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2.
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正式生效,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3.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它的建立加快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4.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多边经济联系与合作,而且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5.随着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其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过程
(1)欧共体: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起欧洲共同体。
(2)欧盟成立
①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推动了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
②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3)扩展
①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1月1日,开始进入流通领域。
②到2007年,欧盟已经发展到27国,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2.影响
(1)西欧经济实力逐步强大,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
(2)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下,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欧盟与欧共体性质不同
欧共体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而欧盟却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是一个经济政治实体,但欧洲各国都还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其政治、经济、外交和国家组织尚未完全“一体化”,成员国内部仍存在着一定分歧和发展的不平衡。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原因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美国认识到,要取得世界经济主导权,有必要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经济区域集团。
2.成立
阶段
表现
签约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补充
1993年,三国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做了补充
诞生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设想
向中南美洲推广,建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3.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4.影响
(1)三国间相互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其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2)促进了美洲的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建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设想的实现。
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
(1)区域经济迅速发展
①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
③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需要: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召开亚太地区国家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
2.进程
(1)成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问世。
(2)发展: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
3.特点:各成员在国家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风俗习惯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
4.作用:亚太经合组织的组成方式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5.重要活动
(1)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
(2)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6.意义:适应了亚太地区发展要求,有利于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四、东南亚国家联盟
1.原因:为了改变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寻求互助自强的道路。
2.概况
(1)成立:1967年8月,东南亚五国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
(2)发展
①1971年后,东盟形成一个区域性组织。
②1972年,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了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3.作用:东盟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对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4页
探究一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史料一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史料二 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缺乏,这使欧洲各国认识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史料三 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二次扩大;1987年,《单一欧洲法》生效;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2004年5月1日,爱沙尼亚等十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
史料四 欧元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欧元的背面是欧洲从古典到现在各个时期的桥梁,既有很早以前的小桥,也有现代先进的吊桥。面值从小到大的图案依次为古典派、浪漫派、哥特式、文艺复兴式……
(1)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内外原因。
(2)根据史料三分析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3)根据史料四,从欧元的设计中得出哪些认识?
提示:(1)①内部需求:为了更好地利用欧洲资源发展经济,优势互补,重振欧洲。
②外部因素:两极格局下抗衡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
(2)成员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个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
(3)①“门和窗”象征着一个崭新的、联合的欧洲将更开放地面对世界;②“桥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③面值图案的设计折射出欧洲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
认识欧洲联盟的性质
(1)从国家间关系发展的角度来看,欧洲联盟是具有一定超国家性质的一体化实体。欧洲联盟与一般的国际合作组织的重要区别在于
①国际协调、合作机制达到较高的水平。
②超出一般“政府间”合作的范畴,实现“超国家”管辖。
(2)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欧洲联盟是世界上经济同质化、机制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
(3)从政治一体化的角度来看,欧洲联盟属于政府间合作性质的联盟。尽管在国际事务中还没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是从其内部政治关系来看,欧盟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政治共同体。
(4)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来看,欧洲联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的产物,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同盟”。
探究二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史料一 (本组织)决心实现他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决定在完善内部市场、加强团结和环境保护范围内,为了他们人民的目的……通过本条约引入关于司法和国内事务的规定,在保障他们人民和国家安全的同时,重新肯定促进人员自由流动的目标……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史料二 1993年到2002年,墨西哥对美国出口增长234%,达到1
360亿美元;墨西哥年均吸引外资高达120亿美元;人均收入增加24%,达4
000美元。
史料三 1994年以来,美国廉价农产品沉重打击了墨西哥农业。墨西哥农作物种植面积缩减了400万公顷,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了10%。
(1)依据史料一分析欧盟的合作特点。
(2)根据史料二,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3)史料三显示经济区域集团化给墨西哥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4)结合上述史料分析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提示:(1)合作领域涉及货币、市场、环境保护、司法、国家安全等多方面,具有高度统一性。
(2)墨西哥商品出口额迅速增加;获得巨额外来投资,以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3)墨西哥农业遭受巨大打击,墨西哥经济过分依赖美国,经济独立性变差。
(4)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要适应形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区域经济合作享受利益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发展中国家应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大潮中学会趋利避害。
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比较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背景
美苏“冷战”形势下谋求本地区的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适应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的情况
成员组成
主要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合作方式
具有超国家的权力机构,组织比较严密
组织松散,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基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性质
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贸易伙伴关系
合作论坛性经济组织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6页
图片型材料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例] 如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解题流程]
本题考查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理解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结合图片中的国旗,明确图片反映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选项
史论分析
判断
A
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符
错误
B
本项不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突出特征
错误
C
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符
错误
D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实现了各自的优势互补
正确
[答案] D
[技法点拨] 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选项。
[随堂训练] 对应学生用书第96页
1.有人画了一幅有关当今世界货币体系的漫画(右图)。此漫画反映了( )
A.联合国要控制各国货币的发行权
B.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
C.美元丧失强势的地位
D.呼吁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解析:漫画中的人代表“联合国(UN)”,他正打算铲掉的树代表以美元为主的世界储备货币体系,新栽种的树代表新货币,因此作者的寓意是指建立新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瓦解,故B项错误;美元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货币,故C项错误。
答案:D
2.下列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排序正确的是( )
A.欧洲共同体 煤钢共同体 欧盟成立 欧元使用
B.煤钢共同体 欧盟成立 欧洲共同体 欧元使用
C.煤钢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欧盟成立 欧元使用
D.煤钢共同体 欧元使用 欧洲共同体 欧盟成立
解析: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盟成立,2002年欧元使用,由此可知,排序正确的是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盟成立、欧元使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C
3.右图漫画作于1992年。最符合漫画寓意的选项是( )
A.经济全球化迎来新一轮浪潮
B.英德竞争阻碍欧洲一体化
C.欧共体成立加速欧洲经济发展
D.欧洲一体化前路将充满波折
解析:从图片信息看,英德处在同一列车上,前方的路曲折而坎坷,形象地说明欧洲一体化前路将充满波折。A项不符合图片信息;英德处在同一列车上,不是竞争关系,故B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而不是1992年,故C项错误。
答案:D
4.某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特点有: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软约束力;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等。该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欧洲联盟是一体化最高的组织,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各成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调整来以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管理全球贸易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符合题干要求,故D项正确。
答案:D
PAGE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与稳定。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
(1)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迅速提高。
(2)关贸总协定在调整国际贸易上难以适应时代潮流,迫切需要制定新的世界贸易规则。
2.建立
(1)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启动。
(2)1994年4月,“乌拉圭回合”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3.宗旨和基本原则: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4.意义
(1)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2)标志着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3)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
(4)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世界贸易组织
(1)一个核心:实现贸易自由化。
(2)两个阶段:“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到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
(3)三点职能:促进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制定和实施统一规则。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
(2)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2.过程
(1)1986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向关贸总协定申请恢复其创始缔约方地位。
(2)1995年11月,中国“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3)2001年11月10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
3.意义
(1)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
4.评价: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1)机遇
①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
②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
④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⑤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2)挑战:随着更多境外产品和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3)对策
①中国政府部门对经济管理从观念上、体制上都需要做必要的调整。
②各产业部门对自己的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也需要做相应的转变。
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进行理解,从而明确其积极影响居于主导地位。
三、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
(1)原因
①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③一些发展中国家国内政局动荡,债台高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2)表现: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严重恶化,使世界经济面临着大规模动荡的危险。
(3)对策:只有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发达国家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世界和平与安全才有保障。
2.全球性问题
(1)表现: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
(2)影响: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3)认识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只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看,由于资金缺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8页
探究一 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
史料一 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史料二 本协定各方……进一步认识到需要作出积极的努力,以保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贸易增长中获得与他们的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定》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分析关贸总协定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的原因。
(2)结合史料二,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在某些方面对关贸总协定的继承与发展。
提示:(1)关贸总协定作为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2)①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利益。②通过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2)区别
项目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性质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正式的国际组织
管辖范围
部分货物贸易
货物、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
承担义务
随意
硬性
探究二 经济全球化
史料一
史料二
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占世界贸易(%)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年份
1960
1980
1992
1960
1987
1980
1995
北方(发达国家)
80
74.6
74
70.3
74.5
14
994
19
665
南方(发展中国家)
20
25.4
26
29.7
25.5
780
965
史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学时《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拉美国家的实践》
(1)史料一漫画中体现的含义是什么?
(2)史料二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由此反映出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以上史料,评价史料三的观点。
提示:(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实力,财富源源不断地输往本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是最大的受益国。
(2)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凸显。实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3)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尽管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全球性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但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进步的体现。
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对发达国家来说
①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②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及许多工业化国家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向外扩散,有利于带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
(2)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①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②从挑战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9页
细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规范解答非选择题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非选择题时,先审材料,再审设问,注意分值明确答案来源。答案来源主要有三种:
(1)答案来源于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
(2)答案来源于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
(3)答案来源于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
[例]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
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解题流程]
审材料
材料是围绕“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选取的。片断一反映19世纪初杜邦公司初创,市场广阔,片断二反映杜邦公司发展在于科技创新,片断三反映杜邦公司转型,由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工业,得到大发展
明确
材料和教材
第(1)问,要求据片断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有利条件”根据材料“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归纳概括
答案
依据材料
第(2)问,要求依据片断二回答,根据材料“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可知,这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特点;“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体现了化学工业的兴起
来源
依据材料
第(3)问,要求据片断三回答,从材料中“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可知是关闭军用企业;从“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可知是转向民用生产;从“成立公司国际部……”可知是扩大海外市场。“历史背景”从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和美国的国情方面回答
[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约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原因: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随堂训练] 对应学生用书第100页
1.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新殖民主义者”的主要工具是(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廉价商品
C.雄厚资本和高新科枝
D.先进制度
解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属于政治范畴,而题干认为“新殖民主义者”是经济方面,故A项错误;廉价商品是近代西方列强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将大量资本和新兴技术带到发展中国家,从而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故C项正确;先进制度也属于政治范畴,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2.中国很多知名汽车企业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关键技术依赖欧美日韩企业。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
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C.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D.中国汽车企业被外企吞并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汽车企业“关键技术依赖欧美日韩企业”,这与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柄双刃剑,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技术落后,经济安全将受到威胁,故B项正确;这种现象是中国自身技术落后造成的,与发达国家经济侵略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汽车企业只是技术依赖,并没有被外企吞并,故D项错误。
答案:B
3.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是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不同影响,而②④与题干内容不符,应排除。
答案:D
4.下图是德国某品牌轿车的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德国的汽车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德国轿车是世界多国共同努力的结果,反映了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答案:A
PAGE一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3.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0页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历史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除美国外的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社会经济,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
(2)美国企图按照其意志规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2.建立: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3.内容
(1)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4.金融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资金来源: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其份额由各会员国的相对经济实力来确定。
(2)权利划分:投票权的大小与各会员国认缴的股金份额成正比。
(3)特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金融与贸易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力。
5.性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6.评价
(1)对美国
①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②它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的基础之上,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2)对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不同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稳定国际汇兑,保证各国汇率的稳定;而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用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是短期贷款,是一个调节机构;而世界银行提供的是长期贷款,是一个发展机构。
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
(3)美国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2.标志:关贸总协定形成。
(1)成立
①筹备:1946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建议,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②标志:1947年10月,中、美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于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3)意义
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
②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既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而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支柱: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影响: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1页
探究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
史料一
史料二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一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史料三 世界银行投票权排名前十国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史料二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何特点?影响何在?
(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1)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及黄金储备均是世界第一位,世界经济重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影响:为美国依据经济实力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打下了基础。
(2)特点: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货币体系概括为“一固定两挂钩”。影响:美元等同黄金,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3)反映了改革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中投票权的份额有所增加。影响:有利于建立更加公平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2)表现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各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探究二 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史料一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
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整理
史料二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史料三 作为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保证了进行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1)史料一中各国采取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史料二中的规定对世界贸易的发展有何作用?
(3)史料三表明关贸总协定是通过什么方式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
提示:(1)都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影响:使国际贸易急剧缩减,各国争抢世界市场,加剧了经济危机。
(2)一方面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
(3)通过规范成员国贸易关系的原则、规章的方式,确保国际贸易自由、透明、稳定性。
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1)为成员国规范了贸易原则及规章。
(2)为解决成员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提供了场所和规则。
(3)为成员国举行关税减让提供了可能和方针。
(4)努力为发展中国家争取贸易优惠条件。
(5)为成员国提供经贸资料和培训经贸人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2页
选择题的一般审题方法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学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例]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题流程]
审题
题干
“美国试图”“金本位”“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分析选项
A项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加、墨组建的区域经济集团,主要涉及逐步取消关税壁垒,允许资本、劳务、商品在三国自由流通,与“新型的金本位”“国际金融的大权”的信息无关
错误
B项
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其宗旨是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它与“新型的金本位”“国际金融的大权”的信息无关
错误
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它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正确
D项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组织,是美苏对峙的产物,与题干信息无关
错误
[答案] C
[技法点拨]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点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四,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随堂训练] 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
1.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解析: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定,美元具有“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确保黄金的足够供应,以维持美元币值的绝对稳定,就成为确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必然要求,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不符。
答案:A
2.中国欲加大资金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保障农村生活,扩大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改革公共部门等事务。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可以考虑向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故A项错误;世界银行进行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故B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主要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故C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并不能提供贷款等,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展开的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激烈而残酷。这种局面在二战后才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 )
A.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B.社会主义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
D.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解析: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二战后建立的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D
4.二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
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关贸总协定”是三大支柱之一,故①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三大支柱之一,故②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不属于三大支柱,故③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三大支柱之一,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