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案 5.2 可能性的大小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案 5.2 可能性的大小 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6 13: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可能性的大小说课
【教材分析】
《可能性的大小》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块内容,本章所学习的可能性问题实质上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它是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的基础部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2个例题,第1个例题是通过“抛硬币活动”,收集“出现正面次数”和“出现反面次数”有关真实数据,让学生逐步体会当抛硬币的次数越来越多时,出现正面的次数和出现反面的次数越来越稳定于抛硬币总次数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抛硬币出现正面与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第2个例题是利用例题1的结论解决生活中“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问题,通过摸球事件判断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并说明理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我课前、课中组织多个活动,帮助发现规律、概括规律,组织学生表达,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目标制定】
本课的目标制定有以下3点:
1、通过实验感知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通过猜想验证、实验分析,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感悟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3、在游戏与实验中感受事件的随机性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感知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体验摸球等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感悟归纳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
教学难点;
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1、组织活动
本课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实验感知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我组织了抛硬币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每人抛30次硬币,并记录下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并让每一小组组长汇总每个组抛硬币的情况,通过在课前收集到的真实有效的数据帮助学生课内的探究,从而得出正面出现的可能性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2、故事引入
针对五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我安排了“故事引入”,通过国王和大臣的故事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国王通过让大臣抽“生死签”的方式决定大臣的生死,但大臣用智慧赢得了自由。又从“法规”、“国王的计谋”和“大臣的办法”三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会可能性中的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这样安排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并且与今天的知识—可能性的大小相联系。
3、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究环节中,我运用了猜测验证、观察比较的方法,通过足球赛中裁判员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谁先罚点球让学生猜测这是否公平,提出猜想,又让学生通过4人小组仔细观察,比较发现、合作交流,由学生自主得出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同时在本节课中渗透了数学中的“极限思想”。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当抛硬币的次数越来越多时,正面出现的次数和反面出现的次数越来越稳定与抛硬币总数的二分之一”。所以数学课不仅是为了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4、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所以本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观察每一小组和全班抛硬币的数据结果,比较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在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可以在一系列的交流、观察、比较中既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在此状态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培养学生
自己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5、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展示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本课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在摸球游戏中
当白球的数量多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为什么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当白球和黄球的数量一样时,说一说摸出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怎么样的并说出理由。在这过程中,组织学生跟同桌说一说,跟自己说一说,在进行汇报,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就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展了思维,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6、联系生活实际,促进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们要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通过“摸牌,比大小”和“抽奖转盘”的游戏,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的所有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知识,将其融入摸牌游戏和转盘的活动中。我想当数学与生活携手共进的时候,我们的数学也就拥有了活力、拥有了生机
课后反思:
1、课堂的灵活应变能力还不足。
2、课堂上容易啰嗦,言语的简练还需要磨练,时间的把控度不够。
3、回想起来在新授的活动中我有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够细致,例如在探究一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探究发现规律,导致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所以在这一方面老师要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或者同桌交流等等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到整节课中。
4、在讨论越来越接近二分之一这个难点的突破上,对学生的理解反馈不够深入,难点突破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