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6 22:0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训练
选择题
1.唐朝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段话描述了唐朝(  )
A.安史之乱
B.衰亡的原因
C.农民起义
D.衰亡的影响
2.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
A.天宝危机中
B.安史之乱中
C.安史之乱后
D.黄巢起义中
3.要读懂唐朝,先要读懂安史之乱。战争的创伤,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唐玄宗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武则天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C.节度使势力膨胀
D.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4.
小丽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③属于
(  )
①开元末年以后,唐朝朝政日趋腐败。②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最终于763年平定叛乱。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历史原因
B.历史意义
C.历史过程
D.历史结论
5.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掉唐朝的是(  )
A.外族入侵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6.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杜甫悲痛地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当唐军得胜时,他又以狂喜的心情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安史之乱从发动到平定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②唐玄宗逃往四川
③李亨被拥立为帝
④叛军攻占洛阳、潼关
⑤763年被平定
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③②⑤
7.下列事件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唐朝灭亡 ②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③安史之乱爆发 ④唐肃宗即位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8.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唐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B.唐朝从此灭亡
C.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统治阶级的纷争
D.它反映了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
9.“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写了安史之乱后的惨状。下列对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B.唐朝初年所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C.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D.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10.“安史之乱”是一场(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
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11.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D.“十国”都出现在南方地区
12.“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1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14.
由尤小刚执导的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在播出时是街头巷尾热议最多的电视剧之一,剧中诸多人物和事件令观众意犹未尽。你认为剧中不会出现(  )
A.
唐玄宗信任、提拔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来源:学

网]
B.
安史之乱
C.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D.
唐玄宗重用名相狄仁杰等人
15.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三藩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17、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

A、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B、被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
C、都是中央“削藩”直接引起
D、都首次在边疆地区建设
18.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  )
A.皇族的后代
B.外戚
C.朝中大臣
D.掌握兵权的武将
19.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20.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这首《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
A.
玄武门之变
B.
安史之乱
C.
唐末农民起义
D.
隋末农民起义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 唐朝江南户数
   
州名
年代    
苏州
鄂州
洪州
泉州
溪州
713—741年
(开元年间)
68093
19190
55406
20754
477
806—820年
(元和年间)
100808
38618
91129
35571
889
材料三 唐代全国人口统计(单位:万人)
年代
649年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人口数
1900
4141
4531
5291
1690
1576
(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的发动者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唐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其显著特点是什么?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是何时由何人发动的?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叙述材料二的作者在农民起义中的贡献。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未以名官。景云二年(711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自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请回答:
(1)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是在何时?
(2)根据材料回答,节度使有什么权力?
答案
1-5BCADD
6-10CCDBC
11-15DDADB
16-20DADCB
21、(1)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标志着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2)现象:元和年间江南人口激增。原因:安史之乱使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导致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3)特点:649—755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755年以后,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原因:649—755年属于唐朝前期,当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较快。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其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导致社会动荡,战乱频发。一方面战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人口统计困难。
22、(1)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
(2)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培优促能
23、(1)景云二年(711年)。
(2)占有土地和人民,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且在自己的地盘中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