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六讲:透镜和视觉 同步一讲一练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六讲:透镜和视觉 同步一讲一练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08 11: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科学下册 一讲一练
第二章 第六讲:透镜和视觉
讲一讲
1、透镜的类型
种类
定义
图示
应用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43815-3175
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40640-642620
近视眼镜
2、凸透镜光路特点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
(2)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
平行过焦点
过焦反平行
经心直传去
17145-332740
21590-332740
22225-317500
3、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1)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2)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3)正立或倒立:像和物体上下左右均致是正立的像;像和物体上下颠倒、左右互换为倒立的像。
(4)实像与虚像
项目
实像
虚像
成因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表现
能被光屏承接。
不能被光屏承接。
实例
照相机成像、投影仪成像、小孔成像等。
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等。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图例
无限远
像物异侧,v=f
成一点
——
u>2f
像物异侧,2f>v>f
倒立、缩小、实像
-2588895-11430
u=2f
像物异侧,v=2f
倒立等大、实像
-2626995-1270
2f>u>f
像物异侧,v>2f
倒立放大、实像
-2626995-12065
u=f
不成像
-2646045-11430
u像物同侧,v>u
正立、放大、虚像
-266509548895
322135515049551028601320805、眼球与折光系统:
(1)眼睛
人的眼睛由晶状体、睫状肌、角膜、玻璃体、视网膜等结构组成。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2)工作原理
眼睛的睫状肌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63055547625384048066675
(3)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6、虹膜的作用: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418719073964807、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
原因
矫正
近视
成像在视网膜前
佩戴凹透镜
远视
成像在视网膜后
佩戴凸透镜
练一练
1、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对镜片的操作是(??? )
A.?近视眼,注入液体?????????B.?近视眼,抽出液体?????????C.?远视眼,注入液体?????????D.?远视眼,抽出液体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同学们用盛水的气球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他们将水球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小的亮点,估测亮点到水球侧端的距离d。正常水球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球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球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电影3D《2012》中,有四大末日预言,近视的同学也要戴3D眼镜观看,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该同学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动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成像???????D.?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5、“停课不停学”,小金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呈放大的像,小的一头呈缩小的像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设备角度: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6、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过度使用也会影响健康。

(1)青少年若长期用手机浏览文字、视频等相关信息,会使眼球的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图甲中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光刻机是制造手机芯片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当将掩膜向上移动时,此时若在晶圆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晶圆应向图乙中的________的方向移动(填字母)。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答案解析:
1、【解答】根据乙图可知,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即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那么为近视眼。如果要使光线的交点后移到视网膜上,就要使光线发散。由于凸透镜的凸度越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因此此时需要减小镜片的凸度,即向外抽出液体,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解答】白纸上出现的亮点就是水透镜的焦点,而亮点到水球侧端的距离d就是焦距,因此正常水球的焦距是8cm,相当于正常眼睛。图乙的焦距13cm>8cm,说明这时水球的凸度比正常水球小,相当于晶状体偏薄,模拟的是远视眼。图丙的焦距5cm<8cm,说明这时水球的凸度比正常水球大,相当于晶状体偏厚,模拟的是近视眼,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因此①为近视眼;
要看清物体,必须使焦点后移到视网膜上,即让光线发散,应该用凹透镜矫正,因此③为近视眼的矫正。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解答】A.因为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蜡烛越烧越短,相当于火焰向下移动,那么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故B错误;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成像,只是成的是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蜡烛靠近凸透镜,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A.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实像,故A错误;
B.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像,故B错误;
C.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离镜头近的物距小,则像距大像也大;离镜头远的物距大,则像距小像也小,故C正确;
D.如果作业本本身亮度不够,即使将摄像头擦得再干净,拍出来的照片也是暗的,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1)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因此图甲中可以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的是②;
(2)根据乙图可知,掩膜相当于物体,晶圆相当于光屏,如果掩膜向上移动,那么相当于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像距减小,即晶圆向图乙中的a方向移动。
7、【答案】 0.05;变小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当物距为10cm时,像距也是10cm;根据u=v=2f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cm,因此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焦距5cm,即在0.05m以内;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由于u>f,所以凸透镜成实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因为物距增大,所以像的大小变小,像距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