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讲透镜与视觉
拓展训练(含答案)
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睛时,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眼镜混在一起,
两副眼镜的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中正确的
是
(
C
)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
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2.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组成了一个照相机模型,为了在纸筒A的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要适当调整A、B的位置,这时
(
B
)
。
A.眼晴应从B端向筒内观察,观察像是否清楚
B.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C.观察像时,应把纸筒A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应该增加A、B间的距离
3.如图所示,一容器中装满水,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人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
B
)
。
会聚作用
B.发散作用
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D.无法判断
【日照】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40cm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D
)
。
A.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B.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经过透镜后能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5.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D
)
。
A.上半部分没有了
B.下半部分没有了
C.整个像缩小了
D.整个像变暗了
6.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
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是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D
)
。
A.0~10cm
B.10~25cm
C.25cm到极远处
D.10cm到极远处
7.把一块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以球形割面切开,成为2个薄透镜,然后沿主光轴分开一定的距离,若一束平行光沿主光轴投射到一个透镜上,则
(
C
)
。
A.无论平行光是从哪边人射,经过两个透镜折射后仍是平行光
B.平行光从左边人射,经过两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束
C.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两个透透镜折射后可能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
D.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两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但也可能是发散光
8.仔细观察并分析下列三幅示意图,通过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
实验,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
(1)上述三种实验中,实像总是
倒
立的,
能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则正好相反。
(2)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和实物总是分居在透镜的
异
(填“同”或“异”,下同)侧,虚像与实物则居于透镜的
同
侧。
9.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补全图甲中的光线,使光路完整。
如图所示
(2)在图乙中的空缺处填上适当用光学元件。
如图所示
(3)如图丙所示,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的观察口看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月光路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甲
丙
如图所示
10.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眼球的折光系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眼球折光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晶状体
,起光屏作用的是眼球结构中的
视网膜
。
(2)有研究发现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发生有关(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可以通过测定空腹时血清中的锌含量来确定)。若要研究这两者的相关性,请你设计完成下列研究过程:
①将同校同年级的同学按
是否近视
分为两组。
②测定两组学生
空腹时血清中的锌含量
。
③比较血清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相关性。
11.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人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人、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
水凸透镜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光屏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网膜。
(2)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
①按如图所示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三者保持
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
②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③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观察光屏上所成蜡烛的像将变得不清断,此时,若保
持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必须将光屏向
左
(填“左”或“右”)移才能观察
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③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后,若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镜位置不变,则必须使蜡烛
向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观察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3)通过该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同学可配戴由
凹
透镜制成的眼镜来进行矫正。
走进重高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f中,最精确的是
(
A
)
。
A.10cmB.15cmC.10cmD.10cm1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D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w=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4.如图所示为幻灯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使用幻灯机时,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幻灯片到镜头(放映镜)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的调节方法是
(
D
)
。
A.同时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B.同时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C.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缩小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D.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增大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
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它的像一定是
(
B
)
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
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
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
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
16.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两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7.如图所示,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方。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的移动而逐渐变
大
(填“大”或“小”,下同),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
小
。
18.(1)从牛顿的色散实验中可知,不同的色光通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能力是不同的。小明用红光和紫光分别做实验,请在图甲中画出红光和紫光折射后的光路图(图甲中的A、B点分别为两种色光经过透镜后的焦点)。
乙
如图所示
(2)如图乙所示为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实验装置。适当移动光具座上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使透镜向
左
(填
“左”或“右”,下同)移动,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然后,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原来的透镜换成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使光屏向
左
移动,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大小变
小
(填“大”或“小”)。
19.(1)如图甲所示,MN为凸透镜L的主光轴,A'B'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虚像,请通过图标出凸透镜L和焦点F的位置。
如图所示
(2)有一凸透镜成像情况如图乙所示,其中AC是从物点A发出的一条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①请作出这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②通过作图找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
甲
乙
如图所示
20.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程度是不相同的,即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不一定相同。
(1)焦距的长短由凸透镜的什么因素决定呢?我的猜想是:①
凸透镜
;②
横截面
;
③材料。
(2)某同学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凸面程度一样、横截面积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平行光线,如图所示,测得会聚点到光心的距离都是10cm,由此可推断
凸透镜的焦距与凸透镜的横截面积无关
。
(3)某同学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凸面程度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平行光线,测量较凸的那个凸透镜会聚点到光心的长度是5cm,另一个是8cm,你的推测是
凸透镜的焦距与凸透镜的凸面程度有关,凸面程度越大
,焦距越小
。
(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第三种猜想,并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法。
有不同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和凸面程度相同的凸透镜会聚太阳光,测量两个凸透镜的焦距,比较得出结论
。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乙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
60~70
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
实像。
(2)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投影仪
。
(3)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
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
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
是
A
(填字母)。
22.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作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如下:
(1)他用多支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
有
发散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小马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
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相同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
重合
。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
光屏上的像
玻璃后的像
很近
无
缩小
正立
较远
无
缩小
正立
很远
无
缩小
正立
(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
正立
、
缩小
的
虚
像。
(4)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有:金属图钉面
汽车观后镜(合理即可)
等。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
大
。
高分夺冠
23.如图所示,AC为人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
C
)
。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24.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B
)
。
2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且宽度为a,照射到一个凹透镜上,经过折射后在距透镜L的光屏上形成一个宽度为b的光斑,则此凹透镜的焦距为
。
26.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射光本领越大,透镜的这种折射光本领可用焦距f的倒数(焦度D)来表示,即:D=。式中f的单位是m,D的单位是m-1平时我们所说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
度D乘以100的值。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200°、-500°、+100°、+200°四种眼镜片中,属于远视镜片的是
+100°和+200°
,属于近视镜片的是
-200°和-500°
,上述镜片的焦距分别是
-0.5m、-0.2m、1m、0.5m
。
(2)通过分析(1)中的数据可知,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度数深浅与透镜焦距大小的关系是
透镜的读数越大,透镜焦距越小。
请找一副老花镜,设计测量出该镜片度数的最简单方法。(写出测量步骤即可)
①晴天把镜片放在阳光下,使阳光与镜片垂直②调整镜片与地面的距离,是地面上的光点最小,最清晰;③以米为单位用刻度尺测量镜面到地面上光点的距离,用f表示。最后代入计算公式(镜片的度数D=)即可求出镜片的度数
。202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讲透镜与视觉
拓展训练(原卷)
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睛时,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眼镜混在一起,
两副眼镜的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中正确的
是
(
)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
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2.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组成了一个照相机模型,为了在纸筒A的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要适当调整A、B的位置,这时
(
)
。
A.眼晴应从B端向筒内观察,观察像是否清楚
B.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
C.观察像时,应把纸筒A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应该增加A、B间的距离
3.如图所示,一容器中装满水,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人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
)
。
会聚作用
B.发散作用
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D.无法判断
【日照】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40cm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
A.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B.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经过透镜后能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5.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
。
A.上半部分没有了
B.下半部分没有了
C.整个像缩小了
D.整个像变暗了
6.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
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是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
。
A.0~10cm
B.10~25cm
C.25cm到极远处
D.10cm到极远处
7.把一块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以球形割面切开,成为2个薄透镜,然后沿主光轴分开一定的距离,若一束平行光沿主光轴投射到一个透镜上,则
(
)
。
A.无论平行光是从哪边人射,经过两个透镜折射后仍是平行光
B.平行光从左边人射,经过两个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光束
C.平行光从左边入射,经过两个透透镜折射后可能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发散光束
D.平行光从右边入射,经过两个透镜折射后可能是会聚光束,但也可能是发散光
8.仔细观察并分析下列三幅示意图,通过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
实验,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
(1)上述三种实验中,实像总是
立的,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则正好相反。
(2)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和实物总是分居在透镜的
(填“同”或“异”,下同)侧,虚像与实物则居于透镜的
侧。
9.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补全图甲中的光线,使光路完整。
(2)在图乙中的空缺处填上适当用光学元件。
(3)如图丙所示,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的观察口看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月光路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甲
丙
10.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眼球的折光系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眼球折光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起光屏作用的是眼球结构中的
。
(2)有研究发现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发生有关(人体中锌含量的高低可以通过测定空腹时血清中的锌含量来确定)。若要研究这两者的相关性,请你设计完成下列研究过程:
①将同校同年级的同学按
分为两组。
②测定两组学生
。
③比较血清中锌含量的高低和近视的相关性。
11.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人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人、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网膜。
(2)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
①按如图所示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三者保持
②调节水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③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观察光屏上所成蜡烛的像将变得不清断,此时,若保
持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必须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才能观察
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③向水凸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后,若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镜位置不变,则必须使蜡烛
向
(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观察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3)通过该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同学可配戴由
透镜制成的眼镜来进行矫正。
走进重高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f中,最精确的是
(
)
。
A.10cmB.15cmC.10cmD.10cm1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w=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4.如图所示为幻灯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使用幻灯机时,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幻灯片到镜头(放映镜)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的调节方法是
(
)
。
A.同时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B.同时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C.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缩小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D.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增大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
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它的像一定是
(
)
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
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
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
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
16.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两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17.如图所示,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方。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的移动而逐渐变
(填“大”或“小”,下同),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
。
18.(1)从牛顿的色散实验中可知,不同的色光通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能力是不同的。小明用红光和紫光分别做实验,请在图甲中画出红光和紫光折射后的光路图(图甲中的A、B点分别为两种色光经过透镜后的焦点)。
乙
(2)如图乙所示为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实验装置。适当移动光具座上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使透镜向
(填
“左”或“右”,下同)移动,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然后,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原来的透镜换成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使光屏向
移动,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大小变
(填“大”或“小”)。
19.(1)如图甲所示,MN为凸透镜L的主光轴,A'B'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虚像,请通过图标出凸透镜L和焦点F的位置。
(2)有一凸透镜成像情况如图乙所示,其中AC是从物点A发出的一条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
①请作出这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②通过作图找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
甲
乙
20.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的折射程度是不相同的,即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不一定相同。
(1)焦距的长短由凸透镜的什么因素决定呢?我的猜想是:①
;②
;
③材料。
(2)某同学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凸面程度一样、横截面积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平行光线,如图所示,测得会聚点到光心的距离都是10cm,由此可推断
。
(3)某同学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凸面程度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平行光线,测量较凸的那个凸透镜会聚点到光心的长度是5cm,另一个是8cm,你的推测是
。
(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第三种猜想,并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法。
。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乙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
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
实像。
(2)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3)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
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
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
是
(填字母)。
22.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作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如下:
(1)他用多支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
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小马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
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
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
。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
光屏上的像
玻璃后的像
很近
无
缩小
正立
较远
无
缩小
正立
很远
无
缩小
正立
(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
、
的
像。
(4)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有:金属图钉面
等。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
。
高分夺冠
23.如图所示,AC为人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
)
。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24.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
。
2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且宽度为a,照射到一个凹透镜上,经过折射后在距透镜L的光屏上形成一个宽度为b的光斑,则此凹透镜的焦距为
。
26.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射光本领越大,透镜的这种折射光本领可用焦距f的倒数(焦度D)来表示,即:D=。式中f的单位是m,D的单位是m-1平时我们所说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
度D乘以100的值。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200°、-500°、+100°、+200°四种眼镜片中,属于远视镜片的是
,属于近视镜片的是
,上述镜片的焦距分别是
。
(2)通过分析(1)中的数据可知,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度数深浅与透镜焦距大小的关系是
。
请找一副老花镜,设计测量出该镜片度数的最简单方法。(写出测量步骤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