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曹刿论战》校本练习(一)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
一、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________________》。《左传》旧传为__________(朝代)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_(人名)所撰。
二、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肉
食
者
谋
之,又
何
间
焉?(停两处)
2.肉
食
者
鄙,未
能
远
谋。(停两处)
三、字词归纳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
鄙:________________
3.衣食所安
安:________________
4.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
5.何以战
以:________________
6.弗敢专也
专:________________
7.牺牲玉帛
牺牲:________________
8.小信未孚
孚:________________
9.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_______
10.小大之狱
狱:________________
11.虽不能察
察:________________
12.公将驰之
驰:________________
13.既克,公问其故
既: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能够或允许。
4.又何间焉
间: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隔开、不连接,如间断、间隔等。
(三)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
鼓:________________
(四)一词多义
1.故:
故克之
(
)
公问其故(
)?
2.信:
必以信
(
)
小信未孚(
)?
3.何:
何以战
(
)
又何间焉(
)?
4.以:
何以战
(
)??必以分人(
)????
?
必以情
(
)???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理解性默写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
)
(2)望其旗靡
(
)
(3)三军可夺气(
)
(4)朝气锐
(
)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下)《曹刿论战》校本练习(二)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
一、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________________》。《左传》旧传为__________(朝代)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_(人名)所撰。
二、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忠
之
属
也。可
以
一
战。(停两处)
2.吾
视
其
辙
乱,望
其
旗
靡,故
逐
之。(停三处)
三、字词归纳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彼竭我盈
盈:________________
2.齐师伐我
师:________________
3.肉食者鄙 肉食者:________________4.必以信
信:________________
5.必以情
情:________________
6.忠之属也
属:________________
7.遂逐齐师
逐:________________
8.一鼓作气
作:________________
9.再而衰
再:________________
10.难测也
测:________________
11.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___
12.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词
1.衣食所安 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安全、安定。
2.齐师伐我
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师长。
3.再而衰
再: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4.必以情
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感情。
5.忠之属也
忠: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忠诚。
(四)一词多义
1.从:
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
2.之:???
肉食者谋之(
)
公与之乘
(
)?
小大之狱
(
)?公将鼓之
(
)???
登轼而望之(
)
故克之
(
)?
忠之属也
(
)
故逐之
(
)?
3.其:???
公问其故
(
)吾视其辙乱(
)?
其乡人曰
(
)下视其辙
(
)?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
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神弗福也(
)
(2)公伤股,门官歼焉(
)
(3)公将鼓之(
)
(4)国人皆咎公(
)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齐师败绩”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本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左传》旧传为春秋(朝代)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人名)所撰。
二、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停两处)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停两处)
三、字词归纳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衣食所安
安:指安身。
4.对曰
对:回答。
5.何以战
以:凭、靠。
6.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
7.牺牲玉帛
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8.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9.弗敢加也
加:虚夸,夸大。
10.小大之狱
狱:指诉讼事件。
11.虽不能察
察:明察。
12.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13.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
(二)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指诉讼事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或允许。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如间断、间隔等。
(三)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四)一词多义
1.故:
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2.信:
必以信(实情。)?
小信未孚(信用)?
3.何:
何以战(什么)
?
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
4.以:
何以战(凭,靠)??
必以分人(把)????
?
必以情(根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五、理解性默写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六、阅读理解
1.(1)驱车(追赶)(2)倒下(3)士气(4)锐利(饱满)
2.(1)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文中的中心句是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第二问答案要点:①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乙文译文: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校本练习(二)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左传》旧传为春秋(朝代)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人名)所撰。
二、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停两处)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停三处)
三、字词归纳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齐师伐我
师:军队。
3.肉食者鄙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4.必以信
信:实情。
5.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6.忠之属也
属:类。
7.遂逐齐师
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
作:鼓起。
9.再而衰
再:第二次。
10.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11.望其旗靡
靡:倒下。
12.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二)古今异义词
1.衣食所安 安:古义:指安身。 今义:安全、安定。
2.齐师伐我
师:古义:军队。
今义:师长。
3.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4.必以情
情:古义: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今义:感情。
5.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四)一词多义
1.从:
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依从,服从)
2.之:???
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
公与之乘(他,指曹刿)?
小大之狱(的)????
公将鼓之(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
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
故克之(他们,指齐师)?
忠之属也(??这)???????
故逐之(他们,指齐师)?
3.其:???
公问其故(这样,如此)??????????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
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
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3.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
经消失了。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五、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一鼓作气、辙乱旗靡。
2.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3.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六、阅读理解
1.(1)赐福,保佑;
(2)大腿;(3)起补足音节作用;
(4)指责,责备;
2.(1)下
视
/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
战
于
弘
3.(1)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
(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4.[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4分)
5.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6.(1)齐师恃强凌弱,发动侵略战争,失去人心;(2)齐军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3)鲁庄公任用能人曹刿;(4)曹刿善于谋略;(5)鲁军善战。
参考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