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16气温有多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16气温有多高(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07 09:3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气温有多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推测——证实——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2.正确使用温度表,掌握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能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正午。理解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3.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关注与自然有关的问题。
重点:通过观测记录,知道同一时间不同条件下的气温不同;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难点:正确认读温度。
一、课前谈话,活跃气氛
1.谈话:首先我来问几个问题,如果你认为符合你的特点,那么请你把手举起来。
(1)
谁最认真?
(2)谁最爱发言?
(3)谁最爱观察?
【设计意图】以小游戏的形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并能让他们继续保持并发扬自己的优点。
2.谈话:我们班同学不仅很优秀而且很自信,那么在今天的这节课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定会更棒.
3.上课,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近来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同学把厚厚的棉袄都脱下来了,为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
2.谈话:单纯用高低或冷热来描述天气是不准确的。老师这里有一则天气预报,是关于这几天的。谁能做一名小小天气预报员为大家准确的播报一下这几天的天气情况?
3.学生参与播报的活动,教师适时予以评价。
【设计意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已经学习了有关天气的知识,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知识的趣味性,又复习了有关天气符号的知识。
4.谈话:为什么气象站的工作人员能知道这几天的气温并告诉我们呢?他们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我们自己能不能测量出来周围环境的气温呢?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现在教室里的气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气温的知识。(板书课题:气温有多高,学生齐读。)
三、仔细观察,学习使用温度表
1.介绍温度表的结构,利用实物和课件同步讲解温度的读法与写法。(课件出示温度表的示意图。)
(1)讲解:温度表,也叫寒暑表。平时温度表是挂在墙上的,拿在手上怎么拿呢?谁来示范一下啊?(演示拿住顶头或两边)又怎么看呢?这上面有两个字母:C、F,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2)讲解:温度表的上面有两排刻度,左边的刻度称为摄氏度,跟我读“摄氏度”,它的写法是℃。右边的刻度称为华氏度,用℉表示,它只在美国应用。而我们通常使用的都是左边的摄氏度。谁知道为什么把它称为“摄氏度”呢?(学生汇报、板书)
(3)讲解:摄氏度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通用,是应用最广泛的。1摄氏度等于33.8华氏度。温度表依靠的是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它的底部中间有感温泡,不同的温度表里面装有酒精、煤油、水银等液体,遇热便会沿着水银柱或酒精柱上升。
(4)谈话:请你们拿出温度表。谁知道看温度表的时候该怎么看呢?(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我们在看的时候要平视刻度,再与左边的数字对照。看一看,此时温度表上的温度是多少呢?怎么写呢?老师请两名同学把你观察到的数写在黑板上。
(6)学生讨论、汇报并练习:先写数字,在数字右上角画一个空心的小圈,小圈后写一个大写的C,即℃。
2.学生交流自己内化了的读写方法。
3.谈话:把温度表的感温泡握在手里,读一读温度表上会呈现出来的最高温度,并练习读一读、写一写。(学生自主练习)
4.谈话:老师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这样一则天气预报:2009年1月20号,铁岭,小雪转晴,北风5-6级,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1℃,那么谁能告诉我,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课件出示)
5.小组讨论,引出“零下”的概念。
【设计意图】利用天气预报的形式引出“零下”的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并且易于掌握。
6.小结:我们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比这个温度高就是零上,比这个温度低就是零下,但是用汉字表示太麻烦了,人们就发明了“-”,也就是减号,把它放在温度的前面表示负数,如-10℃,就表示零下10摄氏度了。
四、测量教室里不同位置的气温。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温度表的使用方法,那么请大家推测一下,在我们这间教室的不同位置,比如有阳光的地方和背阴的地方,开窗的地方和没有开窗的地方,空中和靠近地面的位置,这些地方的温度会不会一样呢?我们先来预测一下,然后把预测的结果填在记录单的相应位置。
(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单)
2.学生猜测并商量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这一学习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观测地点,并对自己即将展开的测量活动进行预设,提高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
3.谈话:究竟阳光下、背阴处,通风处与背风处的气温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就来实际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4.分组活动:分别测量室外阳光下、室外背阴处、室内阳光下、室内背阴处、地面处及正常室温,并做好记录。
5.学生相互交流测得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互相讨论、共同交流得到结论,当学生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发自内心的。
6.小结:气温是个神奇的东西,室内与室外温度不一样,阳光下与背阴处温度不一样,低处与高处的温度也不一样。而且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也不一样呢!
7.指导学生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曲线图并得出变化规律。(课件出示)
8.小结: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早晚低,午后高,最高时并不是在正午12点,而是在14点左右。
9.谈话:同学们,全国的气温显然不会一样,气象站的叔叔阿姨们为了让全国人民尽早地知道每天的温度,他们就想出用百叶箱来测量。除了百叶箱可以测量气温,你们还知道有什么更先进的测量仪器吗?(气象卫星,出示气象卫星资料及观测到的云图。)
五、认识百叶箱(使用课件)
1.讲述:气象台在测量温度的时候,是把温度计放在一个白色的箱子里面,这种箱子叫做百叶箱。
2.播放课件,介绍百叶箱,并渗透标准化测量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这里通过认识百叶箱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标准化测量的意义,教师可通过课件和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深入追问,引导学生理解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六、活动拓展、丰富知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扩展)
1.课件出示:智慧小博士--南极冷还是北极冷?(学生讨论)
2.讲解: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
89.6℃,在北极的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的最低温度。南极的温度要比北极低20℃左右。
3.谈话: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小知识,请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全年平均气温最低地方——青藏高源的伍道梁(-
5.8℃)
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6.4℃)
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漠河(-
30.6℃)
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南海西沙(22.8℃)
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的伍道梁(5.5℃)
7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33℃)
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
183℃。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巩固了学生对温度的认读。
六、学以致用,回到生活。
谈话:今天我们和温度表成为了好朋友,不仅认识了它,还会看、会读、会写上面的度数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利用它来测量温度了。那么就请你用自己学到的测量方法,在课余时间里,每隔一个小时测量一下你家里的气温,并及时做好记录,然后回来与同学们交流、探讨。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严谨细致,只有这样才能测量出准确的数据,而且在下节课我们还要测量雨下的有多大,只有掌握了方法、端正了态度才能做好每一次测量。
【设计意图】知识是生活的提炼,生活又是知识活生生的再现。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回归生活,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解决问题,是最大的成就。
【板书设计】
气温有多高
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