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a3>8是a>2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2.已知两直线与平行,则等于 ( )
A. B. C. D.
3.圆2x2+2y2=1与直线xsinθ+y-1=0(θ∈R,θ≠+kπ,k∈Z)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不确定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为 ( )
①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也一定为真;②若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假,则它本身一定为真;③是的充要条件;④与是等价的;⑤“x≠3”是“|x|≠3”成立的充分条件。
A.2 B.3 C.4 D.5
5.过直线外两点作与直线平行的平面,可以作 ( )
A.1个 B.0个、1个或无数个 C.0个或无数个 D. 1个或无数个
6.已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三条侧棱长分别为4,4,7,若此三棱锥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是 ( )
A.144π B.56π C. 36π D. 81π
7.直线与曲线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 )A. 3 B.1 C.4 D. 2
8.在一个锥体中,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这个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3,则锥体被截面所分成的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 )
A.1∶ B.1∶ C.1∶ D. 1∶9
9、如左上图是由单位立方体构成的积木垛的三视图,据此三视图可知,构成这堆积木垛的单位正方体共有 ( )
A.6块 B.7块 C.8块 D.9块
10.已知P是椭圆上的点,Q、R分别是圆和圆 上的点,则|PQ|+|PR|的最小值是 ( )
A. B. C.10 D.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8分)
11.设A是C的充分条件,B是C的充分条件,D是C的必要条件,D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A是B的___ _______条件.
12.正六棱柱ABCDEF-A1B1C1D1E1F1的侧面是正方形,若底面的边长为a,则该正六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13.直线l的方程为y=x+3,在l上任取一点P,若过点P且以双曲线12x2-4y2=3的焦点作椭圆的焦点,那么具有最短长轴的椭圆方程为_________
14.若方程表示的图形是椭圆,则的取值范围为
15.如右图.M是棱长为2cm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沿正方体表面
从点A到点M的最短路程是 cm.
16.异面直线a和b成60°角,过空间一定点A作直线c与a、b都成60°角,这样的直线c共有 条。
17.如图把椭圆的长轴AB分成8分,过每个
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七个点,F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72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8.(本题满分14分)已知;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本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四棱锥中,是正方形,E是的中点,求证:(1)平面 (2)平面PBC⊥平面PCD
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AB=2,BC=的矩形,侧面PAB是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B⊥底面ABCD
(I)证明:侧面PAB⊥侧面PBC;
(II)求侧棱P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
(III)求二面角P—CD—B的正切值.
21.(本题满分15分)设椭圆(a>b>0)的左焦点为F1(-2,0),L1(左准线):与x轴交于点N(-3,0),过点N且倾斜角为θ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
(1)若θ=300求直线L和椭圆的方程;
(2)若点F1(-2,0)在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求θ。
22. (本题满分15分)过点(1,0)的直线l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且离心率为的椭圆C相交于A、B两点,直线y=x过线段AB的中点,同时椭圆C上存在一点与右焦点关于直线l对称。(1)求直线l的方程 (2)求椭圆C的方程。
正
俯
侧
E
D
C
B
A
P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数学试卷(理科)答案
选择题 (5×10=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B D A C B D
二、填空题 (4×7=28分)
11 充分 12. 5 πa2 13 =1 14
15 16 3 17 3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解一:由得,
由,得,
∴ 即,或,而 即,或;
由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知 ,
设A=,B=,
则有A,故且不等式中的第一、二两个不等式不能同时取等号,
解得,此即 为“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二:利用逆否命题解题
19.证明:(1)连接AC交BD与O,连接EO, ∵E、O分别为PA、AC的中点
∴EO∥PC ∵PC平面EBD,EO平面EBD ∴PC∥平面EBD
(2)∵PD平面ABCD, BC平面ABCD,∴PDBC,
∵ABCD为正方形 ∴ BCCD,∵PD∩CD=D, BC平面PCD
又∵ 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CD.
20.(I)证明:在矩形ABCD中,BC⊥AB
又∵面PAB⊥底面ABCD侧面PAB∩底面ABCD=AB
∴BC⊥侧面PAB 又∵BC侧面PBC
∴侧面PAB⊥侧面PBC
(II)解:取AB中点E,连结PE、CE
又∵△PAB是等边三角形 ∴PE⊥AB
又∵侧面PAB⊥底面ABCD,∴PE⊥面ABCD
∴∠PCE为侧棱PC与底面ABCD所成角
在Rt△PEC中,∠PCE=45°为所求
(Ⅲ)解:在矩形ABCD中,取CD中点F,连EF、PF,则EF⊥CD
又∵PE⊥面ABCD ∴PE⊥CD
∴CD⊥平面PEF ∴CD⊥PF
∴∠PFE为二面角P—CD—B的平面角 ∴tan∠PFE=
21.解:(1)由题意知,c=2及 得 a=6
∴ ∴椭圆方程为
直线L的方程为:y-0=tan300(x+3)即y=(x+3)
(2)由方程组得
设A(x1,y1),B(x2,y2),则 x1+x2=
∵点F(-2,0)在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
∴
∴
22.解法一:由e=,得,从而a2=2b2,c=b.
设椭圆方程为x2+2y2=2b2,A(x1,y1),B(x2,y2)在椭圆上.
则x12+2y12=2b2,x22+2y22=2b2,两式相减得,
(x12-x22)+2(y12-y22)=0,
设AB中点为(x0,y0),则kAB=-,
又(x0,y0)在直线y=x上,y0=x0,
于是-=-1,kAB=-1,
设l的方程为y=-x+1.
右焦点(b,0)关于l的对称点设为(x′,y′),
由点(1,1-b)在椭圆上,得1+2(1-b)2=2b2,b2=.
∴所求椭圆C的方程为 =1,l的方程为y=-x+1.
解法二:由e=,从而a2=2b2,c=b.
设椭圆C的方程为x2+2y2=2b2,l的方程为y=k(x-1),
将l的方程代入C的方程,得(1+2k2)x2-4k2x+2k2-2b2=0,
则x1+x2=,y1+y2=k(x1-1)+k(x2-1)=k(x1+x2)-2k=-.
直线l:y=x过AB的中点(),则,
解得k=0,或k=-1.
若k=0,则l的方程为y=0,焦点F(c,0)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就是F点本身,不能在椭圆C上,所以k=0舍去,从而k=-1,直线l的方程为y=-(x-1),即y=-x+1,以下同解法一.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数学答卷(理科)
选择题 (5×10=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 (4×7=28分)
11. 12. 13. 14.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题满分14分)已知;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本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四棱锥中,是正方形,E是的中点,求证:(1)平面 (2)平面PBC⊥平面PCD
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AB=2,BC=的矩形,侧面PAB是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B⊥底面ABCD
(I)证明:侧面PAB⊥侧面PBC;
(II)求侧棱P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
(III)求二面角P—CD—B的正切值.
21.(本题满分15分)设椭圆(a>b>0)的左焦点为F1(-2,0),L1(左准线):与x轴交于点N(-3,0),过点N且倾斜角为θ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
(1)若θ=300求直线L和椭圆的方程;
(2)若点F1(-2,0)在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求θ。
22. (本题满分15分)过点(1,0)的直线l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且离心率为的椭圆C相交于A、B两点,直线y=x过线段AB的中点,同时椭圆C上存在一点与右焦点关于直线l对称。(1)求直线l的方程 (2)求椭圆C的方程。
E
D
C
B
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