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知识清单
1、 识记字音
衅 钟(xìn) 忖 度 (cǔn duó) 庖 厨(páo) 褊 小(biǎn )
便嬖(pián bì) 莅 中国(lì) 商 贾 (gǔ) 孝 悌 (tì)
庠 序(xiáng) 胡 龁 (hé) 挟 太山(xié) 觳 觫 (hú sù)〕
彼 恶 (wū)知之 赴 愬 (sù) 放 辟 (pì)邪侈 衣 (yì)帛
彘 (zhì) 语 (yù) 惛(hūn)
多音字:
1.便:便(biàn)利; 大腹便便(pián)
2.度:刻度(dù); 审时度势(duó)
3.贾:行商作贾(gǔ); 姓氏贾(jiǎ )
4.挟:挟(jiā),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挟(xié)持
5.恶:凶恶[è]; 厌恶[wù]; 恶[ě]心
6.恶[wū]1.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 :恶,是何言也!
7.愬:愬愬[shuò shuò]恐惧的样子; 愬[sù]同“诉”
8.辟:开辟[pì]; 复辟[bì]
9.衣:(1)yī,用于"衣服""衣冠禽兽"。本义:上衣。
(2)(旧读yì),穿,拿衣服给人穿。如"解衣衣我",前一个"衣"读一声,第二个"衣"读四声。
10.语:(1)yǔ,用于"语文""语言""汉语""默默不语"。
(2)yù,告诉,如"不以语人"。
二、辨识字形
1.褊:biǎn 本义:衣服狭小。 引申义:狭小,狭隘:褊小。褊急。
惼:biǎn 心胸狭隘,如:惼心。
2.悌tì:敬爱哥哥,引申为顺从长(zhǎng )上 :孝悌。
剃tì:剃头
3.挟:要挟 yāo xié
浃:稳浃 wěn jiā 释义:谓十分有把握。
侠:侠客xiá kè
4.辟pì:意为开发建设,排除,透彻。
辟bì:君主;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
避bì,意为躲开,防止。
僻pì,意为偏远,不常见,性情古怪。
三、成语释义
1.秋毫之末
【典故】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2.不见舆薪
【典故】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看不见一车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3.缘木求鱼
【出处】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4.发政施仁
【典故】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
【释义】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5.放辟邪侈
【典故】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6.衣帛食肉
【出处】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解释】穿着精美的丝绸服装,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7.不饥不寒
【典故】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齐桓晋文之事》
【释义】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四、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1. 无 以 ,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 然则废衅钟 与 :“与”通“欤”,语气助词 , 表疑问。
3. 王 说 ,曰:“诗云……”:“说”通“悦”,高兴。
4. 为长者折 枝 :“枝”通“肢”,肢体。
5. 刑 于寡妻:“刑”通“型”,做榜样。
6.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 已 :“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了”。
7. 无不为 已 :“已”通“矣”,语气词,表示感叹。
8. 盖亦 反 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返回,回到。
9.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涂 :“涂”通“途”,道路。
10.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 愬 于王:“愬”通“诉”,控诉,诉说。
11. 无不为 已 : 已 通 矣 ,语气词, 表示感叹。
12. 然后从而刑之,是 罔 民也:“罔”通“网”,张网捕捉、陷害。
13.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古今异义
1 、齐国虽褊小,吾何 爱 一牛? 古义 :吝啬,舍不得; 今义 :爱惜、爱护;喜欢
2 、老吾老, 以 及 人之老 古义 :用来推及到; 今义 :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3 、 至 于 兄弟 古义 :推广到;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4 、不推恩无以保 妻 子 古义 :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5 、莅 中 国 而抚四夷也 古义 :指中原地区; 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6 、然后 从 而 刑之 古义 :接着就; 今义 :因此就
(三)一词多义
⑴ 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动词,谈论)
任重道远(名词,道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译: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理)
⑵ 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助词,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
牛何之(动词,往)
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实义)
⑶ 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名词,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动词,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动词,建房)
⑷ 诚
然,诚有百姓者(副词,的确)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名词,真诚)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5) 诸
不识有诸(兼词,用在句尾,相当于“之乎”的合音词)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兼词,用在句中,相当于“之于”)
(四) 词类活用
( 1 ) 名词 的活用
无以,则 王 乎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刑 于寡妻 刑: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然后从而 刑 之 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是 罔 民也 罔:同 “ 网 ” ,名词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
树 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
五十者可以 衣 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
( 2 ) 动词 的活用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 闻 乎 闻:使动用法,使 …… 听到
朝 秦楚 朝:使动用法。使 …… 来朝见。
以一 服 八 服:使动用法,使 …… 降服
( 3 ) 形容词 的活用
王无 异 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用法,对 …… 感到奇怪。
是以君子 远 庖厨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老 吾 老 ,以及人之 老 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敬爱;
后面两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幼 吾 幼 ,以及人之 幼 第一个幼:形容 词作动词,爱护;
后面两个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
为 肥甘 不足于口与 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轻暖 不足于体与 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危 士臣 危:形容词的使动,使 …… 受到危害
小 固不可以敌 大 形容词作名词 小:小的国家; 大:大的国家。
寡 固不可以敌众 形容词作名词 寡:人口少的国家;众:人口多的国家
弱 固不可以敌强 形容词作名词 弱:弱小的国家;强:强大的国家
(五) 特殊句式
( 1 )判断句
是乃仁术也 ( …… 也,表判断)
是诚不能也 ( …… 也,表判断)
( 2 )省略句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将以衅钟 (将以之衅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明以教我 (明以之教我)
及陷于罪 (及之陷于罪)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 3 )倒装句
① 宾语前置句 :
臣未之闻也 (臣未闻之也)
莫之能御也 (莫能御之也)
何由知吾可也 (由何知吾可也)
牛何之 (牛之何)
然则一羽之不举 (然则不举一羽)
舆薪之不见 ( 不见舆薪 )
未之有也 ( 未有之也 )
② 状语后置句 :
王坐于堂上 (王于堂上坐)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异也)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我非爱其财而以羊易之也)
构怨于诸侯 (于诸侯构怨)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
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
③ 主谓倒装句 :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五、文化常识
1.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字子舆。
2.齐桓,即齐桓公,春秋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3.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他们两人都是春秋时称霸的诸侯,与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合称“春秋五霸”。
4.衅(xì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5.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6.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7.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 ,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8. 庠序 : 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