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第十四讲 《三峡》.《记承天天寺夜游》复习 考点梳理+精讲——浙江省2021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机构适用)第十四讲 《三峡》.《记承天天寺夜游》复习 考点梳理+精讲——浙江省2021届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7 20:3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峡》.《记承天天寺夜游》复习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语音和意义。  
2.学习文中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4.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相应策略
1.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并想象课文景象。
3.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教学难点及相应策略
1.理解文中写景的顺序和角度。。
2.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
3. 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探究体味作品的内涵意蕴。
教学课时及方法建议
 建议一对一2课时、小组课 3课时、
运用比较分析法???练习法.归纳法;引导迁移法等
一.知识梳理 《三峡》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重点实词:自:在。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御:驾。巚: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 :(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 ; 旦:早晨。?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绝巚(山峰):极。阻绝:断。自三峡……(在)。自非……(如果)
3.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4.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5.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6.文章结构: 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
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7.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对三峡山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8.探究思考: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9.品味欣赏:
??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初中课本选入他的作品还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二.重点词语: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至:到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重点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结构层次: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六.探究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3.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七.品味欣赏: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3.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八.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二.课堂精讲例题
例题一:
题目:三峡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线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阙  处 素湍    属   引  绝yǎn   沿sù xī   月
  2.课文选自《_____ _  __》,这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______  _著作,作者是________,我国古代的 __ ____ 家。 三峡是指__ ____峡、__ ____峡、 __ ____   峡的总称。
  3.解释加线字词: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4.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 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 ____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 ____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 ____
 难度分级:A类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考查字词积累.文学常识。
解题方法思路:
1.题考查字音字形的准确记忆,注意平时积累.比较记忆。
2.题考查文学常识 ,注意文章出处.作者名字.称号。
3.题考查重点实词,注意理解记忆。
4.题考查翻译句子 ,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按照“留.换.调.补.删”的方法准确翻译。
参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zhǔ 溯 曦 2.《水经注疏》 地理 郦道元 地理学家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3.(1)毫无.完全 全部(2)像屏障一样的山峰(3)正午(4)日光,这里指太阳(5)到了……的时候 上(6)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断(7)有时(8)即使 飞奔的马(9)急流(10)实在 的确(11)到(12)寂静 4.(1)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群山连绵,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2)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3)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了两岸的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 (4)它们之中间相距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觉得快啊。
例题二: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难度分级:B类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句子的翻译.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
解题方法思路:
1.题考查断句节奏,要以文意划分,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停顿,一般是而前也后要停顿
2.题考查翻译句子 ,要做到“信.达.雅”按照“留.换.调.补.删”的方法准确翻译。
3.题考查句意的理解体会情感。
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概括。
参考答案:1.B 2.C 3.A 4.B
 例题三:
题目:三峡
(一)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二文,完成后面7—12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的词。
(1)陶后鲜有闻 鲜: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亭亭净植 植: (4)相与步于庭中 步: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陶渊明/独爱菊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念无/与为乐者 D. 庭下/如积水空明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5.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
6. 下面对乙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难度分级:c类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1.考查结合课文内容的语言应用训练,2.阅读理解文言文多项能力
解题方法思路:
(一)结合课文内容介绍三峡风光,注意运用文中的词语,注意时代变化因素,注意语言简洁连贯,生动优美。
(二)
1.题考查背诵,平时注意准确记忆。
2.题考查重点实词 ,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3.题考查断句节奏,要以文意划分,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停顿,一般是而前也后要停顿
4. 考查翻译句子 ,注意比喻句的本体.喻体,要翻译准确。
5.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的准确把握.主题的准确理解概括。
6.对文体常识.作者感情写作特点等综合知识能力的考察,要在平常学习中积累体会。
参考答案
(一)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二)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1)少 (2)洗涤 (3)竖立 (4)走
3.C
4.(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5.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
6. B(作者自称“闲人”也包含了对自己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四.搭配课堂训练题:
例题一
题目:三峡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 )
A.阙处(quē) 素湍(tuān) 属引(zhǔ) 绝(yǎn)
B.沿溯(sù) 曦月(xī) 叠嶂(zhàng) 襄陵(xiāng)
C.悬泉(xuān) 飞漱(sù) 哀转(zhuàn) 蔽日(bì)
D.涿县(zhuō) 略无(lüè) 绿潭(tán) 凄异(qī)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4.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
难度分级:A类
选题意图:考查字词积累.朗读的停顿.虚词的用法。
参考答案:1.C 2.D 3.A 4.B
例题二
题目:三峡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曦月( ) 沿溯( ) 素湍 ( )
飞漱( ) 叠嶂( ) 属引 ( )
2. 句子朗读有误的一项是: (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内容
(1)《三峡》中写三峡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同步解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2.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难度分级:B类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读准字音.理解背诵.朗读停顿.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等。
参考答案:一.1. xī sù tuān shù zhànɡ zhǔ 2.C 3.(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二.1.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2.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例题三
题目:《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_____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____________
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_______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
⑤念无与为乐者     与: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
⑵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⑶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⑷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反问句。

3.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4.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5.《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二)阅读延伸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 (4)顾影颓然:
(5)不复甚寐:? (6)书以付过:
?2.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
时间:???
地点: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4.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解题思路:(见例题精讲。以后不再重复)
难度分级:c类
选题意图(对应知识点):实词积累.理解句意.文章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等。
参考答案:1.①共同,一起 ②于是,就 ③睡觉 ④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⑤和 
2.(1)月色(或月光)(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
4.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5.“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二.1.(1)它的源头 (2)沿着 (3)是 (4)看,看到 (5)睡 (6)写?
2.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
3.“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
4.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五.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题(A类)《三峡》
一.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 》。本文作者是 ,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 家. 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 . .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不见曦月( )??? 沿溯阻绝( )
乘奔御风( ) 素湍绿潭( )???? 绝巘多生怪柏( )?? 飞漱其间( )?
林寒涧肃( ) 属引凄异( )??
基础训练题(A类)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 )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5)相与步于中庭(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根据课文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句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解衣欲睡,________________,欣然起行。
基础训练题(A类)《三峡》参考答案:
一.1. 选自《水经注疏》。 郦道元, 地理学家.散文家。
2.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quē) (zhàng) (xī) (sù) (yù) (tuān)(yǎn)??(shù)? (sù) (zhǔ)??
基础训练题(A类) 《记承天寺夜游》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解析:“欣然”不能只回答“高兴”,应是“高兴的样子”。“户”易误答成“窗户”,注意古时的“户”当“门”讲。
(1)门 (2)高兴的样子 (3)想 共同游乐的人 (4)于是,到 (5)一同,共同 (6)只是 罢了
2.解析:译准关键字。如(2)句中“耳”,不能是“只是缺少我们两个人”,应是“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庭院好像积满了水,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树叶的影子。
(2)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根据课文填空。
解析:强调“积累”是中考语文改革的一个重点。凡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熟练记诵。默写一定不能有错字.添字或漏字等现象,否则,不得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写景生动形象
(2)月色入户
提高训练(B类)三峡
一.课文内容理解。
1.主题探究: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 . 的景色
激发人们热爱 的感情。
2.整体把握: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 .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 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 。??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 , , ,虽 , 。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 。 , ??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
5.写山高的句子是: , ??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 。??
8.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 。 , ??
9.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
提高训练(B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1—4题。
1.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2.“月色入户”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写的对象是( )A.庭院 B.月光 这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4.“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提高训练(B类)三峡
参考答案:一. 1.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回清倒影??
3.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4.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5.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二.1.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季节 大笔点染
三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 《早发白帝城》??
7.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提高训练(B类)
《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答案: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解析:阅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高兴或感慨的句子。
2.月光进入了屋子 拟人
3.(1)B (2)A 解析:本题考查大家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4.首先,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解析:可以从“寻”字的意义入手,说明它的好处。
综合迁移(C类)
(一).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 答: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 , 。
3.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 . .回清. . . . . 。??
4.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 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 气氛。????
5.《三峡》一文,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物的?  
答: 文章总写了三峡的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 ,再写 ,水流湍急,春冬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最后写“林寒涧肃”的秋季景色,而此时的“高猿长啸”从侧面衬托了冷清萧瑟的秋色。
二.开放性试题??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
原句: ?
理由
2:
原句:
3.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我说:三峡的 美,你看

4.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5.积累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
① , 。
② ,  。
综合迁移(C类)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越明年出之,抱以之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也。”
(选自《郁离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1)弦而鼓之( ) (2)使国工视之( )
(3)谋诸漆工( ) (4)易之以百金( )
2.用“/”符号为文中画线句断句。
悲 哉 世 也 岂 独 一 琴 哉 莫 不 然 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匣而埋诸土,越明年出之,抱以之市。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语言运用
在横线上分别填上与前句句式一致的句子,并能使之恰当。
生活中处处有等待,人人有等待。花儿等待绽开的娇艳,__________,农民等待秋季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不在等待幸福?谁不在等待成功?
综合迁移(C类)(一)
参考答案:
一.1.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4.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 文章总写了三峡的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再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春冬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最后写“林寒涧肃”的秋季景色,而此时的“高猿长啸”从侧面衬托了冷清萧瑟的秋色。
二.开放性试题??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4.示例:语文的描写手法美,下面描写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示例①:三峡的水美,你看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示例②: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5.积累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二)参考答案:1.(1)装上琴弦 (2)令.让.派 (3)之于 (4)交换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还要注意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现象,如“弦”在这里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易”古义是“交换”,而不是现在的“容易”之意。
2.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也。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只有正确地理解了句子的句意,才能根据句意判断停顿位置。
3.把它用匣子装着埋在泥土中,过了第二年取出它,抱着它来到集市上。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主要通过人们对琴的前后态度变化,来总结其意义。
4.不要被外在假象所迷惑,要看清内在本质。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将主要的实词及重点虚词翻译出来,如“匣”“诸”“出”“之”等词。
二.语言运用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仿写和语言的连贯。要正确分析出前后语句的句型和句意,还要看主语的类型能否排列恰当,比如第一句是“花”,后边可以跟植物;第三句是“农民”,后边可以跟各种职业的人。
参考答案:草儿等待生命的翠绿 教师等待桃李的芬芳 医生等待病人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