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2 合理安排时间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2 合理安排时间 北京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7 06: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广角—优化
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目标:
用合理、省时的方式解决小迷糊迟到这一简单的生活问题,懂得在同一时间内做的事情越多,效率就越高。
经历自主画图、粘贴方案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凸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合理、省时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感悟“同时做某几件事情”的便捷,抽象数学思想,寻求最优方案解决问题。
教具:工序卡片、固体胶、课件等;
学具:A4纸,铅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导入:
①情景出现小迷糊起床需要做的四件事,穿衣(3分钟)、刷牙洗脸(5分钟)、吃早点(10分钟)、听广播(10分钟);小迷糊每天7:20起床,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设计方案帮小迷糊安排这些事情。
新知探究:
①教师选其中典型的两种设计方案拿到讲台投影,并让小组派代表上来和同学说一说小组设计思路,计算每一种方案所需时间,小迷糊7:40之前必须做完所有事情出门才不会迟到,通过对比分析比较让学生选出最好的一种方案,同时给学生铺垫这种统筹意识。
②将学生选出来的最佳方案(听广播与吃早点可以同时做)张贴到黑板上;教师强调在一系列的事情当中可以用画箭头的方式表示做事的顺序,而几件事情同时做可以节约时间,引出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③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安排方案来让学生自己总结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明确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明确做事情的顺序;考虑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三)巩固练习:
①情景出示小明家李阿姨来做客,妈妈让小明去沏茶,怎样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引发学生对方案设计的探究,首先应该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小组讨论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让学生来试着说一说沏茶工序当中的安排情况(其中找茶叶和洗茶杯可以在烧水的过程中完成),让学生把这些工序卡片贴在黑板上,计算时间以后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好处。
②喝完茶小明妈妈留李阿姨在家里吃饭,课件出示吃饭需要做的事情:淘米3分钟、洗菜8分钟、煲汤15分钟、切菜10分钟、煮饭18分钟、炒菜20分钟, 妈妈做完饭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小组四人为一组设计方案安排这些事情,强调“至少”的含义。
③小组上黑板展示设计的方案,并说清思路计算做好这顿饭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对比方案让学生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处,同时做几件事情的统筹意识。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自己总结有哪些收获?
(五)延伸:
在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同时做都好?学生举列说明回归生活实际。
(六)板书设计:
穿衣 刷牙洗脸 吃早点
听广播
洗水壶 接水 烧水 沏茶
洗茶杯 + 找茶叶
(七)作业设计:用图示的方式自己设计一份放学后回家要做的事情方案,按照方案做完所有事情记录所需时间。
(八)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不是很满意,教学过程中重难点不是很突出,学生的一个思维过程体现的不是很完整,并且学生的资源生成讲解的不透彻,很多丰富的教学过程没有讲出来,所以感觉很遗憾。
通过老师的评课,我也意识到这一课时更需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而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哪些事情同时做可以节约时间;在设计需要安排的事情的时候考虑的角度很短浅,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需要不断细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具备严谨的数学思考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灌输一些德育情感,紧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我会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现在欠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