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7 15:2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酶的作用和本质
选择题、非选择题
3—6
酶的特性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难点
对酶概念的剖析
验证酶特性的实验分析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实验设计
核心知识点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
酶的概念剖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
2.
酶的作用
酶具有催化作用,可使细胞代谢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在适宜的条件下,酶可以在细胞内、细胞外、生物体外起作用。
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问题探究:是不是酶可以催化任何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反应速度?
提示:酶只能催化允许进行的反应,并且酶只能加快反应速度,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点,例如:酶的催化可以使产物达到的最大量的时间缩短,如图所示。
在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怎样变化?
提示: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因此酶可以循环使用。
易错点拨:关于酶的7个易错点
项目
正确说法
错误说法
产生场所
活细胞(不考虑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产生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或可来自食物
化学本质
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蛋白质
合成原料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只有氨基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细胞核等
只有核糖体
作用场所
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内、体外发挥作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
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
作用
酶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3.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
(1)实验流程:
问题探究:如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分析如下曲线:
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怎样的化学反应过程?
提示:分别代表无催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使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能量上使用无机催化剂和酶的差异是什么?
提示:两者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2)变量分析
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在实验设计时把握单一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以确保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荡等)。要注意使自变量可控制、因变量比较好检测,并尽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的实验变量分析:
问题探究:对探究镁是不是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的实验进行变量分析?
提示: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加入完全营养液的为对照组,加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的为实验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镁元素,因变量是培养植物的生长状态,无关变量为植株的生理状态、溶液的多少、培养的时间等。
(3)对照实验
在实验中,除自变量外,无关变量保持一致,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未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其他为实验组。若只有实验组,则形成相互对照。
4.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连一连)
问题探究:在毕希钠的实验中缺乏对照,应该怎样做呢?
提示:将酵母菌分为两等份,一份直接加葡萄糖,另一份研磨、过滤后再加葡萄糖,可根据最后的结果得出两种做法的效果是一样的。
在萨姆纳的实验中,如何证明得到的结晶是脲酶?如何证明脲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提示:利用脲酶可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的特点进行证明;若证明脲酶是不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的特点进行证明。
例题1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都经过细胞膜分泌出去②酶既可以在体内合成又可来自食物③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④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的活细胞中⑤酶不仅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还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等许多重要功能 ⑥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数量不发生改变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其多数为有机物,少数为无机物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③④⑥
D.
③④⑥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作用和本质,难度较大。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并不都经细胞膜分泌出去,有许多酶在细胞内起作用,①错误;酶只能在体内合成,从食物中摄取的酶会被消化系统消化掉,②错误;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③正确;同一种酶可存在于不同的活细胞中,比如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④正确;酶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没有其他功能,⑤错误;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数量不发生改变,酶可以反复利用,⑥正确;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⑦错误,C正确。
例题2
下表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步骤
试管编号
a
b
c
d
加入试剂
3%H2O22mL
3%H2O22mL
3%H2O22mL
3%H2O22mL
反应条件
常温
常温
常温
0℃
蒸馏水
FeCl3溶液
肝脏研磨液
煮熟的肝脏研磨液
剂量
2滴
2滴
2滴
2滴
观察气泡产生
A.
在该实验中,产生气泡最快的试管是b号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但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C.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和用量、观察时间等
D.
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与过氧化氢相关的实验以及变量分析,难度较大。c试管中的催化剂是过氧化氢酶,且温度适宜,催化效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产生气泡最快,A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也可以在细胞外或生物体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B错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多种,如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观察时间等,C正确;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核心知识点二:验证酶特性的实验分析
1.
酶具有高效性
(1)同种化学反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曲线模型:
问题探究:衡量酶高效性的方法有什么?
提示:等量的酶和无机催化剂催化同一反应相同时间内生成物浓度的高低;催化等量的底物分解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
2.
酶具有专一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物理模型、曲线分析及解读
(3)实验: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通过同种酶不同底物的设计实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相应的物质水解。
问题探究:该实验是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能否用碘液呢?
提示:不能,因为蔗糖以及蔗糖的水解产物都不能与碘液发生反应。
还可以怎样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提示:选择不同的酶和同一底物,如选择淀粉酶和蔗糖酶,底物为淀粉或蔗糖,通过斐林试剂检测水解产物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思考:
甲、乙两种酶的化学本质分别是什么?说出判断依据。
提示: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则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乙酶为蛋白质。
乙酶活性改变的机制是什么?其活性能否恢复?
提示: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这种活性的改变不可逆转,故无法恢复。
欲让甲、乙两种酶的变化趋势换位,应加入何类酶?
提示:RNA水解酶。
3.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温和(或适宜的范围)条件进行的。温度和pH都影响酶的活性。
(1)温度
(2)pH
问题探究:保存酶时温度是在低温、高温还是最适温,pH是过酸、过碱还是最适宜的条件下?
提示:低温,抑制酶的活性。温度适宜时,酶的活性恢复。pH在最适宜的条件下。
例题1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C)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说明B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
B.
在t1时刻将A组温度提高10°C,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C.
在t2时刻降低C组温度,将使C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
D.
在t3时刻B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对酶催化效率的影响,难度较大。分析曲线图可知:在B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酶的活性最高,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但不能说明B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A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可能会加快,B正确;据图可知,在t2时刻,C组(60°C)酶已经失活,降低C组温度酶的活性也不会提高,故曲线不会上升,C错误;在t3时刻B组曲线不再上升,原因是反应物已经反应结束,D错误。
例题2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具体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
5%的唾液1
mL。

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
5%的淀粉液2
mL。

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
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5.
60、6.
20、6.
80、7.
40、8.
00。

将1~5号试管均放入37
℃温水中恒温水浴。

反应过程中,每隔1
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
1
2
3
4
5
pH
5.
60
6.
20
6.
80
7.
40
8.
00
颜色
++

橙黄色

++
注:“+”表示蓝色程度。
(1)实验设计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选择37
℃恒温的理由是____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的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酶的活性37
℃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催化温度(2)淀粉已经完全分解(3)适当稀释唾液(4)将步骤③移到②之前
解析:本题以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实验分析,难度较大。
(1)根据表中信息,因变量是酶的活性(具体指标为颜色变化);温度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过程选择37℃恒温是为了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且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2)从实验表格中的结果可以看出,pH值在6.
80时最先变为橙黄色,说明淀粉已经被完全水解,而其他pH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蓝色,即淀粉未完全水解,因此6.
80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宜pH值;
(3)反应速率较快时,可对唾液加水稀释,从而减慢反应速率;
(4)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先设置不同的pH,再加入反应物,否则未达到设定的pH就已经发生反应,因此,为保证实验是在预设条件下发生的,该同学的操作应将步骤③移到②之前。
核心知识点三: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1.
用“试剂检测法”验证酶的本质
实验设计方案: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待测酶溶液
已知蛋白液(等量)
试剂
分别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现象
是否呈现紫色
呈现紫色
结论
呈现紫色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否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
问题探究: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验证酶的本质呢?
提示:蛋白质水解法,即使用蛋白质处理,观察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2.
用“对比实验法”探究或验证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1)探究酶的高效性
①设计思路:通过将不同类型催化剂(主要是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②设计方案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等量的同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
等量的无机催化剂
现象
反应速度很快,或反应用时短
反应速度缓慢,或反应用时长
结论
酶具有高效性
(2)探究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
②设计方案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来源:Z
xx
k.
Com][来源:]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同种底物(等量)
与酶相对应的底物
另外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
另外一种酶
同一种酶(等量)
现象
发生反应
不发生反应
发生反应
不发生反应
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酶具有专一性
3.
用“梯度法”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或pH)
(1)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或pH)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所需时间最短的一组对应的温度(或pH)最接近最适温度(或pH)。
(2)设计方案
(3)综合影响
4.
用“曲线法”分析酶浓度和底物浓度水酶促反应的影响
易错点拨:温度、pH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的浓度、底物浓度对通过影响底物和酶的接触概率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不影响酶的活性。
例题1
图一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一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增加的因素是酶量不足
B.
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反应速率值,可用图一中的曲线c和d表示
C.
对于图二中曲线b来说,若酶量减少,其走势可用曲线f表示
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b可能变为曲线f;增大pH,可能变为曲线e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度较大。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图一中横坐标是时间,确定“时间”是该实验中的自变量,酶量、温度等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会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小,而酶量不变,由此推测曲线a中,A点后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是因反应物已耗尽,限制因素应为反应物浓度,A错误;在图二中,B点、C点对应的反应速率值是一个定值,不能用图一中曲线c和d表示,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二曲线b表示在最适pH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因此无论pH是增大还是减小,酶的活性均降低,曲线b都可能变为曲线f,不可能变为曲线e,D错误。
例题2
为探究影响胃蛋白酶活性的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表所示:
试管编号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
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4
mL蒸馏水
37
℃水浴、pH=1.
5
2
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4
mL胃蛋白酶
37
℃水浴、pH=8
3
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4
mL胃蛋白酶

4
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4
mL胃蛋白酶
0
℃水浴、pH=1.
5
(1)请完成实验方案:①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2号、3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
(4)在3号、4号试管探究的影响因素中,pH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4号试管内反应完全结束,用双缩脲试剂检测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其溶液呈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7
℃水浴、pH=1.
5 (2)pH 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相同时间内蛋白块大小的变化(或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 (4)无关变量 (5)紫色 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且反应前后胃蛋白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均不变,所以会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实验,难度较大。
(1)根据不同试管处理条件的不同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根据表格中1~4号试管的底物和试剂分析,1号试管未添加胃蛋白酶,2号、3号、4号试管均添加等量的胃蛋白酶可知,1号试管为空白对照;实验条件中有温度和pH的变化,即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和pH,故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可知,①应为37
℃水浴、pH=1.
5。
(2)对比2号、3号试管,不同的处理是pH,即实验的自变量是pH,该组实验课题名称可拟为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本实验的底物是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可把相同时间内蛋白块大小的变化(或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作为因变量来确定胃蛋白酶活性的大小。
(4)对比3号、4号试管,不同的处理是温度,即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pH属于无关变量。
(5)由于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反应前后胃蛋白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均不变,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溶液应呈紫色。
(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具有特异性
B.
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和提供能量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在细胞内、外都能起催化作用
D.
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具有催化和调节功能
2.
下列有关酶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化学消化
B.
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C.
毕希纳认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
D.
萨姆纳得到脲酶结晶后,认为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
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容器内,调整pH至2.
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
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多肽、水
C.
胃蛋白酶、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多肽、水
D.
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水
4.
某同学为了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设计以下三种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各组试管的添加物质
鉴定试剂
方案一
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
碘液
方案二
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蔗糖
斐林试剂
方案三
一组试管内加淀粉酶和淀粉,另一组试管内加蔗糖酶和淀粉
碘液
A.
方案一两组试管中加入的各种物质的量应该相等
B.
方案一不可行的原因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C.
方案三中将碘液换成斐林试剂可以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D.
方案二可行的原因是斐林试剂既可以证明淀粉是否被分解,也能证明蔗糖是否被分解
5.
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中,正确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和底物充分混合后再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
B.
探究底物浓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各实验组的pH应控制在7左右
C.
可用麦芽糖酶、麦芽糖、淀粉和斐林试剂等来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D.
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应加入碘液以检测各组淀粉的剩余量
6.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其中曲线b是正常的酶促反应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a可表示酶量减少,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
限制曲线b的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浓度
C.
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甲点时酶量增加或适当升温
D.
若在适当升温的条件下重重该实验,图中B点位置将下移
7.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用HCL和NaOH调节)对酶活性的影响(已知HCL能催化淀粉水解,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pH
1
3
5
7
9
11
13
实验起始时淀粉的质量分数
10%
15%
20%
10%
15%
20%
10%
2
h后剩余淀粉的质量分数
5%
11%
14%
1%
11%
16%
10%
A.
pH=3时淀粉酶的活性比pH=9时要低
B.
pH=1时有淀粉水解,说明淀粉酶没有失活
C.
与HCL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加显著
D.
欲测出pH=5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量,还需设置不加淀粉酶的对照组
8.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曲线表示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pH
B.
分析曲线可知,E、G两点所示条件是短期内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
C.
D、F两点所示的α-淀粉酶活性一致,该酶的空间结构都遭到破坏
D.
若在A点升温或在BC段增加淀粉的浓度,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大
9.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1的无关变量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
(2)实验1可以体现了酶具有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的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有限;
(4)实验1若温度升高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5)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pH
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表格所示为高中生物的某一实验,请根据表中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
(4)设计试管1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能否用碘液来鉴定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6)验证酶有催化作用,可选择上表中试管_____________。
1.
A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本质、作用以及作用机理,难度中等。酶在不同生物体内不同,具有特异性,A正确;酶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绝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极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合成场所是细胞核,C错误;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只有催化功能,D错误。
2.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发现过程,难度中等。斯帕兰扎尼用一个金属笼子装肉后放入鹰的胃中,肉块不见了,证明化学消化存在,A正确;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因此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B正确;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研磨,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最后该提取液能够将葡萄糖发酵为酒精,说明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作用,C正确;萨姆纳尔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后,并证明酶是蛋白质,D错误。
3.
A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作用特点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难度较大。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会被胃蛋白酶水解。剩余物质是胃蛋白酶,淀粉,在PH=2的情况下胃蛋白酶有很高的活性,可以把乳清蛋白分解,而唾液淀粉酶在PH=2的情况下失活,所以分解不了淀粉,然后胃蛋白酶是分解蛋白质的,而唾液淀粉酶恰好又是蛋白质,所以唾液淀粉酶也被分解,所以最后就剩胃蛋白酶和淀粉,如果说还有的话就是唾液淀粉酶和乳清蛋白被分解后生成多肽,A正确。
4.
C
解析:本题考查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设计,难度较大。方案一中自变量为反应物的种类,两组试管中加入的各种物质的量为无关变量,应该相等,A正确;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因此方案一不可行,B正确;方案三中自变量为酶的种类,将碘液换成斐林试剂只说明了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没有说明不能催化其他底物,因此不能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方案二可行的原因是斐林试剂既可以证明淀粉是否被分解,也能证明蔗糖是否被分解,D正确。
5.
D
解析:本题考查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难度较大。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和底物各自保温达到预设温度后再混合,A错误;探究底物浓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故各实验组的pH应控制在1.
5左右,B错误;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葡萄糖都是还原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不能用麦芽糖酶、麦芽糖、淀粉和斐林试剂等来验证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不同,加入碘液后的蓝色深浅不同,D正确。
6.
C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难度中等。图中曲线b是正常的酶促反应曲线,分析曲线a和曲线b的差异可知,曲线a可表示酶量少于曲线b的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A正确;题图中曲线b的AB段呈上升趋势,限制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横坐标表示的因素,即反应物浓度,B正确;形成曲线c的原因可能是甲点时酶量的增加,但不是适当升温,在最适温度的基础上升高温度,酶促反应速率应下降,C错误、D正确。
7.
B
解析:本题考查pH对酶活性的影响,难度较大。pH=3时淀粉是在HCL和淀粉酶共同催化下水解的,而pH=9时淀粉仅在淀粉酶催化下水解,所以当淀粉水解量相等时,pH=3时淀粉酶的活性比pH=9时淀粉酶的活性要低,A正确;由于HCL能催化淀粉水解,故pH=1时有淀粉水解不能确定淀粉酶是否失活,B错误;pH=7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量为9%,而pH=1时HCL和淀粉酶(不确定是否失活)催化淀粉水解的量为5%,C正确;pH=5时淀粉是在HCL和淀粉酶共同催化下水解的,所以欲测出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量,还应测出相同pH条件下不加淀粉酶时HCL催化淀粉水解的量,D正确。
8.
A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难度较大。据图分析可知,丙曲线与横轴有两个交点,交点处反应速率为0,而强酸或强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丙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为pH,乙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为温度,A正确;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应该是低温和最适pH,对应曲线中的D、H两点,B错误;乙曲线中D、F两点所对应的α-淀粉酶活性一致,D点α-淀粉酶的空间结构未遭到破坏,只是低温导致酶活性降低,C错误;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所以在A点升温,反应速率会降低,BC段增加淀粉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9.
(1)催化剂的种类H2O2
浓度pH温度、PH
(2)高效性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3)酶的数量(浓度)(4)减小
(5)e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难度较大。
(1)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浓度、pH。实验1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同时温度、PH也会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实验1的无关变量可能有温度、PH。
(2)酶的催化效率远大于无机催化剂,故实验1的结果体现了酶的高效性这一特性,其原理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由实验2结果可知,在bc段对应的H2O2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并不随着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反应速率。
(4)实验1在适宜条件下进行,若温度升高10℃,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会降低,反应速率降低,即其催化的反应曲线斜率将减小。
(5)实验3的结果显示,pH为e时,溶液中H2O2的剩余量最少,说明pH为e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强,所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e。实验结果表明,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永久丧失。
10.
(1)探究酶的专一性(2)底物种类或酶的种类(3)温度淀粉溶液的量
(4)验证淀粉和蔗糖能否与斐林试剂反应
(5)否碘液只能鉴定淀粉有没有被分解,不能鉴定蔗糖有没有被分解
(6)①③或②⑥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变量分析、实验目的等与实验设计相关的内容,难度较大。
(1)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是探究不同酶对同一底物或同种酶对不同底物是否具有催化作用,因此其实验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
(2)试管3和4或5和6的差异在于加入的底物的种类不同,试管3和5或4和6的差异在于加入的酶的种类不同,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种类或酶的种类。
(3)除了自变量外,对该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温度、淀粉溶液的量、蔗糖溶液的量、酶溶液的浓度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4)试管1和2均加入了的斐林试剂,但二者加入的底物不同(试管1加入的是淀粉,试管2加入的是蔗糖),因此设计试管1和2的目的是:验证淀粉和蔗糖能否与斐林试剂反应,从而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5)碘遇淀粉变蓝,碘液只能鉴定淀粉有没有被分解,不能鉴定蔗糖有没有被分解,因此该实验不能用碘液来鉴定。
(6)验证酶有催化作用,自变量是酶的有无,因此可选择上表中的试管①③或②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