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中国天眼”
“大锅”
英国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碎了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受凌辱,科技落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建国后新中国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学习重点)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学习难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
(一)“两弹一星”含义
两弹
一星
核弹
导弹
原子弹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两弹一星”科学家
邓稼先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科技强国的夙愿。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1986)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两弹一星”科学家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火箭专家。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1911-2009)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世界第五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三)“两弹一星”成就取得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法国
中国
时间
7年4个月
4年
4年7个月
8年6个月
2年8个月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四)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
二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射的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
想一想热爱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四)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
材料一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邓小平
1.加强中国国防力量;
3.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2.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五)“两弹一星”意义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
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毛泽东
承诺:
1.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2.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漫步太空——载人航天事业的起步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少校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1961年5月15日,美国航天员艾伦·谢泼德驾驶自由7号飞船进飞入太空,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漫步太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神舟二号
神舟一号
神舟四号
神舟三号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1999.11.20: “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
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漫步太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航天员杨利伟走出舱门
(3)2005年9月25日,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乘坐神州六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漫步太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右)
(4)2008年9月,航天员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乘坐神州八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漫步太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神七航天员(左起: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翟志刚太空漫步
(5)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汇对接任务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漫步太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神舟八号飞船即将发射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连接
(6)2012年6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洋、刘旺乘坐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刘洋成为中国首位升空女航天员。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漫步太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景海鹏、刘洋、刘旺
刘洋
(7)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乘坐
神舟十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漫步太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
(8)2016年10月17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景海鹏是中国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二)漫步太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袁隆平
1.两则材料中的人物是谁?
2.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973年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材料一: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乡村教师时,已经具有颠覆世 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材料二:
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
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袁隆平被人民亲切的称为
“当代神农”“米神”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2004年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
——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二)青蒿素
材料一: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你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屠呦呦
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材料二:
1.两则材料中的人物是谁?
2.她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青蒿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发展
三.文化事业发展
1956年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提出者:
3.含义:
1.时间:
毛泽东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三.文化事业发展
(二)“双百”方针的硕果
老舍话剧《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核弹(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
神舟系列飞船
漫步太空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农业、医学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文化
科技文化成就
小结: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
A
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 )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翟志刚 杨利伟
D.邓稼先 袁隆平
A
3、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
A.1960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D
5、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