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一日
杨利伟
第一课时
从古时“万户飞天”,到“神五”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再到如今“逐梦天宫”,中国人从未停止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了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英雄的世界,感悟他们光环背后的那份责任与奉献。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为第一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看他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写作背景: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前苏联、美国)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编号
发射时间
发射地点
乘组
神舟一号
1999.11.20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
2001.01.10
无人飞船
神舟三号
2002.03.25
搭载模拟人
神舟四号
2002.12.30
搭载模拟人
神舟五号
2003.10.15
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10.12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09.25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11.01
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06.16
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06.11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11号
2016.10.17
景海鹏、陈冬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hú
chì
kuò
nǐ
áo
jìn
chóu
shùn
gài
zhuó
xián
kàn
shì
záo
2.注意下列多音字。
hè
hé
yùn
yūn
lòu
lù
bǐng
píng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3、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飞行阶段
起飞阶段
返回阶段
飞行中所见
飞行中所闻
3.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细读感悟
意外
心理或举动
1、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2、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3、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4、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5、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4、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敢于探索、不怕牺牲、勇敢坚韧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布置作业:
《太空一日》语文作业:
1.课后生字表,带拼音一词一行。
2.整理课堂笔记。
3.完成本课的基础训练。
22、太空一日
杨利伟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
依照怎样的顺序组织全篇的?
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5、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深层探究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杨利伟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让他成为了航天英雄?
【交流点拨】
他敢于做中国太空第一人,可以看出他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
他在面对太空意外情况时,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且用意志力战胜紧张,可以看出他镇定自若,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他在太空遇到神秘的敲击声,回来后技术人员用很多办法模拟它,他觉得不像,拒绝签字,可以看出他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他在回来时准确无误的说出每一项所遇到的情况,为航天事业提供宝贵资料,可以看出他实事求是,对事业认真负责。
6、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动作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之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景色描写,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7.举一反三
(1)“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7.举一反三
(2)“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以之结尾,嘎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归纳总结:
本文通过叙述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表现了杨利伟沉着果断、不怕牺牲、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说明了航天员工作的危险性、艰巨性,抒发了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祖国的感情以及胜利返航的自豪之情。
你知道“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附加题
“神舟五号”升空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心情: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作用:这些心理变化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说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布置作业:
《太空一日》语文作业:
1.课后生字表,带拼音一词一行。
2.整理课堂笔记。
3.完成本课的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