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7 07: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猜一猜:什么动物小时候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老了三条腿走路?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说一说:
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人类起源于哪一类动物?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大致是怎样的?
想一想 议一议
猴和猿的主要区别
第四节
本节目标:
1.知道人猿共同的祖先和证据
2.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猩猩
白颊长臂猿
云南长臂猿
说一说: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参考70页]
推测: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可从运动方式、捕食、生活方式等想象)
想一想: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人类进化图
说一说:森林古猿是如何向人的方向发展的?[可从环境的变化、运动方式的改变、工具的使用、脑容量的变化、语言的产生等方面思考]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 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 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发展)
1、环境的变化(地形、气候)
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得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2、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主要证据——化石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3、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
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4、小结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地面生活
制造工具
大脑发达
语言交流
社会文明
使用工具
直立行走
5、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因素: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
工具、火的使用和产生语言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练习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黑猩猩 B、猕猴 C、猩猩 D、金丝猴
A
2、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 )
A、袁隆平 B、达尔文 C、施莱登 D、罗伯特·虎克
B
3、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 )
A、猩猩 B、金丝猴 C、长臂猿 D、森林古猿
D
4、下列有关人类与类人猿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B、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D、两者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C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5、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
A、制造工具 B、使用火 C、产生语言 D、使用工具
A
6、古人类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是由于:( )
A、直立行走 B、语言的产生
C、火的使用 D、工具的使用
B
7、你认为古人类最先制造的工具是:( )
A、骨器 B、瓷器 C、石器 D、以上都不是
C
4.人类与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
A.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B.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D.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5.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上生活的原因是( )
A.为了换环境
B.由于流星撞击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为了扩张领地
D
C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自己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合本节课,应如何理解?
人类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那么,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大猩猩等类人猿正面临灭绝的危害,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