,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古代国家提供了赋税和徭役。
——历史纵横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的特征。
提示:“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方式。这种劳作方式也表现出家庭内部按照性别进行自然分工,并且表明农业家庭劳作与外界联系少,自给自足。
材料六 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
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产品。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2
提示: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动方式。它提供了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保证了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了税源。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以后产生不良影响。
问题:根据材料六并结合知识,指出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
材料:
中世纪西欧庄园
三 国 时 期 的 青 瓷 坞 堡
34
手工业
家庭式劳作
作坊式劳作
2.手工业劳作方式的发展
河南安阳殷墟三路制骨作坊遗址
定窑作坊遗址
? 本课总结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生产工具的变化
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工具的变化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耕作工具、灌溉工具、驯化工具
纺织工具、制瓷工具、冶金工具
农业劳作方式、手工业劳作方式
? 反馈与评价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耒耕耜耕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生产模式,以下与其产生无关的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耕作技术的进步
C.土地私有制出现 D.农产品的商品化
? 课后作业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
——摘自《墨子》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
——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问题:(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概括影响文明转型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问题:(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提示: 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性别分工简单。
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类文明演进的进程。影响文明转型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提示:
进程——由渔猎、采集文明到游牧、农耕文明。
因素——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