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理解减法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培养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三、教学难点:熟练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理解减法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来看李叔叔在骑行中拍下了美丽的图片,有美丽的河流、雄伟的山峰、古老的建筑,大家都说这些图片美极了,大家想像李叔叔一样学习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同时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李叔叔接下来还有骑行计划,大家来看大屏幕,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大家都快速的看到后面四天的路程安排是115、132、118、85千米。
师:同学的数学眼光非常敏锐。谁可以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师:你想知道李叔叔后面四天时间一共骑行多少千米?那我们今天就来计算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一)应用加法运算律
师:这个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师:大家都知道是用加法解决,那我们一起说一说应该怎么写这个算式。
师:大家都知道是115+132+118+85,那这个结果应该怎么快速的算出来呢?能不能运用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来解答?接下来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开启我们四人小组讨论模式,看一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方法又多又好,开始吧!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想必大家都有好的计算成果了,哪位同学可以代表你们小组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讨论成果,乘风破浪小组最先想分享,你们来说一说。
师:同学听清楚了没有,刚才这位同学是按照加法的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来计算的,先算出115+132=247,第二步再计算247+118=365,第三步计算365+85=450。
师:说的很清楚,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勇往直前小组迫不及待的想说一说。
师:这位同学是将原来的算式先写为85+115+132+118,再分别计算85+115和132+118。最后将计算出来的200和250相加得到了最后的结果也是450。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位同学的计算方法是不是很简单和巧妙,谁能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每一步的计算依据是什么?这位靠窗的同学来上讲台上讲解一下。
师:大家听明白没有,第一步是运用了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交换律,交换的加数的位置,将85移到前面,第二步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将85和115相加,132和118相加。看来我们勇往直前小组和我们的小老师对于我们之前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知识的学习在于应用,我们一定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理解减法的性质
师:李叔叔在骑行休息途中还有看书的习惯,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李叔叔说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同学们说一说还剩多少页?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怎么列算式,根据我们刚才加法运算律运用的启发,这道算式能运用什么样的简便方法呢?
师:最后一排的同学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这位同学列算式为234-66-34,计算方法是直接计算,先算出234-66=168,再用168-34=134。还有同学有补充吗?
师:刚才这位同学第一步先算出两天一共看的页数66+34=100,再用234-100=134。还有不同的方法?
师:第三种解法是交换减数的位置,先用234-34可以得到200,再用200-66=134。
师:看来集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一些呢?
师:大家都觉得是第二种,通过第二种方法,大家可以发现什么呢?我们的学习委员说一下你的想法?
师:他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我们学习委员不仅学习能力强,总结归纳的能力也很不错。
师:这就是减法的性质,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时,我们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师:通过李叔叔骑行中的一些事,我们可以看出加法运算律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地运用,运用简便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三、巩固提高
师:好了,今天的新知识学完了,你们学得怎么样呢?接下来进入我们的习题练兵场试一试身手吧!
师:第一题,怎么计算?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第一步应用加法结合律425+(14+186),第二步计算出结果是425+200=625
师:说得真仔细,而且声音很洪亮。大家都赞同这位同学说的吗?
师: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想必大家都学的不错,为自己鼓鼓掌吧!
四、课堂小结
师:轻松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今天的数学之旅中,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生1:我知道了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非常简便。还知道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师: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2:我懂得了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遇到问题要多思考。
师:看来我们同学们收获满满,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五、作业设计
师: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同学们课下里完成我们的课后习题;并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做成一份数学画报。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