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河中石兽 课件(幻灯片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河中石兽 课件(幻灯片2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6 10:17: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
育红中学 韩娅利
韩娅利 ,大学本科,中共党员,一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从事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研先进个人”、“标杆教师”。论文《教学一得》获全国乐教杯论文二等奖、《和风细雨润泽成长》获省级二等奖、《古诗教学初探》获市级三等奖。作为班主任,始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用心经营着教育,用爱温暖着学生,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记事录,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
纪昀[yún] ,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编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文学史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1.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
2.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3.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4.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
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第二种

求之下流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中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失败
原地水中
不可得
无迹
同样的问题 不同的视角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理 由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石兽于水中;以为顺流下矣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比较
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启示:
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2.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3.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也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
?
同样的问题 不同的视角
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栓系浮桥所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
(资料见《唐铁牛与蒲津桥》,《山西文史资料》1999年Z1期)
假设讲学家和老河兵穿越时空在此相遇,碰见此事正百思不得其解,你能解决他们的疑惑吗?
课堂赠言: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视角,认识事物时要全面深入探究事物的特性,不能主观臆断。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视角,在学习中疑惑之处,矛盾之处,都不要错过,抓住疑惑深入思考,理解才会更加透彻,收获才会更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