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整理和复习小数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认识,能正确读写小数、改写小数及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移动小数点使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改写名数,会正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掌握小数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整理和复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前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情境导入。(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与小数相关的知识点。
2.根据学生的口答,整理归纳,并用课件显示。
1.学生先独立回忆,再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2.学生明确复习的内容。
1.填一填。
(1)0.6里面有( )个0.1,0.035里有( )个0.001。
(2)4.807的4在( )位上,表示( )个( );8在( )位上,表示( )个( );0在( )上,表示( )个( );7在( )位上,表示( )个( )。
(3)把0.02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答案:(1)635(2)个41十分80.1百分00.01千分70.001(3)2.5
2.判断。
(1)4.305读作四点三百零五。( )
(2)4.3=4.300,这是根据小数的性质。( )
(3)去掉9.88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是原来的100倍。( )
(4)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
3.填空。
(1)37.6÷( )=0.0376
(2)40.05×( )=4005
(3)0.08×( )=0.8
(4)3.06÷( )=0.0306
(5)4.6m=( )dm
(6)0.87t=( )kg
4.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56+0.77.5-3.86
5.求下列各小数的近似数。
(1)3.27 0.298 4.97(精确到十分位)
(2)5.322 7.298 0.4028(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二、指导复习。(18分钟)
1.复习小数的意义与小数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第2题。
(1)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
(2)讲一讲小数数位顺序表。
2.复习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上是指什么?它有哪些作用。
3.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名数的改写。
(1)名数的认识。
(2)引导回顾改写名数的方法。
5.小数的改写与近似数。
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6.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2)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异同?
1.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小数点右边的数位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学生回顾、发言。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它可以化简小数和按要求改写小数。
3.回顾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小结。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4.学生回顾,发言。
5.学生讨论、汇报。
6.学生讨论、汇报。
(1)小数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结果的末尾有“0”
要去掉。
(2)分组讨论、汇报、结合实力评价。
三、巩固练习。(12分钟)
1.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五第5题。
2.填空。
(1)把15缩小到原来的( )是0.15。
(2)把( )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120。
3.把小面各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0.01 10.001 10.009 10.1 10.11
4.计算。
4.7+3.5-1.1=
0.86+3+0.36=
9.24-(3.2-0.67)=
8.9-0.37-6.28= 1.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独立解答,指名汇报思考过程。
4.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结果。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4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五4、7题。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注意这一点。本节课完成了预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课的乐趣,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整节课的复习设计合理,但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不是很自然,语言不够精炼,探究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