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1.2 人口迁移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
知识梳理:课标要求和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课标解读:
人地协调观:运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探讨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区域认知:利用我口迁移示意图分析世界和中国人口迁移特点,并结合实际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结合本地人口迁移现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新课导入:
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 世纪 60 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的一家企业工作。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上述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经纬的爷爷、奶奶属于人口迁移,因为他们离开了原居住地,且居住地发生了永久性变化。经纬的爸爸从贵阳到北京读书、从北京到深圳工作、从深圳到欧洲读博士、又回到深圳均属于人口迁移,因为跨越了一定的行政区,并且较长时间离开原居住地。经纬陪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不属于人口迁移,因为虽然离开了原居住地,但由于停留时间过短,只能属于人口流动。
知识梳理: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知识梳理:人口迁移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见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问题探究:
1.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外出度假、旅游。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 A 中学转到乙县 B 中学读书。
④ 2015 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提示:①否(时间太短)
提示:②是
提示:③是
提示:④是
问题探究:
2.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提示:①国内迁移
提示:②国内迁移
提示:③国际迁移
提示:④国内迁移
知识梳理: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李(Everett S. Lee)提出了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认为,在每个区域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拉力”,留住在这里生活的人,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推力”,多种因素促使原居民离开。此外,原居住地与目的地之间,可能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限制移民的法律法规等。人口迁移还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如迁移意愿,知识水平,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印象与评价等。
知识梳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早期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3.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
[特别提醒]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到高收入的地方工作,以便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问题探究:
1. 除经济因素之外,自然、政治、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引起人口迁移。查阅相关资料,议一议,下列人口迁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
① 2011 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 20 万居民被迫迁移。
② 近 10 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 20 万六盘山区移民。
③ 2014 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④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
⑤ 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提示:②自然环境因素
提示:③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提示:④经济因素
提示:①自然环境因素
提示:⑤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
新课导入:
2. 19 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德国北部实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19 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人口迁出率较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提示:德国北部农业地区的人口迁出率更高,德国北部农业发展条件较差,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人们更难获得经济收入维持生活,因此人口迁出率比南部更高。
新课导入:
2. 19 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而在德国北部实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试列举类似的例子。
提示: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走西口”“闯关东”等。
知识梳理: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知识梳理:人口迁移
知识梳理: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逐渐减少,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特别提醒]?国际人口迁移不影响世界人口总量的变化;同样一个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不影响该国家人口总量变化。因此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自然增长。
知识梳理: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对比
知识梳理: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出国和迁入国都有影响。对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来说,迁入人口弥补了其劳动力的不足,而其中具有专门技能的迁入人口,不但可以带来迁出国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而且为迁入国节约了教育费用。对人口增长率很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的迁出虽然减轻了本国的人口压力,但由于这些迁出人口往往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这样容易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后劲不足。如何遏制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现象,是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研究的重要课题。
知识梳理:我国人口迁移
知识梳理:我国人口迁移
1.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影响:
①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3.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知识梳理: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我国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自发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在 20 世纪 50 — 70 年代也发生过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导向为主。如 50 — 60 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支援国家“三线”建设,60—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这一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阶段大量人口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的人口迁移也有扩大的趋势。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迁入地以北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为主。
知识梳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1)“民工流”的产生原因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②城乡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距;
③国家允许农民进城政策的实施。
(2)“民工流”的流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3)“民工流”的变化:近几年出现“回流”和“民工荒”现象。一方面东邻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西部转移。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改变。
新课导入: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
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们进城干活不单是为了挣钱,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从流动形态来看,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1)这些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口流动方式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
新课导入: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
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们进城干活不单是为了挣钱,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从流动形态来看,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2)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会有所增强?
提示: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新课导入:
2. 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实例,议一议,大规模移民对迁出地、迁入地分别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提示: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边远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城市的发展。对迁入地的消极影响: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 提示:对迁出地的积极影响:促进迁出地和外界的交流、减缓当地的人口压力、增加当地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对迁出地的消极影响:迁出人口一般为青壮年劳动力,人才和资金外流对迁出地来说是一种经济损失,也会造成基础教育投入多而回报少的局面,影响迁出地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知识总结: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知识总结:人口迁移的影响
知识总结:人口迁移类试题答题步骤
思维导图:人口迁移(一)
思维导图:人口迁移(二)
典例探究:
近年来,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下表示意2015~2019年山西省部分人口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表可知,山西省人口增长模式为(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2.影响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策因素 D.文化因素
3.影响山西省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年份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出生率(‰)
9.98
10.29
11.06
9.63
9.12
死亡率(‰)
5.56
5.52
5.45
5.32
5.85
典例探究:
【解析】1.根据表中出生率、死亡率的数据及其变化可知,山西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因此为现代型,D正确。故选D。
2.海南、云南等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冬季时,山西省气温较低而海南、云南气温仍然较高,因此适宜老人休闲、养生、养老,因此影响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A正确。青壮年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生活水平,所进行的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错误。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为政治因素的影响。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C错误。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为自然资源,A正确。科学技术 、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也是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但不是首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答案:1.D 2.A 3.A
典例探究:
下表示意2010年和2019年我国部分人口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表可知,我国城市( )
A.环境质量改善 B.人口比重提高 C.交通拥堵缓解 D.老年人口减少
5.导致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交通 D.家庭
6.与2010年相比,2019年我国人口容量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总量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 C.科技水平进步 D.经济增速放缓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年份
人口总数(亿人)
城市人口数量(亿人)
自然增长率(‰)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2010年
13.7
6.66
4.79
8.87
2019年
14.0
8.48
3.34
12.6
典例探究:
【解析】4.据表可知,我国2019较2010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总人口增加,可算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可算出老年人口总数在增加;表格数据看不出环境质量和交通状况。选B正确。
5.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城市发展快,经济规模大,对人口的吸引力大,是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政策、交通、家庭对城市总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影响相对较小。选A正确。
6.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与2010年相比,2019年我国人口容量上升主要是科技水平进步,促进了资源的开发、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消费水平的提高只会降低人口容量;我国的资源总量并没有增加;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是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增速放缓不是主要影响因素。选C正确。
答案:4.B 5.A 6.C
典例探究: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8.“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典例探究:
【解析】7.“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表明农村的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对农民工吸引力较大。“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现象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也有最大的关系。故B正确。影响人口自发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对农民工影响不大,故A错误。“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表明农民工返乡之后主要利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进行创业,不是为了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故C错误。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产业未达饱和,经济效益继续增加,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B。
8.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口老龄化也日渐严重。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故B正确。增加家庭收入属于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属于生态效益,故A错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是城归现象带来的效益,但不是最先带来的,故C错误。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属于经济效益,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B。
答案:7.B 8.B
问题探究: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1%、31.7%、66.2%,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0%和8.0%。全市人均GDP达152465元,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材料二:千岛湖是钱塘江上游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拦蓄而成的人工湖。2019年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向杭州供水。下图为浙江省及周边省市局部示意图。
(1)千岛湖对杭州的经济价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注意题干“经济价值”(即能产生经济效益)。注意材料:千岛湖是钱塘江上游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拦蓄而成的人工湖,2019年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向杭州供水。所以千岛湖为杭州提供水源,具备发电效益;同时,作为湖泊和水源地,水质好,生态环境优良,可发展旅游业,湖泊也能提供一定的农副产品。
答案:提供水源、提供农副产品、旅游、发电
问题探究: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1%、31.7%、66.2%,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0%和8.0%。全市人均GDP达152465元,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材料二:千岛湖是钱塘江上游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拦蓄而成的人工湖。2019年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向杭州供水。下图为浙江省及周边省市局部示意图。
(2)江浙沪属于四大地区中的_______;上海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江西、安徽吸引江浙沪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提示: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江浙沪属于四大地区中东部地区;上海市是全国经济中心,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上海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与江浙沪等地相比而言,江西、安徽等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工资水平)、土地租金等成本较低,且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江浙沪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
答案:东部地区 经济因素 工资水平、政策、土地租金
问题探究: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1%、31.7%、66.2%,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0%和8.0%。全市人均GDP达152465元,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材料二:千岛湖是钱塘江上游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拦蓄而成的人工湖。2019年千岛湖配供水工程正式向杭州供水。下图为浙江省及周边省市局部示意图。
(3)判断杭州的区域发展阶段,并说明理由。
提示:注意材料信息“2019年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1%、31.7%、66.2%,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0%和8.0%,全市人均GDP达152465元”。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很小,第三产业比重大,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特点;其次,第三产业的产业增加值最高,全市人均GDP达到较高水平。同时,注意材料信息“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科技、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由此可知,杭州处于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的阶段。
答案: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第三产业产值和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科技、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人均GDP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欢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