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7 22: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行土地改革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获得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生政权。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4.
八(1)班周宁同学想要了解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相关问题,下面哪部文献最适合他参考(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材料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B.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开始了调整国民经济
D.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6.
刘少奇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因为土地改革(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7.
下列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最准确的是(

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④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某同学翻阅历史资料,发现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0%。原因是(

A.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9.
“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精神上对土地的依赖。关于建国初,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10.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抗美援朝的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11.
下列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完成后,由土地私有制变为了土地公有制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改革完成后,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
D.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12.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图宣传图片共同反映的信息是(

A.工业化开始起步
B.提高了国际地位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以阶级斗争”为纲
13.
1952年,湖南省在春耕开始以后,根据丰产的要求,开展了热烈的、空前的春季积肥运动。全省还普遍地开展了改良品种等评比活动,而且有许多翻身农民创造发明和改良了农业生产工具。这些活动体现了(

A.抗美援朝激发了农民的爱国拥军热情
B.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初步显成效
D.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成就斐然
14.
自1950年冬起,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到285.2公斤,这表明(

A.土地改革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B.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
C.我国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D.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15.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下列对该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16.
据统计,195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48.5%,三年中农业总产值的递增率均在14%以上。以上史实直接说明(

A.农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改革推动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C.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改革使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17.
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与农民实现“这个梦想”反映了同一事件的诗句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两弹一星腾空起,五洲敬仰东方红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农民作主真豪气,土地革新犹可忆
18.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全国大陆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开始
C.土地改革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D.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变革
二、非选择题:
19.
阅读下列材料: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进行的各项工作,都应当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并为它服务。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请完成:
(1)材料中的“土地改革”是何时开始的?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于何时?
(2)请结合材料回答这次土地改革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3)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意义?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三: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分析1950年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的是哪部法律制度?
(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知,土地改革主要在哪些阶层中进行?
第3课
土地改革
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B
A
C
B
A
D
C
A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C
C
B
B
C
B
D
D
二、非选择题:
19.
(1)1950年;1952年底。
(2)背景: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目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
20.
(1)由封建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3)地主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