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纯种矮茎
纯种高茎
一、实验过程:
P
(杂交)
矮茎
F1
F2
高茎
×
高茎
(自交)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1表现出来的的性状——显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性状分离
孟德尔发现: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只表现出高茎性状。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1.定义法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2.性状分离法
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纯种矮茎
纯种高茎
一、实验过程:
P
(杂交)
矮茎
F1
F2
高茎
×
高茎
(自交)
F2性状分离比:
高茎:矮茎=3:1
孟德尔对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其结果也与茎的高度相类似。如下表:
性状
显性
隐性
F2之比
茎的高度
高:787
矮:277
2·84 :1
种子形状
圆:5474
皱:1850
2·96 :1
子叶颜色
黄:6022
绿:2001
3·01 :1
花的位置
叶腋:651
顶端:207
3·14 :1
种皮颜色
灰:705
白:224
3·15 :1
豆荚形状
饱满:882
不饱满:299
2·95 :1
幼果颜色
绿:428
黄:152
2·82 :1
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
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比例分离?
提出问 题
∶
3
1
277
787
自交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2
高茎豌豆
P
F1
纯种高茎豌豆
纯种矮茎豌豆
×
实验现象
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的? 难道矮茎性状消失了吗?
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
子二代出现3∶1的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
?
?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如D、d)。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3)配子中,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
(配子中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即D或d)。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如DD、dd、Dd)。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DD
矮茎
dd
P
F1
(减数分裂)
配
子
D
d
(受精)
Dd
高茎
2.遗传图解
×
高茎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假说内容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配子(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F1
Dd
配
子
D
d
D
d
Dd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 1
F2
F1代自交遗传图解:
高茎
高茎
×
D:d=1: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上述假设虽然合理地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但是并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
孟德尔知道:
也就是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的结果!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三、根据假说内容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预
测——进行演绎推理
1.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Dd
高茎
矮茎
dd
×
D
d
d
Dd
dd
测交
测交后代
配子
高茎
矮茎
1 : 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孟德尔用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 64株后代中,30株为高茎,34株为矮茎,比例接近1:1。
此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
____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______________,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成对存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离
不同的配子中
在,不相融合
13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一项是
( )
C
基因分离定律指的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
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验证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
属于推理内容
A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提出问题
解释问题
验证解释
得出结论
杂交实验
提出假说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材料选择
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假说内容
分析图解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内 容
适用范围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优秀课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