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的认识
圆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课流程
教材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周长、面积公式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习“圆的认识”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对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本课的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
从学生关于圆的知识储备来看: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生活中有许多圆形的物体,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识目标: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标: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
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
学会用圆规画圆
情境教学法
活动探究法
小组合作法
情境中感受圆的魅力
合作中探究圆的特征
欣赏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
实践中感受圆的数学价值
教法:
学法:
情境中导入圆
练习中巩固圆
总结中概括圆
操作中研究圆
画圆中感受圆
教学过程
情境中导入圆
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画圆中感受圆
画一画
0
1
2
3
4
6
7
8
5
画圆(例如: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2cm)。
一、定长
二、定点
三、旋转
2厘米
用
圆
规
画
圆
操作中研究圆
自学概念
·
O
圆心
半径r
直径
d
·
圆中心的这一点
叫作圆心(O)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
线段叫作圆的半径(r)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圆的直径(d)
思考: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画一画
折一折
量一量
在同圆或等圆中:
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
有无数条直径,长度都相等。
d=2r,r=d/2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O
直径
d
·
·
半径r
圆心
练习中巩固圆
选择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直径就(
)倍。
A.2倍
B.4倍
C.无法确定
r
(米)
d
(米)
0.24
0.86
1.42
1.04
2.6
填表
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拓展提高
总结中概括圆
说板书设计《圆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教学的一个曲线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对这一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信息窗一。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圆的知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根据以上理解,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知道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了解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及圆的特征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五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联系生活实际
解决身边的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结合历史材料,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
三、说教学过程:
1、整体设计
(一)情境中导入圆:(二)画圆中感受圆:(三)操作中探究圆:
(四)练习中巩固圆(五)总结中概括圆五个教学环节。
2、环节设计
(一)情境中导入圆:
出示从古到今的各种车辆,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会说都有圆形的轮子,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很自然的会问: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导入新课。
(二)画圆中感受圆:
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寻找画圆的方法,体会画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出正确的画圆方法,在老师示范的引领下,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画圆得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总结:画圆需要定长、定点、旋转。画圆方法:手握柄,中间扎的地方固定,两脚的距离不能变,轻轻的绕一圈。
(三)操作中探究圆
1、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刚才我们画圆时的定点、定长叫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
交流: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课件展示;圆心、半径、直径定义。
2、合作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
下面拿出你们的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要求)(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吧?课件展示
(通过对折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通过画一画,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我们组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通过比较我们组得出直径长度于半径的两倍。我们组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什么意思?(一个圆心,半径同样长)
(四)练习中巩固圆
1、
选择题
2、填表(填出半径或直径的长度)
3、
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但没有那么大的圆规,请你们想一想怎么画这个大圆?
4、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的物体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通过感受圆的神秘,强烈地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认识圆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好奇心。
(五)总结中概括圆
同学们:其实数学不仅仅在课本上,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学习重要的是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以踏实认真为圆心,以勤奋细心为半径,用毅力恒心旋转,实现自己圆满的梦想。
四、说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用字母d表示
无数条,都相等
半径:用字母r表示
无数条,都相等
同圆或等圆中
d=2r
我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简洁明了,一目了然,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对该课的内容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