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6 09:05:43

文档简介

2020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题(本大题共

共40分。在每小题
四个选项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D
B
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

20分,第23题20分,共60分
21答案:(1)原因:地域辽阔,巩
统的需要;贵族政治的消失:权臣势力的
分)
(2)含义:打破世卿世禄(贵族政治),选官于民间(公众):文人成为官僚主体(非武人)
具有典章知识、治国才能、担
原因:世卿世禄和武人政治的弊端;察举制、科举制的实
需要
(3)影响:扩大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5分)
2答案:(1)图
原因: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2
民主义。(2分
都反对封建

)图二和图
(3)抗日战争的胜和
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对维护
和平的
新确
界上的
位;开辟了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光明
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8分,每小点
分)
23.答案:(
年代末60年代初:特点—农业生产大幅下滑。(2分)原因
跃进
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3分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点—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原因:198
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农村经济因此得到了较大发展,城
收入差距减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
城市,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搞活了城市经济,城乡收入差距又逐渐拉大。(5分2020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卷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请考生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交卷只交答题卡。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
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2.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
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A.经济繁荣
B.国家统
C.文化统
D.百姓安居
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
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
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5.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
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这反映了唐朝
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
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
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D.儒学地位更加突出
6.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复金

夏、金
五代十国
南宋
北宋
北宋

A.①2③④
B.()3④①
C.③Q②
D).①③④②
7.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
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邵雍/
S程颐
程颢张载
顾炎武
王阳明
失之
黄宗羲
周敦颐●
李贽
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8.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
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洛城门
倍長丧邮
汉长安城遗址
厨城门
复原平面图
横门
宜平门

西市东市
明光宫

清明门
大内
直城门
宫宫
篇城门
武卑长乐宫
爽门
建章言
未央宫
朱省门
章城门

安门安门
量门7n
A.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重农抑商的政策
9.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
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宜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
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
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
的巧合罢了。”该材料旨在说明
A.英发动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偶然
B.鸦片贸易引发战争是历史的必然
C.鸦片战争的结果并非历史的偶然
D.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
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A.中英协定关税
B.賠款2100万银元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1).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12.“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
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先走上1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1.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近代业化道路的偶然性
13.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
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