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历史教学要有人文学科的情怀与底蕴。培养学生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即运用唯物史观、构建时空观念、利用史料实证、进行历史解释、塑造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并非是割裂的,而是统一于一节完整的历史课之中,在交错进行中不断启发、感染学生,所以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是带着一些有温度的情感推进的,每一个环节呈现的资料多样化,有感染力,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体悟、合作、展示,师生之间形成情感的流动,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培养情感。
二、教材分析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它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是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认识的结果,也是对20世纪下半期越来越明显的世界潮流的高度概括。本课主要介绍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形成背景、相互关系、重要力量及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体现和平与发展的趋势、解决和平与发展提出的任务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应该看到,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不懈的努力,尤其需要借鉴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强调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课改后的内容更加贴近国际变化与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时俱进,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与影响力。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4个班,每个班有30人左右,生源质量在区内属于中等,他们在初中阶段所打下的学科基础比较一般。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学生会有史料理解方面的困难,听课习惯、学习方法上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比较注重教学材料的取舍,贴合现实生活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中,我更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有分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达到活跃课堂、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另外,学生们都是零零后,成长在和平的年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时期,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对于他们生活的冲击是明显可以感受到的。所以本节课的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很容易通过情境的创设、史料的铺垫,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一)学生能够自主梳理教材内容,理解和平、发展的基本概念,同时能够运用教师给出的补充材料,在有一定跨度的时空背景下,论从史出,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二)通过具体的史料和恰当的问题设计创设历史情境,如通过介绍索马里海盗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帮助学生能够站在历史的现场去理解和感悟问题,逐渐形成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辩证地看待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等。
(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与中国人民曾经历过的屈辱与不幸的历史是联系在一起的。吸取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要坚定对和平事业的热爱,理解中国的“和”文化对于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独特价值,致力于面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素质的养成,放眼世界,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2、难点:霸权主义的危害,以及中国秉持的合作共赢理念对于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独特价值。
六、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法、史料阅读、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本课教学中,“对话教学”贯穿于学习历史、思考历史的全过程。选取真实的历史材料及细节为载体,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聚焦有方法、有情境、有温度、有高度的课堂打造,力求让学生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去主动学习、交流和探究。
2、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教材和补充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合作探究与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融为一体。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述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即和平与发展。教材首先阐释了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及其深远的历史背景,然后分析了和平、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后,概述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创设了几个非常具体的情境,如索马里海盗问题、中国的亚丁湾护航等,学生很好地实践并运用了自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并且从补充史料中学会了恰当地提取有效信息,课堂生成有精彩的表现。在学生的充分探究、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得到提升之余,情感的渗透也比较到位,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也能够深切地为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大国作为感到骄傲和自豪,有助于世界公民素养和眼界的培育。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是2004年中国赠送给法国的礼物,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请同学们观察这座雕像,远看像是什么汉字?又像什么字母?
由此进一步推测,这个雕像(如右图)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回答,似是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其意蕴是 “和平”。
教师总结,这种中文和西方文字的有机融合,表达了中法两国人民渴望和平,祝愿世界和平永存的共同愿望,和平与发展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由此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图片更加直观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开门见山,点题。导入效果好。
第一部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的含义:
和平:是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关系人类的命运走向。
发展: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关系人类的生存品质。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握时代脉搏,及时调整了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右图为1985年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由日本访华团。
邓小平审时度势,高屋建瓴,阐述了当今世界有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这是人们总结无数的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也是对20世纪下半期越来越
明显的世界潮流的高度把握。
2、为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1)学生活动实录一: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惨痛的教训。然而二战结束以后,世界仍不太平,如冷战中的“热战”,阿富汗战争,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那么,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和自己的思考,你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还会打起来吗?历史会重演吗?
学生1:会,因为当下的国际局势在某些地区比如中东,可以说是剑拔弩张,战争不断升级上演,中美关系也是扑朔迷离,中美贸易战还没有尘埃落定,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大的世界战争未必不会出现。
学生2:不会。因为战争本质上是为了争夺和分配利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领土、资源、人口的争夺,当时的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对这些资源的需求是最高的,而战争是获取这些东西的最可靠手段。而且当时没有合理的国际秩序和机制来化解这些矛盾,所以战争保爆发。反观今天的国际社会,国际金融和贸易规则不断完善,利益的攫取也可以通过非战争的手段来获得。
学生3: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因为当代国家之间的战争常常是没有硝烟的,比如科技战、贸易战,诉诸武力的方式会出现两败俱伤的结果。而且多个国家都拥有核武器,国际社会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核威慑、大国之间的制衡,加上科技发展,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人类发展很多问题得到解决,世界大战目前不会发生。
教师总结:世界局势的变化——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设计意图:选择可靠、贴近、有针对性的材料能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亲近历史,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增强教学效果。
(2)从现实的角度讲:战后一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而且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力量来自于民众。出示图片,世界各国民众的反战示威游行。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
让学生说说自家的汽车品牌,现在很难
找到一辆完全在某一个国家生产的汽车,借
着学生已经学习的“经济全球化”这个问题,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利益的一体化,也是维持
世界范围内和平的重要因素。
教师补充:全球性的问题解决如臭氧层
破坏、全球变暖、海洋污染等等,都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
教师总结:和平与发展之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历史因素 (1)两次大战、冷战、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2、时代要求(1)维护、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2)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3)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口、环境等)的需要。
过渡:“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
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3日)?。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一个根深蒂固的信仰,更是人类世代追求不息的理想。然而,我们还在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困难和问题依旧重重。
第二部分: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教师给出材料:
(1)近几年索马里海盗抢劫记录:1、2008年11月,劫持沙特“天狼星”号油轮,船上载有价值一亿美元的200万桶石油,25名船员被绑架,索要赎金一千万,震惊全球。2、2008年,索马里海域发生海盗袭击事件125起,45艘船被劫,全球共支付赎金1.2亿美元。3、2009年,袭击事件增加到214起,47艘船只被劫,占到全球几乎一半,全球支付赎金1.5亿美元。4、2010到2011年,绑架人质和勒索赎金事件曾高达每年100余起。但是这类事件从2012年开始逐年减少,连续三年都未再发生大的绑架勒索事件。
(2)右图为索马里地理位置图示。
(3)介绍索马里的发展历史:索马里的昨天充满梦想——近代遭到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的殖民——20世纪末国家内乱、民不聊生、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干涉内政等。
2、学生活动实录二:以世界关注的索马里海盗问题为例说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师问:战乱不断,经济落后,海盗横行之间是什么关系?
(1)学生1:战乱不断导致社会动荡、基础设施破坏,经济发展滞后。而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没有保障,教育滞后,就业困难,最终导致一部分人以海盗为生,甚至愈演愈烈。所以三者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学生2:战乱导致贫穷,贫穷滋生海盗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反过来使得社会发展更加混乱,甚至有外国势力的介入等等,加剧了地区的动荡。
教师问:通过对索马里历史的解读,和平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3:战争只会破坏社会生产力,而只有发展经济,才能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才能真正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和平。
学生4: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给出小练习: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B?)
①只要经济得到发展,世界就一定能够和平??②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各国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④和平与发展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贫富差距悬殊是诱发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这说明(?B??)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B.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C.和平与发展相互决定????????D.不能将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混淆
(2)教师给出材料,如右图,提问,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学生5:贫富悬殊,地区冲突,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世界性的疾病蔓延等。
??教师补充:2014年统计,1%的人口掌握着40%的财富,说明全世界的南北差距、贫富分化非常严重。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就没有世界和平,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繁荣?。
???
(3)教师给出右图:通过观察能看出当今世界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学生6:霸权主义。
教师进一步解释:霸权主义是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其实质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在当代,由于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霸权主义越来越隐蔽,如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附加种种政治条件;违背公认的国际公约和国际关系准则等。此处可以补充强调教材,P145美国单方面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行为,帮助学生理解“霸权主义”的含义及危害。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就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设计意图:通过索马里海盗问题、这样一个鲜活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学以致用,开始意识到“战争与和平”的关系,问题关系到所有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每个个体的命运和全球文明的兴衰荣辱。
3、学生活动实录三:亚丁湾护航——大国担当的生动诠释
教师给出材料:据2017年新华社报道,希腊商船“西基诺斯”号、巴拿马商船“海王星”号宁可等上两三天,也要让中国军舰护航;不少外国商船甚至从“国际推荐通行走廊”驶过来,申请加入中国海军护航的队伍;一些来不及申请的外国商船干脆尾随中国海军舰艇航行……目前,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累计安全护送中外船舶约6400艘,国际社会好评如潮。
教师补充:亚丁湾护航,是中国的舰队保护航行在该海域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保护_?????????é??è????????_等世界组织运送,以及_???é????????_物资船舶安全。通常护航编队在结束护航任务后,还会对一些航线沿岸国家进行以加强双方军事合作为目的的舰艇访问活动。
教师提问:这则材料给你什么启发?
学生1:中国海军是好样的,是各国商船值得信赖的保护伞,体现了国力的强大。
学生2:我很激动,也很自豪,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学生3:中国的亚丁湾护航,是中国应对国际事务的一种姿态,中国有担当,中国不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美国的霸权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
学生4:中国是世界和平主义的坚决拥护者,中国用实际行动维护了世界和平,做出了表率。
设计意图:材料有冲击力,贴近现实生活,与美国的霸权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在比较中可以更好地体会中国处理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立场,同时可以较好地衔接下一部分内容。
教师总结过渡: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出色,中华民族向来倡导“和为贵”“协和万邦”,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和气度。而这种文化特色也决定了中国在和平与发展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政策。
第三部分:中国智慧——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1、教师出示材料:从1990年邓小平在《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中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认识,到2000年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再到2008年胡锦涛发表《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再到习近平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历任以及现任的国家领导人,他们的讲话反映出中国什么样的理念?
学生1:拥护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学生2:合作才能共赢,积极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学生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很有高度的设想,打破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隔阂,把人类看做一个整体,有利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与长久的和平。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背后体现的文化原因分析:
中国文化的内核中有一个重要的因子是“和”,以和为贵,和谐共存。和,体现的是中庸文化,从哲学上讲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政治理念与国际事务的参与中,体现出了一种包容、共存、和谐的精神。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贡献出的中国智慧,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体现。
3、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下,中国作出了哪些努力?教师出示右侧2张图片,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实录四:根据图片说一说,中国为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1:图中有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也是常任理事国。它的职能是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促进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2:图中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这三个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经济领域的,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等。中国在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
学生3:图中还有两个与中国有密切的组织,G20和金砖国家组织。G20二十国集团涵盖了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几个国家,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中国是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国,2017年的峰会也是在中国举办的,10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从12%提升到23%,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贡献达到50%,金砖组织为的是促进各国文化和文明的互学互鉴,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理解。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并且通过具体的事例,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和维护和平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4、新时代的高瞻远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师给出右边的图示,插入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其时代价值深远而长久的。
设计意图:视频资料有冲击力,引领学生感悟历史,体验历史的凝重与时代的脉搏,对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有自豪感,引导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
第四部分:结语
往者不可谏——战争没有赢家,文明没有优劣,地球没有替身。
来者犹可追——和平与发展是历史时代的呼唤,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是不懈追求的目标。
九、教学评价设计
1、设计一个网上虚拟纪念馆,展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人士的事迹,自行设计解说词和图片。
2、根据这节课的学习与体会,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告诉我们的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