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1.老师家有一个3层书架,共24本书,平均每层摆几本书? 
2.老师家有一个3层书架,第一层摆10本书,第二层摆8本书,第三层摆6本书,平均每层摆几本书? 
小组讨论列式计算,全班汇报交流。 
这两道题里的得数8的意义一样吗?(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是平均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a 出示水槽里的水位高低不同,去掉挡板会怎么样?(水位会相同)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 
b出示三组小球分别是6个7个和2个,同学们能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让每组球的个数相同吗?指名口答师演示(进一步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 
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四、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