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1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1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6 17: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教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页和60页。
教材分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推导相关性质。而且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多边形图形知识的起点。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然后让学生在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等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接着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意义,最后让学生判别、比较中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还存在高,如何画高。教材的设计思路是情境——问题——实验——理解——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对三角形这个重要的几何图形也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角、在四年级上册又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会画垂线,还学行四边形高的画法,这些都是学习《三角形的认识》的基础。因此在这节教学内容中要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要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索、交流、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把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但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推理等活动,使学生能认识和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了解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内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内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微课、小棒。
学具准备:题卡、彩笔、三角板。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金字塔、大桥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是什么建筑吗?
生:金字塔、大桥图。
师:是的,这是历史悠久的埃及金字塔和我国一座跨河和大桥。
师:在这么壮观的建筑上你能找到三角形吗?谁愿意到前边找一找?
(生到前边指)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老师也找到了三角形请看大屏幕。
师:其实在生活中三角形是无处不在的,那在生活中或我们身边在哪还见过三角形?
生:三角板、篮球架、红领巾等等。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请看大屏幕。(出示自行车、篮球架、红领巾)
师:你能用彩笔和尺子描出每个物体上的一个三角形吗?请拿出题卡1动手描一描。
师:谁来说一说你在哪个物体上描出哪个三角形?学生汇报
师:好,我们已经描出了物体上的三角形,那么就把它们请下来好吗?请看大屏幕。(投影片演示抽象出三角形)这么多的三角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角形的世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交谈与共同欣赏,唤起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做好知识准备。同时,让学生把描绘三角形的动作和语言描述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图中不同形状三角形的直观感受,为学生全面认识三角形、初步感受不同形状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动手实践、构建新知
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画三角形的比赛,请你在白纸上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看谁画得又快有好。
生:展示三角形。
师:出示三角形(大屏幕)这个三角形和同学们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师:大家说对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板书:特征)
师:谁能到前边指一指这个三角形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生上前边指。
设计意图:通过画三角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直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概念的形成。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师:老师也画了一个三角形。出示
师:这是三角形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
生:没有3个角,3个顶点。
生:3条边没有连起来。
师:这是什么?
生:三条线段。
师:怎样才能把这三条线段变成一个三角形呢?
生:三条线段连起来。
师:怎么连?我们用三根小棒代替三条线段摆一摆。
生:上前摆
师:这样连大家同意吗?
师:像这样连就是把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连起来就叫围成。就像小朋友手拉手围在一起一样。
师:通过同学们画三角形和老师画的三角形想一想到底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画画、想想的基础上,借助老师画的三条线段让学生再次经历三角形形成的过程,从而比较准确地表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项活动生动、有趣,进一步的观察、讨论切实升华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为了便于区分三角形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3个顶点,用英文字母来表示比如:ABC这个三角形就叫三角形ABC,这条边叫AB边,这条呢?这条呢?顶点A所对的边是哪条?顶点B呢?顶点C呢?你能给自己的三角形起一个名字吗?你的三角形叫什么?
设计意图:由教师示范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方法作引导,师生共同经历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方法,还掌握了三角形各部分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意义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探究画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学过平行四边形吗?平行四边形有高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请看视频(小微课)
师:平行四边形有高和底,三角形有高和底吗?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出示自学提示)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拿出题卡2根据自学提示,结合平行四边形画高的方法同桌为一组开始自学。有困难的同学把书打开60页看一看。
生:汇报互动质疑解答。(机动解决)
师:三角形的高还可以怎样画?
生:从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
师: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
生:三条。
师:看大屏幕课件演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向它的对边作高,也可以从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还可以从顶点C向它的对边作高,所以三角形有三条高。
师:看黑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用三角板上任意一条直角边和三角形一条边重合,然后找这条边相对的顶点,再用另一条直角边和顶点对齐,画一条虚线,这条边是这条高的底,这个底相对的高是这一条(边指边说)。
师: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和画三角形的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出示课件对比)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组织自学尝试画高的活动,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经历构建三角形底和高概念的感知过程。再让学生交流质疑互动中提升认识,促进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理解,同时有效突破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的难点。
巩固新知
1、判断题图(
)中红色线段是EF的高?
分别说明不是的理由。
把图4的方向选装90度问:红色线段还是EF的高吗?
画指定底的高。
解决直角三角形画高的方法: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下课后可以
探究讨论,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将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是不是一条边的高进一步理解高和底,掌握画高的方法。再由每个学生只画出一种三角形的指定底和高,尤其突破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上的高的画法,解决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的问题,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角形,那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三角形不仅仅只有这些知识,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设计意图:对全课新知的梳理,也是对知识的延伸。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特征: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