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动荡与发展并存的时代:世界文明的青春时期
目录
壹、古代文明的扩展
贰、古代世界的帝国
叁、文明的交流
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扩张历程,认识个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2)认识不同文明间的早期联系
古代文明的扩展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
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壹
古代世界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处于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并立状态。……游牧世界最初范围远超农耕世界,且需要农耕世界的粮食、布匹和奢侈品等,经常利用农耕世界陷入内乱的机会攻击农耕世界。农耕世界一旦强大起来,也会主动攻击游牧世界。两者之间的交往和冲突,成为古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游牧世界虽然一度能够取得优势,甚至消灭农耕世界的政权,改变整个亚欧大陆的政治地图,但在农耕世界技术、组织和文化上的优势面前,大多数游牧部落最终被同化、吸收和融合。
就社会发展看,第一批文明都是农业文明。由于农业生产的地点是固定的,生产条件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不需要与外界有太多的交往,因而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族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因此,各个文明出现后,大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从城邦到王国到帝国是很常见的一种发展趋势。文明的这种内在发展势必要同其他文明展开交往,因此文明间的联系是存在着的,尤其是相邻各文明之间……文明间联系的极端形式是扩张战争。早期农业文明区最有影响的扩张战争是波斯帝国的扩张、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对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上)第11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11月
古代世界各文明为何扩展?
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背景条件
方式: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古代埃及文明的扩展
(1)扩展方向及原因: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
(2)发展: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北至叙利亚、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达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的地方。
【影响】:促进了西亚北非和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埃及经济的发展。
古代巴比伦王国——首次统一
①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古代巴比伦,在第六代王汉谟拉比期间,古巴比伦王国一跃成为古代世界显赫一时的大国。当汉谟拉比即位时,古巴比伦王国只是长约80英里,宽约20英里的小国。
②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实现了南部两河流域的统一。他在位的第31年,猝然袭击拉尔萨,一战而克。三年之后,他再败与其长期结好的玛里。随后,他又击溃亚述的军队及其盟军,从而剪除割据、消弭混战,创建了一个南尽波斯湾,北逾今土耳其南境,东起扎格罗斯山,西迄叙利亚的大帝国。
汉谟拉比注意灌溉渠道、发展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人们把南部两河流域地区称作巴比伦尼亚。一个半世纪以后,古巴比伦王国迅速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亚述。
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
【想一想】依据材料思考亚述统一两河流域的原因?
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已为海上民族摧毁,这样它所控制的冶铁技术传播开来,最早收益的就是亚述。
——齐世荣《世界史》
亚述是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古国。公元前8世纪,亚述大举向外扩张,建立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等在内的多兵种部队,几乎战无不胜。
——教材图片说明
亚述骑兵
铁兵器的使用
强大的军队
亚述地处两河流域北部,公元前3千纪末已经建立国家,并且一度扩张,形成大国。此后数经起伏,到公元前10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先后征服两河流域、伊朗高原西南部、小亚细亚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形成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亚述人创立了行省制度,并迁移被征服者到其他地区以防止反抗。穷兵黩武最终耗尽了亚述的力量。公元前7世纪末,亚述帝国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帝国灭亡,但它的制度被后起的国家尤其是波斯帝国继承。
亚述帝国
材料二 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
材料一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依据材料分析与其他文明相比,古希腊人殖民扩张的原因有何不同?
古希腊为海洋文明,多岛多山,土地资源贫瘠,国土面积狭小,往往是为了生存而进行殖民活动。
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人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进行了范围广大的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一般位于沿海地区,后来大多发展为独立的城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大多照搬母邦。但与古代帝国的扩张方式不同,希腊的殖民地走的是独立发展路线,政治上是独立的,母邦一般无权干涉。殖民扩大了希腊人活动的范围,使希腊人接触到西亚、埃及和更广大的地区,对希腊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希腊文明的扩展
特点:沿地中海北岸和黑海周边建立据点,呈现线状分布;殖民城邦一般都沿袭母邦的制度和习惯,但又是独立的,不依附母邦。
【课堂探究】古代希腊文明的扩展主要通过殖民的方式进行,其对外殖民的原因是什么?此种扩展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原因:①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斗争中失败的集团在本城邦难以立足便纷纷外迁);
②工商业发展需要(为了寻求更多的原料和奴隶的来源而另辟新路);
③社会贫富分化(农民为了谋生,只得纷纷外流);
④人口过剩。
(2)条件:希腊人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希腊人航海技术和武器的高超。
(3)影响:①希腊殖民者侵占土著居民的土地,掳掠奴隶、掠夺资料,进行商业剥削和海盗抢劫,给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加强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联系,客观上促进各城邦及希腊人与殖民地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课堂探究】结合教材,探究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拓展方式存在哪些不同?
{FABFCF23-3B69-468F-B69F-88F6DE6A72F2}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扩展区域
扩展方式
影响因素
扩张影响
西亚和北非的部分地区
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
武力战争
移民(殖民)
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自身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的优势;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商业的发达程度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国的兴起
希腊文明
尼罗河文明
两河文明
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孔雀帝国
贰
罗马帝国
波斯帝国
建立: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居鲁士统一了波斯各部。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制度:①中央官制: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君主专制制度。(王权至上;君权神授)
②地方官制: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
左图浮雕反映的是人民纳贡时候的情形。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包括货币和实物税。但民众主要交实物税,一般是粮食和土特产。
经济:完善的税收系统
波斯帝国
材料一:波斯帝国能够成为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此前文明交流的结果。……为了治理范围广大的国家,埃及发明了诺姆制度,亚述把地方划分为行省。官僚制度和常备军也在这两个地区发展起来。……波斯帝国兴起后,基本接受了亚述和埃及的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并利用官僚队伍管理帝国。波斯还发展起统治帝国的一套系统的制度,除实行君主专制和行省制度外,还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发行货币,广泛修建道路强化帝国不同地区间的联系。
材料二: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在全国修建驿道,最长的一条称为“御道”,起自小亚细亚海岸的以弗所,东至伊朗高原的苏萨,全长2400公里……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大批财富从各被征服地区掠夺到波斯来,大批俘虏成了波斯人的奴隶,大量被征服地区的肥沃土地变成了波斯征服者的地产……波斯帝国东部的中亚地区……先后传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有的地区修建了水库,出现了灌溉农业……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依据材料分析波斯帝国统治措施有什么特点?产生怎样影响?
向被征服地区学习;促进了波斯帝国经济的发展
总督在有关辖区的行政、司法、财政、军事以及对外交往中,享有非常大的自主权,有些时候,与一个独立的君主无异......在波斯行省之下,并无县、乡等更基层的行政体系(与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完备的官僚体系形成对照)随着地方总督世袭变得越来越普遍,总督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晏绍祥《 波斯帝国的“专制”与“集权”》
罗马对行省的统治......没有整齐划一的地方行政制度,从原则上讲行省的居民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臣服于罗马......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有自治权,罗马帝国得以使用较少的官吏来统治广大的疆域。(其官吏是同时期中国的二十分之一)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行省制与我国元朝的行省制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何在?
地方高度集权。原因:1.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2.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3.波希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4.中央时常发生宫廷政变;5.地方行省总督权力日益增大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01
02
建立
制度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拿破仑),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东征
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
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她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
——陈恒《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
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
具有侵略性质,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佛教的发展:时间在公元前3世纪,和秦朝建立在一个时期。孔雀帝国的阿育王和秦始皇一样,雄才大略,实行暴政。后来看到战争惨烈,人民涂炭,突然醒悟,皈依了佛教,在各地宣扬佛法,佛教此时在印度达到全盛时期,同时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传播路线图
孔雀帝国
建立: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公元前3世纪,孔雀帝国的阿育王统一了除南部地区外的南亚地区。
王政时代:君主制
罗马城邦
帝制——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
罗马帝国
BC27-476
贵族制——元老院
罗马共和国BC509-BC27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分裂395-476
1
2
3
4
古代世界的帝国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
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罗马经多次战争先后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至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整个意大利除北部波河流域外,尽为罗马属地。
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遭到彻底毁灭,这场燃烧了一个世界的战火将迦太基变成了罗马的阿非利加省,罗马取得西地中海霸权。
罗马经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罗马称霸整个地中海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融合、大发展、大变革、大解放的时代:
1、大动荡:王室衰微,列国纷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2、大融合:战争冲突,频繁往来,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3、大发展:铁犁牛耕,地制流变,转公为私,经济发展;
4、大变革:诸雄争霸,适者生存,变法运动,富国强兵;
5、大解放:时局动荡,救国救民,著书立说,百家争鸣。
本课小结
古罗马共和国统帅,曾与庞培、克拉苏结成前三头政治联盟,后在与其他军事统帅争取政权的斗争中取胜,建立独裁统治,集执政官、保民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成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的重要人物。
凯撒
古罗马第一位皇帝(公元前27-公元14年)。他是凯撒的外甥及养子。凯撒死后,他被元老院奉以“奥古斯都”(拉丁文意为:“神圣的”“至尊的”)尊号。后来,屋大维建立元首政制,从此,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奥古斯都后来也成为罗马和欧洲帝王习用的头衔。
屋大维
黄金时代
公元1至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进入所谓“罗马的和平”时期。在此时期内,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的恢复、文化技术的传播和交流,以及行省和城市地位的改善,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基督教在罗国帝国时期曾受到压制,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正式定为罗马国教,基督教取代多神信仰,成为帝国的官方宗教,后来又成为欧洲封建社会主要精神支柱。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罗马废墟迎来新主人,新建国家都采用自己的制度,标志着旧的奴隶制时代结束,历史进入了新的封建制阶段。
5世纪后期
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4世纪末
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世纪之后
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1-2世纪
奴隶和广大平民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
繁
危
裂
亡
罗马的兴衰
古代世界的帝国
{69012ECD-51FC-41F1-AA8D-1B2483CD663E}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时间
疆域范围
统治概况
衰亡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4世纪末
公元1-2世纪
1.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1.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推广希腊文化
1.实行帝制,大力发展奴隶制;
2.基督教兴起,4世纪成为国教
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4世纪末帝国分裂,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 、巴尔干半岛
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
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整个地中海周边
罗马人也非常愿意吸收其他民族的传统、知识和习俗。当然,前提是他们认为有用。罗马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霸主,主要是因为在他们与不同民族作战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更好的习俗,他们就会放弃自己原来的东西。这种情况在罗马征服希腊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罗马精英们普遍承认希腊文化比他们自己的更为优越。在征服了地中海国家以后,罗马人宣称他们是古希腊文化的继承者。他们没有宣扬罗马民族主义或者罗马特质的思想,像哈德良这样的皇帝经常谈论的是希腊—罗马的大文化概念。
——【美】艾米·蔡,《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地中海世界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罗马帝国将各个文明汇聚成大河。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促进罗马帝国的强盛。同时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罗马帝国与东方各国接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明不断交融的过程。
文明扩张与帝国统治的关系: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
文明的交流
技术
文化
经济
叁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
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赫梯垄断冶铁术并禁止任何铁器出口达近两个世纪之久。随后才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并推动了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农耕与冶铁技术的传播
希腊人住的地方离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能够从后者的成就中得到好处,但是,还没有近到不能保持自己特点的地步。古希腊文明不是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的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神话、雕塑
希腊神话起源史前的狩猎时代,希腊神话在形成时期接受了源于美索不米亚的西亚文化的影响。
——瓦尔特·伯克特
早期希腊雕刻
古代埃及雕刻
西亚神话中的鹰头狮身怪和手握闪电的雷神巴力演化为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和雷神宙斯
字母文字
腓尼基字母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字母文字祖先
阿拉马字母
西亚字母
埃及字母
印度字母
古英语24个字母表
丝绸之路
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后汉书》
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帝国的统一使各地交往畅通无阻,商业活动活跃起来。行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交换。交换的商品除奢侈品以外,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原料和产品,这使得帝国内部的区域性贸易和对外贸易空前兴旺发达。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绸在罗马享有盛誉,视为珍宝。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意即丝绸之国。中国丝绸经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但当时由于安息据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垄断贸易,遂使罗马商人通过海路换取丝绸。自此,中西海道开通,友好往来日益频繁,这条把中国和欧洲连接起来的的航路也就获得“海上丝绸之路”之名。
东西方经贸联系
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
新疆出土的罗马纺织品
古代文明的扩展为奴隶制帝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奴隶制帝国的发展又促进了文明的进一步扩展;文明的扩展伴随着文明的交流,文明的扩展和交流共同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课堂小结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古代文明的扩展
农耕文明的扩展:古埃及、古西亚
海洋文明的扩展:古希腊
早期帝国:赫梯、埃及新王国、亚述
波斯帝国:疆域、政治制度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政治制度
罗马帝国:疆域、政治制度、罗马的兴衰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交流
文明传播:农耕、冶铁、神话故事、雕刻艺术、字母文字
中西方交流——丝绸之路
1.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 “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反不义之士,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循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题目练习
D
A
3.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这句话揭示了
A.爱琴海区域的航海业发达 B.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
C.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 D.爱琴文明源于古埃及
4.罗马共和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夺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后来加速罗马共和国衰落的是
A.与迦太基战争的失败 B.斯巴达克起义
C.蛮族的入侵 D.与亚历山大帝国的战争
题目练习
C
B
5.拉丁语是古代罗马人使用的语言,现在很多语种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都从拉丁语衍化而来。这说明
A.古罗马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B.古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C.古罗马人有很强的语言天赋 D.古罗马的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地区
6.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海,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波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题目练习
D
B
7.右图为罗马帝国时代修筑的大道遗址。西方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统治者在帝国全境修筑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其主要目的在于
A.促进帝国各地区经济交流 B.镇压境内被统治民族的反抗
C.更为有效地控制帝国全境 D.掠夺境内被统治民族的财富
8.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10 000万塞斯特斯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来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此材料主要说明
A.丝绸之路将欧亚联系起来 B.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D.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
题目练习
C
A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材料二 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改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如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的一例文明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法典”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个古代文明的共同点。
答案:(1)尼罗河;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等。
(2)《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3)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
(4)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是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
没了,做作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