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的演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2-15 13:2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教案
课题: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中学 章蕾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
  2.难点:小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教学活动:
由文字游戏导入
  投影并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
  1、山石____上古木____ 此木是___。(岩、枯、柴)
  2、____泉边____好____真妙。(白水、女子、少女)
  3、____是柴山山____。(此木、出)
  4、因火生____夕夕____。(烟、多)
 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和汉字打交道,天天在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可是,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些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折公文吗?
 
完成预习案
1.甲骨文: 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 。甲 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是由它发展而来的。 真实地记录了 的活动,反映了 多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西周也使用甲骨文,但不如商朝普遍。
2. 金文: 商周时期的 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也为后人研究 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3. 小篆和隶书: 秦统一全国后,以 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书写简便的 也逐渐流行。
时,隶书广泛使用。
4. 草书、楷书和行书: ,形成草书和楷书。接着,又出现了 。
时,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
三,深入研读
 
汉字演变过程中的朝代以及这个朝代使用的文字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半坡遗址出土的有刻画符号的陶器
接下来又出现了什么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甲骨文在商朝时多用来做什么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比较成熟和完备性
认认甲骨文十二生肖
接下来出现的文字是?
金文
什么叫金文
金文的价值
小篆和隶书(秦朝汉朝时期),回顾有关小篆的历史信息,对比秦代小篆和汉代隶书,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草书,楷书和行书
草书,楷书行书形成于汉朝后期,成熟于三国两晋,草书潇洒,楷书端庄,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书写起来流畅便捷,汉字书写形式更丰富。
课堂小结
回顾汉字演变过程经历的文字
甲金篆隶草楷行 , 比较成熟甲骨文;
汉字演变循序进, 源头就在甲骨文;
青铜器上有金文, 汉字发展多体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原始时代到三国两晋时期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认识到了汉字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不仅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本身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书法艺术,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今天,在国际社会上不断掀起学习汉字和汉语的高潮,期望大家在校学习期间,认真学习汉语,为中华文明的更广范围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