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八单元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八单元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6 18:3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战争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选择题、非选择题
2-4
人民解放战争的经过;解放区土地改革;七届二中全会;
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要点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与全面内战的爆发
材料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探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国民党策划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答案】
事件:重庆谈判
目的:假和谈真内战(借和谈之机,积极策划发动内战)
结果:和谈破裂,内战爆发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 重庆谈判
(1)背景:
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的阶级矛盾再次成为主要矛盾(即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②国民心愿: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③建国方针不同:
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
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过程:
①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②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3)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 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2)参加者: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
(3)内容: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4)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这些协议,挑起内战。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延伸:解放战争阶段分期
战略防御时期:1946年——1947年;
战略反攻时期:1947年——1948年;
战略决战时期:1948年——1949年;
战略防御阶段
1. 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结果:1946年7至10月,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开始: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结果:
(1)粉碎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2)打退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总结:全面内战爆发后,虽然国共两党实力对比悬殊,但代表着全体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先后成功的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充分诠释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例题1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道出了普通民众向往和平的心愿。毛泽东重庆之行的目的是(  )
A. 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B. 践行全面抗战路线
C. 商讨国内的和平问题
D.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答案:C
解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谈判,谈判内容就是商讨国内的和平问题,故C项正确。国共第二次合作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实行的抗战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国民党开始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是在1946年6月,D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准确掌握教材内容并结合题干信息。

例题2 电影《建国大业》中国民党海军司令陈绍宽说:“打日本人是荣耀,但现在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事我不干。”据此判断,此时应是(  )
A. 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B. 国民党正在全力抗日
C. 两党合作共赴国难 D. 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答案:D
解析:“但现在中国人打中国人”说明当时内战已经爆发,故选D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全面内战爆发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准确掌握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即可。

例题3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  )A.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 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C. 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 结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孟良崮战役,它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孟良崮战役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准确掌握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即可。
要点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探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毛主席诗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答案】
事件:渡江战役;
(一)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 经济困局:
(1)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2)官僚资本巧取豪夺,人民生活下降,民不聊生;
2. 政治困局:
(1)1946年11至12月,召开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遭到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
(2)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也进一步暴露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3. 三反运动:
(1)国统区兴起的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民主运动;
(2)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
(3)该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内容包括“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4)学生运动推动了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形成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 过程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①内容:1947年夏,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②意义: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反攻阶段: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阶段:
过程:
名称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作战部队
歼敌数
作战方针
作用
辽沈
1948年9月至
11月
东北
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47万
先打锦州,关门打狗;封闭国民党军队,各个歼灭
东北全境解放
平津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平津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野战
军、华北
解放军
52万
围而不打,隔而
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和平解放北平
基本上解放了华
北全境
淮海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徐州为中
心的陇海、
津浦线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
华东野战
军、中原
野战军
55. 5万
中间突破,先打徐州,四面开花;全力作战,以少胜多
解放战争中规模
最大的决战,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意义: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内容:
①工作重心转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②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5)北平和谈:
①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并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②1949年4月,举行北平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6)渡江战役:
①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②随后,解放军向各省胜利进军,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原因:是否得民心
国民党方面: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中国共产党方面: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通过实行土地改革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第二战线和学生的支持;无党派与民主党派的支持等),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3. 意义: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
例题1 1948年岁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材料表明( )
A. 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
B.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C. 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D. 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答案:C
解析:“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手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国民党的吸引力显著减弱,在政治日益孤立,故C项正确;三大战役前,国共力量对比就已经逆转,故A项错误;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是在1949年1月,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地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内容。

例题2 “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 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中“素帆百万”“说长江”等信息可知为渡江战役。
考点: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期间的主要战役。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只要准确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情况即可。

例题3 ?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挥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
A. 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 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 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答案:C
解析:宣告国民党统治结束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统治,而不是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解放军的行为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国民党没有群众基础,所以说国民党统治的时代已经结束,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是在1949年1月,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时间:30分钟)
1. 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 (  )
A. 政治统一 B. 和平民主
C. 党派团结 D. 民族和睦
2. 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的“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 国民党一大 B. 中共一大
C. 八七会议 D. 重庆谈判
3. 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  )
A. 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B. 大别山地区
C. 豫皖苏地区 D. 中原地区
4. 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这次进军是指(  )
A. 向井冈山进军 B.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 百团大战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5. 下面是解放战争时期漫画家张仃创作的一幅漫画,它反映的是(  )

关起门来打死狗(1948)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6. 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B. 淮海、平津、辽沈战役
C. 平津、淮海、辽沈战役
D. 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7. “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些现象共同体现了(  )
A. 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 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
C. 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
D. 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
8.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诗所描绘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9.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C.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10. 毛泽东高度评价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这里的“夹生饭”是指(  )
A. 我军实力未占优势
B. 战略反攻尚未开始
C. 决战时机还不成熟
D. 土地改革尚未开展
11.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周刊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 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
1. B 【解析】近代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所以当时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是和平、民主,反对内战,故选B项。
2. D 【解析】1945年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D项正确。
3. A 【解析】1947年,国民党放弃全面进攻,实行重点进攻,主要是针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故A项正确。
4. D 【解析】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D项。
5. A 【解析】从漫画中信息“东北蒋匪”,后面的大门是锁起来的,门上有“锦州大捷”的字样,可知战役发生在东北,故答案为A项;淮海战役发生地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排除B项;平津战役发生在北平和天津,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D项错误。
6. B 【解析】辽沈战役歼敌47万余人、淮海战役歼敌55万人、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52万余人,故B项正确。
7. D 【解析】“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体现了民众积极支持抗日。“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说明了人民支持解放战争。两者都说明了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故D项正确。
8. D 【解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战役是渡江战役,故D项正确。
9. B 【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中国共产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故B项正确;1952年农村土地革命基本完成,故A项错误;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联合对象,两者关系未变,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
10. A 【解析】淮海战役时期,共产党军队并不占据优势,依据材料“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可知A项正确;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淮海战役是在1948年,B项错误;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C项错误;土地改革在1947年已经开始,D项错误。
11. 参考答案:
(1)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
(2)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意义: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
(3)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
【解析】第(1)问,结合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和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相关史实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1945年重庆谈判的内容进行分析。第(3)问,根据1949年前后国共双方的重大事件进行理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