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二 波(物理)
1、(2020·宁波)下列四幅图片都来自于课本,对它们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甲图实验中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
B.?乙图可以表示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压缩冲程
C.?丙图实验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条件
D.?丁图可以表示至今所建造的核电站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2、(杭州)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3、(·绍兴)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
甲图:向右移动滑片,若通过R1的电流增加a安,则通过R2的电流也增加a安????????
?B.?乙图:仍呈清晰的像,若物距增加b厘米,则像距也要增加b厘米
C.?丙图:加水液面升高,若小铁球受到的浮力增加c牛,则大铁球受到的浮力也增加c牛????????
?D.?丁图:保持天平平衡,若左侧增加d个钩码,则右侧也要增加d个钩码
下列实例与原理对应的是( )
?选项
?实例
?原理
?A
?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乘客候车时不能跨越高铁站台的安全黄线
?流体压强随流速增大而减小
?C
?用桨划水时龙舟前进
?杠杆的平衡条件
?D
?看到“科学试题卷”
?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传导
A.?A???????????????????????????????????????????B.?B???????????????????????????????????????????C.?C???????????????????????????????????????????D.?D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
C.????????????????????????????????????????????D.?
6、(2020·宁波)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________。(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
651510163830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__的成像情况。
在如图所示的“汽油机模型”实验中,厚壁有机玻璃圆筒内底装有两根与静电起电机相连接的放电针.
(1)将适量的汽油喷入筒内,用软木塞塞住筒口,摇动起电机.如果观察到放电针放电,汽油燃烧,软木塞被高温高压的气体________,即可模拟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________冲程.
(2)实验时若发现点火装置不能工作,可用火柴替代放电针.为了点燃圆筒内的火柴,可用________会聚太阳光使其燃着.
(1)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以0.5米/秒的速度垂直镜面向平面镜运动6秒后,像与镜面距离为________米。
(2)他通过另一平面镜看到A物体(如图),请在图示光线上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11、(温州)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辨别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
(1)夜晚的星空,人们观察到许多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与太阳一样,都是哪一类天体?________。
(2)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________。
(3)有些农业害虫具有与灯蛾相似的习性。农业上采用“灯光诱杀法”来杀灭这些害虫。与农药除虫相比较,灯光诱杀法有何优点?________。
12、(杭州)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如图是一种可以自由飞行、悬停的无人相机.如表为该相机的部分参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质量
0.24千先
机翼外壳材料
碳纤纬
额定功律
40瓦
额定电压
5伏
(1)已知该相机镜头的焦距为f,在正常拍射时,镜头与被拍摄物体间的距离u应满足________(选填“u>2f”、“f<u<2f”)
(2)该相机在一定时间内升离了50米,计算该相机在此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3)计算该相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14、(·温州)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如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
15、(2020·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________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__?。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16、(·杭州)在利用光具座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的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_______(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________。
17、(·绍兴)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出相应规律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答】A: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空气被抽出后声音越来越弱,描述符合实际,A正确;
B:乙图可以表示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压缩冲程,错误,应该是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是做功冲程,B错误;
C:丙图实验中外部有学生电源,线圈中已经有电流通过,所以研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情况,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错误;,
D:丁图表示的是核聚变反应,而核电站中主要是核裂变反应,D错误。
故选A
2、【解答】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日出的时候太阳还在地平面以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日出现象;而傍晚的时候太阳落到地平面以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太阳;如果没有了大气,则不会折射,看到日出,只有太阳升到地平面以上才可以,导致日出会延迟;而日落则会提前;
故答案为:C。
3、【解答】A、甲电路图是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增大,通过过两个电阻器上的电流都会增大相同的量;故A正确;
B、 由图可知,物距等于相距呈清晰的像时,u=2f;当物距增加b厘米时,u>2f,相距不变时也可以呈清晰的像,所以相距不用增加b厘米;故B错误;
C、 丙,加水升高液面时,大球排开的体积大于小球排开的液体体积,所以大球受到的浮力比小球大;故C错误;
D、 丁图中,左侧重力大于右侧,左侧力臂小于右侧;所以当左右各增加d个砝码时,肯定不会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解答】解:A、平静水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黄线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故B正确.
C、用桨划水时龙舟前进,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故C错误;
D、“科学试题卷”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传导神经冲动的是视神经,不是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传导,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人眼观察到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将光反射进人眼,人眼因此可以看到物体。因此作出光路图,光线从发亮的灯泡发出,照射到为发光的灯泡,反射进人的眼睛。
故选D
6、【解答】(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为小朋友在镜面前,所以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镜面后。
【答案】 (1)直线
(2)镜面后
7、【解答】图中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像距,由物距大于像距可知,物体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水透镜的焦距,所以应该抽水。
故答案为:缩小;抽水
8、【解答】(1)由第2次实验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8cm,第4次实验时物距为6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该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2)换用凸透镜后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成像在光屏的前方相当于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可知模拟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1)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2)近视眼或近视。
9、【解答】解:(1)将适量的汽油喷入筒内,用软木塞塞住筒口,摇动起电机;当放电针放电时,汽油燃烧,圆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对软木塞做功,软木塞被高温高压的气体冲出,而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因此该实验可模拟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做功冲程.(2)因为凸透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为了点燃圆筒内的火柴,可用凸透镜或凹面镜会聚太阳光使其燃着.
故答案为:(1)冲出;做功;(2)凸透镜或凹面镜.
10、【解答】(1)根据v=st得:s=vt=0.5m/s×6s=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5m-3m=2m,则你与镜面的距离也是2m;
(2)A物体反射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所以A反射出的光线是入射光线,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反射光线,则绘图如下:
。、
故答案为:(1)2;(2) 。
11、【解答】(1)太阳为恒星,星星与太阳一样,故星星为恒星。
(2)由图片分析可知:灯蛾飞行时的飞行路线跟光线呈一定角度,而火发射的光源并非平行线,而是以火为中心向四周发射的光线,因此灯蛾最终会飞向火。
(3)灯光诱杀法,由于不使用化学药品,故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1)恒星;(2)灯蛾飞行的路线总是跟光成一定角度(小于90),而“火”发出光线非平行线,因此最终“灯蛾扑火”;(3)无污染环境(其它合理均给分)
12、【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应为:先延长AB,然后做C点关于AB延长线的对称点C';然后链接OC',并标出放射光线的方向;再连接C点和反射点,并标出光线方向。
故答案为:
13、【解答】解:(1)由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2)相机的重力G=mg=0.24kg×10N/kg=2.4N.
该相机在此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W=Gh=2.4N×50m=120J.(3)由P=UI可得,该相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 =8A.
答:(1)u>2f;(2)该相机在此过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为120J.(3)计算该相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8A.
14、【答案】 夏天,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因此彩虹的上边缘可能呈红色,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15、【解答】(1)由图可知,U=15cm,V=30cm,U (2)由(1)可知,f<15cm<2f ,V=30cm>2f;所以7.5cm2f,f (3)由图甲可知,像向上移动,所以可以把蜡烛向上移一段距离、光屏上移、透镜下移均可;故 ①③ 符合题意;
(4)图乙是两次会聚成清晰的像,因此去掉一个凸透镜后光线的偏折减小,所以物体要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即可;
故答案为:(1)放大;(2)45;(3) ①③ ;(4)远离。
16、【解答】(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的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61.00cm-51.00cm=11.00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在通过向前和向后移动光屏观察像像的位置中可能出现误差。
【答案】 (1)会聚;11.00
(2)像距;在通过向前和向后移动光屏观察像像的位置中可能出现误差
17、【解答】(1)该实验的正确步骤为:
C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 B:B′; C:C′。
那么正确的顺序为:CDBA;
(2)骤A的实验目的是: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多次实验,便于得出普遍规律;
(3)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进行的处理为:将AA'、BB' 、CC'连线,标明垂足,并分别注明测量数据;
得到的规律为: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答案】 (1)A,B,C,D
(2)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多次实验,便于得出普遍规律
(3)图合理(将AA,、BB, 、CC,连线,标明垂足,并分别注明测量数据),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