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问题探讨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也称为融合遗传。
讨论
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
粉色。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你的证据有哪些?
不正确。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色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会出现红花;
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融合遗传的观点曾在19世纪下半叶十分盛行。然而,在奥地利的一所修道院里(现捷克境内),孟德尔冲破了这个错误观点的“束缚”,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论。
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匈帝国(现属捷克)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外祖父是园艺工人)。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
1845年进入奥地利布鲁恩一家修道院。1851年被送往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
经过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遗传因子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基本概念
两性花: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如:豌豆
单性花:一朵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如:黄瓜、玉米
基本概念
传粉: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自花传粉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基本概念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提供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两性花可以自花传粉也可以异花传粉。
单性花只能异花传粉。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2、豌豆花大,容易进行人工杂交;
3、豌豆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4、种子保留在豆荚内,每粒种子都不会丢失,便于统计;
5、豌豆是一年生植物,实验周期短。
人工授粉过程
基本概念
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如:豌豆的花色、子叶颜色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遗传学常用符号及含义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父本
母本
自交
杂交
基本概念
正交与反交:在具有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
若将显性个体作为母本,隐行个体作父本的杂交方式称为正交;
那么将显性个体作为父本,隐行个体作母本的杂交方式称为反交。
杂交:同种遗传因子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同种遗传因子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植物体指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正交
反交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形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显形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的呢?
(2)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而子二代又出现矮茎了呢?
(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现象的思考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
{00A15C55-8517-42AA-B614-E9B94910E393}性状
F2的表现
显性
隐性
显性:隐性
茎的高度
高茎
787
矮茎
277
2.84:1
种子形状
圆粒
5474
皱粒
1850
2.96:1
子叶颜色
黄色
6022
绿色
2001
3.01:1
花的颜色
红色
705
白色
224
3.15:1
豆荚形状
饱满
882
不饱满
299
2.95:1
豆荚颜色(未成熟)
绿色
428
黄色
152
2.82:1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顶生
207
3.14:1
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交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
分离现象的解释
如何解释实验现象呢?
用当时的主流观点能否解释?
融合遗传:由父本和母本提供的遗传物质在子代细胞中完全融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亲本高茎豌豆DD、矮茎豌豆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子一代高茎豌豆Dd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成双 存在。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矮茎豌豆:dd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3.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 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1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表现型主要由基因型决定,同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基本概念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
高茎:矮茎=3:1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DD:Dd:dd=1:2: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1、根据假说演绎推理:
2、 测交实验结果验证假设: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
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测交后代
30株
34株
比例
高茎:矮茎≈1:1
测交结果与预期一致可证明:
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是Dd
F1产生D和d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配子
F1在配子形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假说——演绎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建立假说
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分离定律
得到证实,假设成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