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1 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1 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06 20:4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及结构
2. 描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选择与填空
8-12分
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心知识点一:
一、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
2.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注意:①元素所在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所在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族到第Ⅱ族,其中包括了第Ⅷ族,共10个纵列,全部是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③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美观,分别将第六、七周期的各15种元素统称为镧系元素(57-71号)、锕系元素(89-103号),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各占一格,并在元素周期表 的下方单独列出。
④常见族的别称

别名
第ⅠA族(除氢外)
碱金属元素
第ⅦA
卤族元素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周期表中各方格内的信息

核心知识点二: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1. 推断元素的性质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能力
化学性质
主要化合价
稀有气体元素
8(He为2)
一般不易得失电子
较稳定,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

金属元素
<4
易失电子
金属性
只有正价,一般是+1→+3
非金属元素
≥4
易得电子
非金属性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

通常把最外层有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是2个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的原子就是上述结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K层小于2时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稳定结构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如得失电子、共用电子等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2. 确定元素的种类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某些特点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注意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关系。
特殊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C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O
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Be

二、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原子得失电子的关系
(1)元素的金属性取决于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而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2)元素的非金属性取决于原子得到电子能力的强弱,越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而与得到电子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而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故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依据
方法
根据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越易者金属性越强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者金属性越强

根据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活动性强的能够置换出活动性弱的


(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依据
方法
根据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越易与氢气化合,氢化物越稳定者非金属性越强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酸性越强者非金属性越强
根据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的能够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

核心知识点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
B. 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
C. 第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D. 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
【答案】A
【解析】第ⅢB族中包含锕系与镧系元素,共有32种元素,A项正确;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16个族,B项错误;第ⅠA族中H为非金属元素,C项错误;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D项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已知X、Y、Z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设X的原子序数为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Y

X

Z


A. 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a
B. Y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17
C. Z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31
D. X、Y、Z一定为短周期元素
【答案】D
【解析】X、Y、Z为主族元素,Y一定不在第一周期,则X、Y、Z均可能为长周期元素,D项错误;若X、Y、Z分别位于第三、四、五周期的右边,则Y的原子序数为a-17;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a;若X、Y、Z分别位于第四、五、六周期的右边,Z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31。
【考点】元素周期表和原子序数的位置关系
核心知识点二:

A、B两种原子,A的M电子层比B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B的L电子层电子数恰为A的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 硅原子和钠原子  B. 硼原子和氦原子
C. 氯原子和碳原子 D. 碳原子和铝原子
【答案】D 
【解析】A的M电子层比B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B的L电子层电子数恰为A的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A、B为第二、第三周期元素;L电子层最多排8个电子,B的L电子层电子数恰为A的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B的L电子层有8个电子,A的L电子层有4个电子,故A是碳原子;A的M电子层比B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故B为铝原子。
【考点】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 HClO4 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A. ② ⑤ B. ① ②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⑤
【答案】A 
【解析】元素的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之间的关系①③能够说明;含氧酸的氧化性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②不能够说明;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H2S=2HCl+S↓,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④能够说明;最外层电子数多,元素的非金属性不一定强,如非金属性O﹥Cl,但最外层电子数:O﹤Cl,⑤不能够说明


(答题时间:25分钟)
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
B. 元素周期表有十六个纵列,也就是十六个族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
D. 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
2. 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代表原子序数),其中合理的是 (  )

A     B      C     D
3. 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4次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这4个原子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15号元素在第六周期
B. 113号元素在第七周期ⅢA族
C. 115号和113号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 镅元素和115号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4. 核电荷数小于或等于18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余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种类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5. 下图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6. (1)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2)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
①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A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16个族,第Ⅷ族占三个纵列;Be和H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不属于同一族;Ne和Na+的电子层数都是2,但不属于同一周期。
2. 【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熟记周期表的结构,知道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解题时可根据稀有气体2号、10号元素应在周期表的最右端和3号元素在周期表的最左端排除A、B、C三项。
3. 【答案】B
【解析】95号元素镅、115号元素、113号元素,原子序数都大于86而小于118,所以都在第七周期;115号比118号原子序数少3,应在第ⅤA族,113号元素在第ⅢA族;113号元素和115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4. 【答案】B
【解析】在1号~18号元素中,符合题给要求的元素是Li和P。
5. 【答案】A
【解析】B中微粒结构示意图是Cl-而不是Cl,C中A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D中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
6. 【答案】(1)  (2)①原子 ②氩原子 氯离子 硫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
【解析】(1)设:核电荷数=质子数=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x,最外层电子数为y,依题意:a=5x,a=3y,则5x=3y,x=3y/5。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即y为1~8的正整数,故仅当y=5,x=3合理,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
(2)①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应为原子;
②当y=8时,应有18个电子的粒子,所以可能为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