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 7.5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 7.5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07 07:0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5 相对论时空观与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经典力学金字塔
牛顿
伽利略、第谷
哥白尼、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胡克、哈雷等
开普勒
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更是树立了人们对牛顿物理学的尊敬。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赞颂到:“如果一定要举出某个人、某一天作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我选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1687年出版的那一天。”
我们知道,如果河水中的河水以相对河岸的速度v水流动,河中的船以相对于水的速度v船顺流而下,则船相对于岸边的速度为
v合=v船+v水
这类表达式,称为伽利略变换,是牛顿力学,研究相对运动问题的基本原理之一。
如果有一艘飞船,相对地面以速度v0= 0.2c(c为真空中的光速)匀速运动,从飞船上,沿飞船前进方向,射出一束光,在地面上的人看来,这束光传播的速度是否应为 v =v0+c = 1.2c 呢?
1887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通过实验证明了,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这与牛顿力学中,不同的参考系之间的速度变换关系(伽利略变换)不符!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爱因斯坦假设:
①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 c 都相同
Einstein 对相对论的解释:
“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在一起坐一小时,你感觉只坐了一分钟,当你坐在火炉旁一分钟,就好象坐了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甲(车内):闪光同时达到前后侧壁
乙(地面):闪光先到达后壁
同时性是相对的
2、时间延缓效应
?t>t0,时钟变慢效应
?现实中v远小于c,故时间相差很小
?时间延缓是相互的
h
由此可见,时间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情况被称为:时间的延缓效应。
如果相对地面以v运动的某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t0,地面上的人观察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t,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如果有一根杆,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0,沿着杆的方向,以速度v相对杆运动的人测得杆长是l,那么l0与l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由此可见,空间距离也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情况被称为长度的收缩效应。
由上面两个式子可以知道,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和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都跟物体运动状态有关。这个结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反映的时空观称作相对论时空观。
时空相对性的实验验证
1971年,科学家将铯原子钟放在喷气式飞机中作环球飞行,然后与地面的基准钟对照.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符合的很好.这是相对论的第一次宏观验证.
1971年铯原子钟实验
将铯原子钟放在飞机上,沿赤道向东和向西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处后,分别比静止在地面上的钟慢59纳秒和快273纳秒。
实验验证
双生子佯谬
相对论的思想实验:有一对双生兄弟,其中一个跨上一宇宙飞船作长程太空旅行,而另一个则留在地球。结果当旅行者回到地球后,我们发现他比他留在地球的兄弟更年轻。
思考题
有一种基本粒子叫μ子,当它低速运动时,它的平均寿命是3.0μs,当μ子以0.99c的速度飞行时,若选μ子为参考系,μ子的平均寿命是多少?若以地面为参考系,μ子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分析:若选μ子为参考系,μ子的平均寿命为t1=3.0μs。
若以地面为参考系,μ子的平均寿命为:t2
事实上,到达地面的μ子,大多产生于距地面8km的高空,科学家们根据经典理论,可以计算出每秒到达地面的μ子个数。但这个理论数值小于实际观察到μ子个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由于时间延缓效应,对于地面观察者看来,μ子的平均寿命,已不是3.0μs了,而是约为21μs,在这段时间内,μ子可以飞行更远的距离,更多的μ子都能飞越8km的距离到达地面。因此,实际观察到μ子个数多于用牛顿经典理论计算的数值。
光速
同时
时间与空间
质量
经典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相对的
绝对的(不变)
绝对的
与运动无关,绝对的
与运动无关,不变的
相对的
与运动有关,相对的
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经典时空观 & 相对论时空观
小结
(1)相对性原理
两条基本假设:
(2)光速不变原理
质增效应
钟慢效应
尺缩效应
经典力学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量子力学
互为补充,互不矛盾,互不否定共同支撑起物理学科的骨架。
宏观低速
高速
微观世界
强引力
广义相对论
THANKS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