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7 08: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5550010642600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本课是部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概况。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及日德兰海战的概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识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
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2.难点:正确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些特点?对!新式武器的使用和战争的破坏性。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结果如何?战后的国际秩序有何变化?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有哪些?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
自主学习
1.背景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枪杀,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图片情境


合作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一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史料二 “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思考:(1)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
(2)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分析这种局面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取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英德之间的矛盾尖锐,以及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成为世界战争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与主要过程?
自主学习
1.战线
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2.过程
(1)第一阶段:1914年,德国进攻法国,主张“速决战”,马恩河战役中德国失败,“速决战”计划破产;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3)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图片情境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一战的原因和结果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如何?如何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主学习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
(1)各国关系及领土、军备问题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图片情境

自主学习
(2)国际联盟
①成立国际联盟,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图片情境

自主学习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合作探究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史料一 

史料二 1919年6月《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被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后,他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思考:(1)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史料一中图1、图2各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哪些矛盾?
(2)史料二中福煦元帅对《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说明他持这一态度的理由。
提示:(1)图1反映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图2反映了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还包含: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2)态度:担心。理由:《凡尔赛条约》具有掠夺性,必然招致德国的不满和报复。史实:德国要支付巨额赔款(或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凡尔赛体系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
②该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③该体系具有反动性。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维持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④该体系具有不全面性。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
(2)评价
①进步性: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地区的矛盾,有利于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成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繁荣局面的基本前提。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的方式,相对于同盟竞争和军事对抗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②局限性:由于没有公平原则,凡尔赛体系不仅没有使许多旧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还滋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该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