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刘老师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
3.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1.通过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现象,学会从宏观现象辨识物质。
2.通过离子产生途径的学习认识电解质导电的微观本质。
水导电吗?
实际上纯水是难导电的
初中电解水的实验中,水中是加入了硫酸的
什么化学物质是导电的,
什么化学物质又是不导电的呢?
物质的导电性
NaCl固体 KNO3固体
NaOH固体 蔗糖固体
均不导电
NaCl溶液 KNO3溶液
无水酒精 蒸馏水
不导电
导电
NaOH溶液 磷酸溶液
酒精溶液 蔗糖溶液
不导电
导电
视频:熔融盐的导电性实验
例如:NaCl、KNO3、NaOH、H3PO4等,都是电解质。
一、电解质
1、概念:
在水溶液中 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和水是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或熔融状态下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化
合
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利用树状分类法分辨
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和水是电解质
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2.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H2SO4
HNO3
NaOH
Na2O
SO2
CO
SO3
CH4
蔗糖
想一想:
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
①金属铜 ②固态NaCl ③O2 ④H2SO4⑤碳棒
⑥酒精水溶液 ⑦KOH水溶液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葡萄糖 ⑩ BaSO4
电解质:
非电解质:
能导电:
②④⑧ ⑩
⑨
①⑤⑦ ⑧
注意:
(1)电解质或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单质及混合物不叫做电解质,也不能叫做非电解质。
(如:金属单质、盐酸——电解质溶液)
盐酸
铜
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
盐酸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看化合物自身在熔融状态下或在水溶液中能否发生电离,而溶液的导电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
加水
Ⅰ: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但是此溶液导电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本身发生电离产生离子所致,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电离生成的离子所致,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碳酸是电解质。
加水
电解质碳酸
非电解质
Ⅱ: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或导电性极差,如BaSO4、 AgCl溶液,是因为它们的溶解度太小,其水溶液测不出导电性,但它们已溶解的部分则是完全电离的融化状态是导电的,所以这样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加水
电解质
Ⅲ:有些电解质,如NaCl、K2SO4等离子化合物,本身由离子构成,则它们的溶液或受热熔化成的液体都能导电。而一些电解质,如HCl、H2SO4等共价化合物,本身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需要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才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电解质
NaCl
HCl
电解质
电解质的电离
2、电离:
实际上氯化钠固体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空间上堆积形成的,为什么在氯化钠固体中存在大量的离子,但是氯化钠固体依然不导电呢?
离子不能移动
如果离子能移动,氯化钠就不会是固体状态了
电解质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某些电解质熔融时,克服离子间的束缚力,解离为可以移动的离子
熔融氯化钠导电
氯化钠熔融
二 、电离 电离方程式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电离的过程。
什么是电离?如何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问题:
二 、电离 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H
Cl
+1
-1
=
H
Cl
+
-
+
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
①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②原子团不能拆开。
H
2
S
O
4
①
②
H
S
O
4
2
+
2-
+
=
①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②原子团不能拆开。
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
2
【练一练】请学生们按照上面的例子,尝试书写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并将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KNO3 HNO3 BaCl2 HCl NaOH H2SO4
KNO3 = K+ + NO3- HNO3 = H+ + NO3 -
BaCl2 = Ba2+ + 2Cl- HCl = H+ + Cl-
NaOH = Na+ + OH- H2SO4 = 2H+ + SO42-
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HNO3 = H+ + NO3-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练习:已知HClO4是一种酸,则其溶于水完全电离生成的离子是 和 。
H+
ClO4-
规律:
1、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电离。可拆写成离子
2、非电解质不电离
3、氧化物不电离
4、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不完全电离。
注:CO32-不溶的盐,HCO3-溶,但HCO3-不电离
写成离子符号:
强酸:H2SO4、HCl等
强碱:Ba(OH)2、NaOH等
绝大多数盐:NaCl、Na2SO4 等可溶性盐
写成化学式:
弱酸:H2C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Cu(OH)2等难溶性碱
极少数盐:BaSO4、BaCO3、CaCO3、AgCl等难溶性盐
绝大部分氧化物: CuO、Na2O
气体或单质:H2、CO2、Fe、Mg等
水: H2O
NaOH = Na+ + OH- (NH4)2SO4 = 2NH4+ + SO42-
KOH = K+ + OH- Ba(NO3)2 = Ba2+ + 2NO3-
Ba(OH)2 = Ba2+ + 2OH- Na2CO3 = 2Na+ + CO32-
Ca(OH)2 = Ca2+ + 2OH- Al2(SO4)3 = 2Al3+ + 3SO42-
【练一练】书写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并根据其分类,总结碱和盐的本质。
NaOH KOH Ba(OH)2 Ca(OH)2 (NH4)2SO4 Ba(NO3)2 Na2CO3 Al2(SO4)3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者铵根离子)和酸根的化合物。
1.电解质的导电性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
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①强碱和盐等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是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能导电。
②酸在固态或液态(熔融状态)时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不能导电,如液态HCl、H2SO4等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的作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能够导电。因此,电离是导电的前提。
电解质的电离及其导电性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总数越多,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例] 某100 mL溶液中含H2SO4 49 g,加入下列物质,溶液导电性增强的是( )
A.85.5 g Ba(OH)2 B.100 mL水
C.23 g酒精 D.71 g Na2SO4
[溶液导电性解题思维模型]
答案 D
总结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化合物分类所得到的结果,分类的依据是化合物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学习时注意把握三点:
(1)物质导电与电解质的关系,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任何状态下都能导电。
(2)电解质是自身可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
(3)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化学课堂欢迎你
其他内容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