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教材分析
336486536004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中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模块,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二是集中安排了一组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知识的整理过程,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在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前提下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口算、估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培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知识的整理过程,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
在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前提下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口算、估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具】幻灯片
【学具】知识点、错例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目标
1.揭题,(出示6道题)
①26╳24 ②23╳4 ③38╳50
④150╳5 ⑤22╳13 ⑥46╳28
提问: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贴课题),老师带来了6道计算题,如果想从中选择2道来帮助我们同学进行复习,你觉得推荐哪两道帮助大家复习比较合适?
(1)独立思考。
(2)同桌互相说。
(3)全班交流
汇报:在刚才的交流中,你回想起了这个单元的哪些知识?
(生说,相机板书: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不进位等)
2.过渡语:除了这些知识点,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了哪些知识呢?我们一起来静静回顾一下。
【解读: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将计算题作为素材引入,激活学生“口算、笔算和估算”的知识,唤醒他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内容的提取。】
(二)回顾整理,查漏补缺
1.回顾单元内容
提问:我们一起来静静回顾一下,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习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不进位、进位、连乘问题、连除问题等)
2.分类梳理
其实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的知识还是挺多的,如果仅仅是像这样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对一个单元的复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找到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给它们分分类,整理整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友情提醒,可以试着用大括号、表格、知识树等方式表示出来。
(1)小组梳理。
(2)全班交流。
汇报要求:我们是怎样整理的?·
预设:大括号、知识树、表格。
3.小结
最初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知识点,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整理知识结构图时,不只是要把单元内每个知识点整理出来,更重要的是要理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像这样的大括号形式、知识树形式或者是表格形式,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希望你们以后用得越来越棒!
【解读:复习课中“梳理”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整理数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相对分散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自助梳理显然是有困难的。借助计算题,顺着学生的回忆,师生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虽然过程和结果比较简单,但是貌似“简单梳理”中蕴含着不简约的道理——培养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意识,为后续学习做方法上的铺垫。】
(三)重点复习笔算算理
1.交流
提问:回到刚才的6道题(出示幻灯1),说说看,你都选择了哪2题来帮助大家复习,为什么?
预设:①、⑤、⑥
2.复习笔算算理
其实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当中,发现有这样几道题点击率特别高,一道是①号26╳24,还有一道是⑥号46╳28。这两道题你会计算吗?
(1)学生独立笔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交流。
交流:①第1题26╳24的第一步表示什么?第二步表示什么?
②同桌说说第2题的笔算算理。
③全班交流。
3.进一步理解算理
有个同学很有意思,他也给第2题列了乘法竖式,但是他列完竖式之后,没有忙着计算,而是在空白的纸上悄悄地画了一个长方形,长是46,宽是28,同学们,用46╳28求到的是什么?对,长方形的面积,这是我们在下个单元要学的,然后他做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把46分成了40和6,28分成了20和8,画完这幅图以后,他竟然用48+320+120+800这种方法口算出了结果,看看图,再看看这个算式,你能看懂吗?
(1)同桌讨论。
(2)反馈交流。
要求:你能结合那个图说一说,这个48在哪里?在竖式上能找到吗?320、120、800呢?
(3)小结
看来,我们学过的知识和未来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有着联系,方法与方法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计算和图形的面积之间又有着联系,在数学知识里面我们很难找到孤立的,很多知识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三)综合练习,沟通方法
1.纠错练习
学了这个单元后,我们也要来开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儿童医院,昨天老师请大家推荐一道你认为特别容易错的、最容易得病的题目给同学们会诊。同学们都推荐得特别好,给你们点赞!老师把它们整理了一下,选了其中三位同学推荐的题目,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位同学都推荐了什么题目?你会改正吗?
好题推荐
请推荐一道特别容易做错的题,写一写,可能会错在什么地方?
题目:
列竖式计算:
推荐星数:☆☆☆☆☆
推荐者:
(1)独立纠错
(2)错题交流
(3)小结笔算法则
看来我们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一定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在做第二步的时候要注意个位的“0”不写,做进位的笔算时特别要注意记得加上进的数,
(4)质疑
你觉得还有这个单元哪些知识自己掌握得不够好的?
2.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幻灯10)
下面的题目你会选择哪种方法解决?
1.红星小学的报告厅每排有座位25个,40排座位,能坐1000人吗?
2.绿化队要种18行树,每行28棵,如果要买树苗,买600棵够吗?
3.一本数学课外书的价格是28元,买了46本,带1300元够吗?
①口算 ②估算 ③笔算
(1)全班交流
①第1题,你选哪种方法解决,为什么?
预设:口算
小结:第1题用口算,像25╳4的结果刚好是100,这样的算式乘积的结果比较特殊,我们可以把它记住,能方便我们计算。
②第2题,你选哪种方法解决,为什么?
预设:估算
小结:第2题可以用估算,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把乘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估成整十数或整百数,转化后就可以进行口算,比较方便。估算时可以同时把两个数往大估成整十数,也可以只把其中一个数估成整十数或整百数。
③第3题,你选哪种方法解决,为什么?
预设:估算、笔算
追问:我们估算时明明是不够的,可是笔算后却是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小结:原来估算出来的结果并不是准确答案,有时会估大,有时会估小。如果想要知道准确结果,我们还是要笔算一下。
(2)小结
其实计算是一种工具,在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地选择,一般在不需要精确的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估算解决,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就可以用口算和笔算。
【解读:计算能力包括计算的准确性、敏捷性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而思维灵活性的核心,则表现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求计算的结果正确、方法合理,更重要的则是要求过程灵活、方法优化,能关注笔算、口算、估算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不同角度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理解连乘和连除算式的意义
(1)连乘问题
体育室买5箱羽毛球,每箱8筒,每筒12个。一共有( )个
A.12×8 B.12×8×5 C.8×5 D.8×5×12
①学生尝试解决,针对BD,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对比,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求总数)
(2)连除问题
出示信息:①480个球 ②平均分给6个年级 ③每个年级8个班
选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我选择 信息(填序号),
问题 ?
算式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交流
③对比连除的两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预设:480÷6÷8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80÷(6╳8)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4.猜一猜
(1)学生自由猜测,并说说理由。
小结:看来我们可以通过看积的末位上的数,快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通过两个乘数的最高位上两个数字的乘积来确定积的范围。
(2)试一试:□7×□8=3886
如果答案是3886,你猜一猜可能会是几十七乘几十八呢?没关系,任意写一个。
(3)小结
刚才同学们的猜测不一样,但是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需要计算来验证,如果计算是正确的就刚好了,如果计算是错的,我们要把原来的答案进行改正,进行调整。其实学习就是这样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地尝试、举例验证与调整的过程。
【解读:复习课中的练习不仅仅是针对复习内容单纯低层次的重复练习,更重要的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通过设计一组情境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比较,能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意义的理解,沟通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真正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四)课堂总结,形成策略
今天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静静地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整理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
通过这样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将口算、估算、笔算很好地联系起来。其实计算是一种工具,通过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单元复习中能经常用大括号、知识树这样的结构图来整理知识。
【解读:通过对本课的梳理与回顾,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教学感悟。】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