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课件 (共14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课件 (共14张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6 23: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惠崇《春江晚景》
知诗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字词注释
晓:早晨
竹外:竹林外面。
鸭先知:鸭子最先知道。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
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读懂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这里点明早春风光,色彩明丽,景色静雅。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动物的活动情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春天的植物,充满生机。
正是河豚欲上时:展现想象中的情景,充满情趣。
全诗赏析
这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河水,鸭子,竹子,芦苇,桃花,蒌蒿和芦芽的景物描写,呈现出一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诗人除了描写画面的意境,更是写出视觉之外所感觉到的春的气息。春江的“水暖”和河豚的“欲上”,本是画中没有的,可是诗人却凭借想象的眼睛看到了,生动地表现了季节的变化和春天景物的特点,创造了画外之画,增添了画面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把画写活了。
翠欲滴的竹林之中,伸出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感受到江水变暖。
初春时节蒌蒿生出满地,芦苇也生出嫩芽。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这是一首描写了早春时节的景物古诗。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画中的景物,而且依据画面想象到画外的情景,创造出画外之画,意境更为广阔,更增添了画面中春天的生机和活力。给人以大地回春,草木复苏,充满生机的感觉。
课堂小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