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同步课堂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同步课堂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06 21: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
第七讲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知识梳理:课标要求和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分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综合思维:能够从区域视角认识水稻种植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评价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能力。
区域认知: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较全面的观察、分析和认识农业生产,能够针对典型农业区进行区位分析。
地理实践力:观察、调研生活中的农业生产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评价。
新课导入:
  图 3-1 示意英国某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的来源地,西红柿来自沙特阿拉伯,土豆
来自以色列,鸡肉来自泰国,芦笋来自秘鲁,胡萝卜来自南非……
1. 该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的生长习性,与来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否相适应?试举例说明。
提示: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红柿品质较好;智利地中海气候区域夏季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中糖分的积累,品质好……
新课导入:
  图 3-1 示意英国某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的来源地,西红柿来自沙特阿拉伯,土豆
来自以色列,鸡肉来自泰国,芦笋来自秘鲁,胡萝卜来自南非……
2. 到学校附近的超市调查所销售的农产品及其产地,想一想,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布局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等。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如热量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②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
③水源: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④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
①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②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③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知识梳理: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问题探究:
  1.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 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 3 400 万吨。读图 3-2,完成相关任务。
1. 结合图 3-2,查找俄罗斯气温、降水等资料,说一说,影响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纬度高,气候寒冷,寒冷期长(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冻土广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不足,水热配合差,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
问题探究:
  1.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 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 3 400 万吨。读图 3-2,完成相关任务。
2. 找出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分布区域,分析俄罗斯适宜谷物种植地带的自然地理条件。
提示: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谷物种植地带主要位于西西伯利亚南部和东欧平原南部的伏尔加河沿岸。地形平坦;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有深厚黑土分布);灌溉水源充足等。
问题探究:
  1.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 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 3 400 万吨。读图 3-2,完成相关任务。
3.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俄罗斯农业带来的影响。
提示: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温暖的气候区范围扩大,热量条件变好,农作物可生长的时间变长;冻土层融化,农业可开发的区域扩大,耕地资源增加,生产规模会扩大。但是,气候变暖会利于病虫繁衍,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阅读: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指以“3S”(GIS、GNSS、R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精准农业引领农业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利用遥感系统(RS)快速获取墒情、苗情、土壤养分、病虫害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依据;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采集农田信息,指导农机精准作业;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各种数据资料,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依托决策支持系统,制定农业生产决策,以实现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目标。
阅读: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关键在于减少生产、储运、加工环节的污染,使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农膜、饲料添加剂等,而是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 90% 的需要,鸡肉和牛奶的自给率为 40%,蛋类基本实现自给,椰枣和蔬菜还可出口。
1. 简要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提示:有利条件:全年高温,光热充足;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不利条件:境内主要是大沙漠和高原,可耕地很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 90% 的需要,鸡肉和牛奶的自给率为 40%,蛋类基本实现自给,椰枣和蔬菜还可出口。
2. 沙特阿拉伯在克服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时,采用了哪些农业科技措施?
提示: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技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等。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 90% 的需要,鸡肉和牛奶的自给率为 40%,蛋类基本实现自给,椰枣和蔬菜还可出口。
3. 沙特阿拉伯生产的西红柿为什么能进入英国超市?想一想,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西红柿品质较好,且大规模种植,产量高、价格低;英国气候条件不利于西红柿生长,市场需求大,两地运输便捷。沙特阿拉伯2005年以后小麦产量快速下降,蔬菜和牛奶比重快速上升,主要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农业生产规模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粮食难以自给,2005年后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求,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农业投入增多和农业技术(灌溉技术)进步。
知识梳理:农业布局
  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水稻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从生长习性来看,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耗费劳动力较多,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南欧的一些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1. 结合亚洲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等特征,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水稻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从生长习性来看,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耗费劳动力较多,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南欧的一些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1. 结合亚洲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等特征,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水稻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从生长习性来看,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耗费劳动力较多,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南欧的一些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及其解决措施。
提示:地形是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亚洲的水稻种植区多为山地丘陵区,土地面积狭小,不能连片,机械化难以推广。解决措施:发展适合山地地形的小型农用机械。
多旱涝灾害也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之一,东亚、东南亚、南亚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出现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解决措施:兴修水利工程。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水稻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从生长习性来看,水稻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耗费劳动力较多,而且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在非洲的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南欧的一些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3. 归纳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提示:以小农经营为主;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需求量大等。
知识梳理:农业布局
  4.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知识梳理:农业布局
  
知识梳理:农业布局
  
知识梳理:农业布局
  5.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
(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6)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知识总结: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识梳理: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识总结: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识总结: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识总结: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知识总结: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知识总结: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思维导图:农业区位因素
  
思维导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思维导图: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典例探究:
  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 )
A.风力大 B.气温低 C.光照强 D.降水多
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 )
A.无霜期显著正相关 B.海拔显著正相关
C.年均温显著负相关 D.纬度显著正相关
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搭建大棚 ②覆盖地膜 ③培育良种 ④延迟播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低而南方冬季气温较高,因此北方冬季种植的蔬菜需要有耐低温的特性;而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早熟、强抗寒的特性,适合越冬生长,因此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1、B
典例探究:
  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 )
A.风力大 B.气温低 C.光照强 D.降水多
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 )
A.无霜期显著正相关 B.海拔显著正相关
C.年均温显著负相关 D.纬度显著正相关
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搭建大棚 ②覆盖地膜 ③培育良种 ④延迟播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2.甘蓝型冬油菜主要生长在纬度较低地区,因此和白菜型冬油菜相比,其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越高则越冬率越高。无霜期越长,表示该地冬季气温越高,因此越冬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故A正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越冬率越低,二者呈负相关,故 B错误;年均温越高,冬季气温相对越高,越冬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故C错误;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越冬率越低,二者呈负相关,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2、A
典例探究:
  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 )
A.风力大 B.气温低 C.光照强 D.降水多
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 )
A.无霜期显著正相关 B.海拔显著正相关
C.年均温显著负相关 D.纬度显著正相关
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搭建大棚 ②覆盖地膜 ③培育良种 ④延迟播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3.甘蓝型冬油菜的种植受气温影响较强,若种植北移,则需提高生长环境的温度,加强其抗寒性,因此可采用搭建大棚的方式来改善温度条件,采用培育良种的方式来增强其抗寒性,故①③正确;覆盖地膜对油菜的保温作用较小,故②错误;延迟播种会导致甘蓝型冬油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3、A
典例探究:
  我国粮食增产存在区域差异,粮食产销格局已由“南粮北调”转为“北粮南运”。下表为“我国主要粮食产区1985年和2015年粮食产量全国占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黄淮海区与东北区粮食增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耕作制度 B.水土资源 C.光热资源 D.地形条件
5.近年来,江南区和华南区部分地区出现双季稻改单季稻的季节性撂荒,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稻种植技术提高 B.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
C.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D.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
解析:4.东北区地广人稀,后备土地资源充足,蒸发较弱,水资源较黄淮海区丰富,故粮食增产潜力大,黄淮海区人口稠密,水资源紧缺,粮食增产潜力小。B正确。黄淮海区耕作制度两年三熟,东北区才一年一熟,A错。光热资源、地形条件一直稳定,不足以影响占比那么大的变化。C、D错。故选B。
答案:4、B
典例探究:
  我国粮食增产存在区域差异,粮食产销格局已由“南粮北调”转为“北粮南运”。下表为“我国主要粮食产区1985年和2015年粮食产量全国占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黄淮海区与东北区粮食增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耕作制度 B.水土资源 C.光热资源 D.地形条件
5.近年来,江南区和华南区部分地区出现双季稻改单季稻的季节性撂荒,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稻种植技术提高 B.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
C.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D.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
解析:5.水稻种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农村外出劳动人员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造成双季稻改单季稻的季节性撂荒,D正确。不是技术提高,A错,气候变暖更有利于双季稻,B错。农业结构调整,就不是撂荒,应该该种其它农作物,C错。故选D。
答案:5、D
典例探究: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排水不畅,每到雨季,极易积水形成低湿地,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治理低湿地的主要措施是“因洼制宜”采取“鱼塘—台田”模式。下图为低湿地区“鱼塘—台田”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
可能为( )
A.苹果树、棉花
B.桑树、水稻
C.梨树、甘蔗
D.柑橘树、小麦
7.“鱼塘—台田”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有( )
A.通过立体开发,促使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B.挖塘筑台田,有效改造土壤盐渍化问题
C.利用河网密布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
D.发展多种经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解析:6.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适宜苹果、棉花、梨、小麦的生长,不适宜水稻、甘蔗、柑橘的生长。选A正确。
答案:6、A
典例探究: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排水不畅,每到雨季,极易积水形成低湿地,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治理低湿地的主要措施是“因洼制宜”采取“鱼塘—台田”模式。下图为低湿地区“鱼塘—台田”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
可能为( )
A.苹果树、棉花
B.桑树、水稻
C.梨树、甘蔗
D.柑橘树、小麦
7.“鱼塘—台田”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有( )
A.通过立体开发,促使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B.挖塘筑台田,有效改造土壤盐渍化问题
C.利用河网密布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
D.发展多种经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解析:7.“鱼塘—台田”模式,挖塘筑台田,及时排灌、减轻渍涝,能有效改造土壤盐渍化问题;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优化产业结构,都不是生态效益;当地不是河网密布的地形。选B正确。
答案:7、B
问题探究:
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西稻米粒椭圆丰腴、晶莹透明,富有油性、清香有弹性。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京西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之后政府限制水稻种植,至本世纪初北京再难见到稻田了。2015年,国家对京西稻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5月插秧场景再次在丰台区佃起村出现。该村位于永定河畔,是传统京西稻产区。如今这里恢复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观,并打造“金岗农业园”。下图示意佃起村位置及稻田景观图。
(1)简评佃起村种植京西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提示:佃起村地处北京,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临近永定河,灌溉水源丰富;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答案: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临近永定河;水源丰富;地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深厚),便于耕作。
问题探究:
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西稻米粒椭圆丰腴、晶莹透明,富有油性、清香有弹性。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京西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之后政府限制水稻种植,至本世纪初北京再难见到稻田了。2015年,国家对京西稻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5月插秧场景再次在丰台区佃起村出现。该村位于永定河畔,是传统京西稻产区。如今这里恢复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观,并打造“金岗农业园”。下图示意佃起村位置及稻田景观图。
目前,种植京西稻已不在于供给粮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乡土符号,一处田园景观留存。
(2)指出目前北京部分地区恢复京西稻种植的主要原因。
提示:恢复种植的原因在于:保护京西稻这一优质品种;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保留曾经的传统文化。
答案:保护京西稻这一优质品种;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保留曾经的乡土记忆(传统文化)。
问题探究:
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西稻米粒椭圆丰腴、晶莹透明,富有油性、清香有弹性。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京西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之后政府限制水稻种植,至本世纪初北京再难见到稻田了。2015年,国家对京西稻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5月插秧场景再次在丰台区佃起村出现。该村位于永定河畔,是传统京西稻产区。如今这里恢复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观,并打造“金岗农业园”。下图示意佃起村位置及稻田景观图。
((3)请为佃起村打造“金岗农业园”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合理化建议包括:加大宣传,提升区域知名度;与周边旅游景点结合(优化景点地域组合),扩大客源市场;在景观观赏的基础上开发特色项目(农事体验、特色餐饮业等),延长产业链,提升旅游附加值;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等。
答案:加大宣传,提升区域知名度;与周边旅游景点结合(优化景点地域组合),扩大客源市场;在景观观赏的基础上开发特色项目(农事体验、特色餐饮业等),提升旅游附加值;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
欢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