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23个女生在踢毽子
28个男生在跳绳
17个女生在跳绳
1.跳绳的有多少人?
1
28+17=45(人)
17+28=45(人)
或
知识点1:加法交换律
探究新知
28+17=45
17+28=45
28+17=17+28
我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探究新知
举例验证:
98+18=116
18+98=116
98+18=18+98
39+85=124
85+39=124
39+85=85+39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可表示为:
探究新知
(1) + = +
如果用字母a、b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2)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探究新知
23个女生在踢毽子
28个男生在跳绳
17个女生在跳绳
2. 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28+(17+23)
=28+40
=68(人)
或
1
知识点2:加法结合律
探究新知
=45+23
=68(人)
=28+40
=68(人)
(28+17)+23 28+(17+23)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
(28+17)+23 = 28+(17+23)
探究新知
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等号吗?
(45+25)+16 ○ 45+(25+16)
(39+18)+22 ○ 39+(18+22)
=
=
比较上面的算式,和同学说说有什么发现。
探究新知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 、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 + b)+c = a+(b + c)
加法结合律
练一练
82+8=8+82
(84+68)+32=84+(68+32)
75+(47+25)=(75+25)+47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59+0=0+59
47+(30+8)=(47+30)+8
(74+49)+51=74+(49+51)
33+(48+67)=(33+67)+48
课堂检测
1.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材第58页第1题)
课堂检测
2.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690+174= 583+68= 795+367=
864
+
6 9 0
1 7 4
8 6 4
+
6 9 0
1 7 4
8 6 4
+
5 8 3
6 8
6 5 1
+
5 8 3
6 8
6 5 1
+
7 9 5
3 6 7
1 1 6 2
+
7 9 5
3 6 7
1 1 6 2
651
1162
课堂检测
(教材第58页第3题)
3.
38+76+24
38+(76+24)
88+45+12
45+(88+12)
=114+24
=138
=38+100
=138
=133+12
=145
=45+100
=145
拓展练习
(1)19999+1999+199+19+9
=20000+2000+200+20+10-5
=22230-5
=22225
4.计算。
拓展练习
(2)1991+8119+8009+1881
=(1991+8009)+(8119+1881)
= 10000+10000
= 20000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b=b+a
(a+b)+c=a+(b+c)
2、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复习导入
根据运算定律填上适当的数。
25+( )=75+( )
A+( )=12+( )
70+( + b )=( +30 )+ b
75
25
12
A
30
70
探究新知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29人
46人
54人
右表是林山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
29+46+54=
(人)
2
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
知识点: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探究新知
29+46+54
=75+54
=129(人)
29+ 46+54
=129(人)
( )
=29+100
一:
二:
=29+ 46+54
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简便。因为46+54能凑成整百。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65+ 79+21
=
65+ 79+21
=
65+
100
=
165
加法结合律
( )
试一试
试一试
47+ 78 + 22
78+(47+22)
=
47+78 +22
=
=
( )
100
47+
=
147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练一练
75
47
19
23
38
56
62
44
53
25
81
77
1.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95+37+63 86+(14+79)
47+58+42+33 18+(159+82)
=295+(37+63)
=295+100
=395
=(86+14)+79
=100+79
=179
=(47+33)+(58+42)
=80+100
=180
=(18+82)+159
=100+159
=259
练一练
1.你能很快说出每束气球上三个数的和吗?
88
119
159
147
课堂检测
(教材第58页第4题)
2.
175+201
175+200+1
468+103
468+100+3
+
2 0 1
1 7 5
3 7 6
=375+1
=376
+
1 0 3
4 6 8
5 7 1
=568+3
=571
课堂检测
(教材第58页第5题)
3.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7+302 354+103
89+125+11 238+402
=127+300+2
=427+2
=429
=354+100+3
=454+3
=457
=(89+11)+125
=100+125
=225
=238+400+2
=638+2
=640
课堂检测
(教材第58页第6题)
417+305 257+35+65
=417+300+5
=717+5
=722
=257+(35+65)
=257+100
=357
课堂检测
(教材第58页第6题)
4.海豚馆第一天卖出门票344张,第二天上午卖出187张,下午卖出213张。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344+187+213
=344+(187+213)
=344+400
=744(张)
答:两天一共卖出744张门票。
课堂检测
(教材第58页第7题)
巩固练习
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84+97 963+201
=484+100-3
=584-3
=581
=963+200+1
=1163+1
=1164
计算连加时,先观察哪两个数或哪几个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3、练习课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练习题
8.根据加法运算律,在 里填合适的数。
25+ =43+
45+72+36= +(72+ )
130+(70+65)=( +70)+
43
25
45
36
130
65
9.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55+36+64 238+402
37+48+23+52 105+478
=55+(36+64)
=55+100
=155
=238+400+2
=638+2
=640
=(37+23)+(48+52)
=60+100
=160
=478+100+5
=578+5
=583
练习题
13+14+15+16+17
118+75+82
=(13+17)+(14+16)+15
=30+30+15
=75
=118+82+75
=200+75
=275
练习题
1+3+5+7+9+11+13+15+17+19
=(1+19)+(3+17)+(5+15)+
(7+13)+(9+11)
=20+20+20+20+20
=100
练习题
178-(78+7)
178-78-7
294-36-64
294-(36+64)
=178-85
=93
=100-7
=93
=258-64
=194
=294-100
=194
10. 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练习题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11. 下面各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639-128-72 523-(23+46)
=639-(128+72)
=639-200
=439
=523-23-46
=500-46
=454
练习题
156-56-44 347-(68+47)
=156-(56+44)=156-100
=56
=347-68-47
=300-68
=232
练习题
12.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几种费用各月的合计数吗?
145
165
137
练习题
13.先填表,再观察填出的数,说一说你的发现。
210
190
220
180
230
170
240
160
250
150
练习题
在加法运算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加(或减)几,和也同时加(或减)几;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加(或减)几,差反而减(或加)几。
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计算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复习导入
写公式
a+b=b+a
(a+b )+ c=a+(b + c)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复习导入
用简便方法计算
77+72+23
=72+77+23
=72+(77+23)
=72+100
=172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探究新知
3×5=15(人)
或 5×3=15(人)
?人
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
同学们分成3组踢毽子。
每组5人。
3
知识点1:乘法交换律
探究新知
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相同的?
3×5=15(人)
5×3=15(人)
3×5=5×3
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探究新知
5 × 7 = 7 × 5
9 × 13 = 13 × 9
53 × 26 = 26 × 53
观察上面的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可表示为:
探究新知
(1) × = ×
如果用字母a、b 分别表示两个乘数,可以写成: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2)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探究新知
先算出一个年
级参加的人数。
先算出全校
有多少个班。
华丰小学举行跳绳比赛,规定每个班选派23人参加。每个年级有5个班,6个年级一共要选派多少人参加比赛?
(23×5)×6
= 115×6
= 690(人)
23×(5×6)
= 23×30
= 690(人)
4
知识点2:乘法结合律
探究新知
23×(5×6 )
=
(23×5)×6
(23×5)×6
= 115×6
= 690(人)
23×(5×6)
= 23×30
= 690(人)
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新知
(15×20)×45 =13500
15×(20×45)=13500
(15×20)×45 = 15×(20×45)
(35×15)×2 = 1050
35×(15×2)= 1050
(35×15)×2 = 35×(15×2)
探究新知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如果用字母a、b 、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 × b)×c = a×(b × c)
乘法结合律
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6×15×2
25×(37×4)
=16×(15×2)
=16 ×30
=480
= 25×(4×37)
=(25 ×4)×37
=100 ×37
=3700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练一练
根据乘法运算律,在 里填合适的数。
45×16= 16×
5×(14 × 9)=(5× )×
(6×13)× 5)=13×( × )
45
14
9
6
5
课堂检测
1. 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3588
78×46 65×39
×
7 8
4 6
4 6 8
3 1 2
3 5 8 8
×
7 8
4 6
3 6 8
3 2 2
3 5 8 8
×
6 5
3 9
5 8 5
1 9 5
2 5 3 5
×
6 5
3 9
1 9 5
2 3 4
2 5 3 5
=2535
(教材第65页第1题)
课堂检测
(教材第65页第1题)
27×94
×
2 7
9 4
1 0 8
2 4 3
2 5 3 8
=2538
×
2 7
9 4
6 5 8
1 8 8
2 5 3 8
课堂检测
(教材第65页第2题)
2.
37×4×5
37×(4×5)
25×13×2
13×(25×2)
=148×5
=740
=37×20
=740
=325×2
=650
=13×50
=650
课堂检测
(教材第65页第3题)
3. 你能很快说出每束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吗?
600
1200
500
2700
课堂检测
(教材第65页第4题)
4. 用简便方法计算。
47×2×5 5×(14×11)
39×5×4 6×(27×5)
=47×10
=470
=70×11
=770
=39×(5×4)
=39×20
=780
=(6×5)×27
=30×27
=810
课堂检测
(教材第65页第5题)
5.
4×3×25
=4×25×3
=100×3
=300(户)
答:这幢楼一共住300户。
巩固练习
6.工厂生产了一批钢笔,一共装了15箱,每箱45盒,每盒6支。这批钢笔一共有多少支?
6×45×15
=(6×15)×45
=4050(支)
答:这批钢笔一共有4050支。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课堂小结
a × b = b × a
(a × b)×c = a×(b × c)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5、乘法分配律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复习导入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探究新知
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5
知识点:乘法分配律
探究新知
四、五年级班级总个数
四、五年级一共要领跳绳的根数
四年级班级个数
五年级班级个数
+
每个班领跳绳的根数
×
列式:(6+4)×24
已知条件: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
每个班领24根跳绳。
要求问题: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方法一:
探究新知
四年级领跳绳的根数
四年级班级个数
×
每个班领跳绳的根数
列式:6×24+4×24
已知条件: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
每个班领24根跳绳。
要求问题: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五年级班级个数
×
每个班领跳绳的根数
五年级领跳绳的根数
四、五年级一共要领跳绳的根数
方法二
:
探究新知
方法一:
(6+4)×24
=10×24
=240(根)
方法二:
6×24+4×24
=144+96
=240(根)
答:四、五年级一共要领240根跳绳。
探究新知
(6+4)×24=240
6×24+4×24=240
(6+4)×24
=6×24+4×24
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新知
(125+10)×8=1080
125×8+10×8=1080
(125+10)×8
=125×8+10×8
(25+7)×4=128
25×4+7×4=128
(25+7)×4
=25×4+7×4
探究新知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如果用字母a、b 、c分别表示三个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 + b)×c = a×c + b×c
乘法分配律
练一练
练一练
课堂检测
1. 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题的计算
比较简便?
64×8+36×8
(64+36)×8
25×17+25×3
25×(17+3)
=100×8
=800
=512+288
=800
=425+75
=500
=25×20
=500
每组中第2道题计算简便。
教材第65页第6题)
2.用两种不用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如右图)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方法一:
64×2+26×2
=128+52
=180(米)
方法二:
(64+26)×2
=90×2
=180(米)
答: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180米。
教材第66页第7题)
课堂检测
联系:算式(64+26)×2可以看作算式64×2+26×2
逆用乘法分配律得到的。
巩固练习
25×(40-4) 50×7-20×7
3.你能写出与下面算式相等的式子吗,计算检
验,你有什么发现?
乘法分配律也适用于减法
=25×40-25×4
=900
=(50-20)×7
=210
课堂小结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
= a×b + a×c
(a+b)×c
= a×c + b×c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分配律也适用于减法
6、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48x12+52x12 15x18+26x18
(15+18)x26 25x40+25x4
25x(40+4) (48+52)x12
14x(45-5) 11x4+25x4
(11x25)x4 14x45-14x5
复习导入
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探究新知
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得数?
一共要付多少元?
32×102= (元)
6
知识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探究新知
方法一:用竖式计算
1 0 2
× 3 2
2 0 4
3 0 6
3 2 6 4
32×102= (元)
方法二:口算
32×100=3200
32×2=64
3200+64=3264
探究新知
方法三:用拆分法计算
32×102= (元)
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答:一共要付3264元。
3264
应用乘法分配律
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6 ×12 + 54 ×12
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学交流。
46 ×12 + 54 ×12
=(46+54)×12
=100×12
=1200
应用乘法分配律
1. 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23×3=
4×12=
16×5=
2×48=
(20+3)×3=20×3+3×3=69
4×(10+2)=4×10+4×2=48
(10+6)×5=10×5+6×5=80
2×(40+8)=2×40+2×8=96
课堂检测
(教材66页第8题)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一位数”的形式,
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课堂检测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38×7+62×7 16×29+16×21
5×23+5×37 152×8+148×8
=(38+62)×7
=100×7
=700
=16×(29+21)
=16×50
=800
=5×(23+37)
=5×60
=300
=(152+148)×8
=300×8
=2400
(教材66页第9题)
或: 56×16+24×16
=(56+24)×16
=80×16
=1280(元)
答:共用1280元。
课堂检测
(教材66页第10题)
3.
4.
课堂检测
(教材66页第11题)
4.
课堂检测
(教材66页第11题)
88×125
=8×11×125
=11× (8×125)
=11× 1000
=11000
88×125
=(80+8)×125
=80×125+8×125
=10000+1000
=11000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5.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88×125吗?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应用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应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当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相加可凑成整十、整百数时,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使计算简便。
7、练习课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12.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78×35=35×78
54×4×25=54×(4×25)
39×15+15×61=(39+61)×15
125×5×6×8=(125×8)×(5×6)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练习题
练习题
13. 用简便方法计算。
17×203 27×4×5
25×(4+20) 208×12
=25×4+25×20
=100+500
=600
=27×(4×5)
=27×20
=540
=200×12+8×12
=2400+96
=2496
=17×200+17×3
=3400+51
=3451
15×28×2 32×18+32×32
=32×(18+32)
=32×50
=1600
=28×(15×2)
=28×30
=840
练习题
14. 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25×24
25×4×6
36×15
9×(4×15)
×
2 5
2 4
1 0 0
5 0
6 0 0
×
3 6
1 5
1 8 0
3 6
5 4 0
=600
=540
=100×6
=600
=9×60
=540
每组两个式子结果相等。每组第2个式子运用乘法运算律使运算更简便。
练习题
15.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4×35 43×5×4
15×12 25×28
=7×(2×35)
=7×70
=490
=43×(5×4)
=43×20
=860
=(15×2)×6
=30×6
=180
=25×4×7
=100×7
=700
练习题
4×9×25 45×6
=4×25×9
=100×9
=900
=45×2×3
=90×3
=270
练习题
16. 算算下面每组的两道算式是否相等,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2×(30-2) 32×30-32×2
(40-4)×25 40×25-4×25
=
=
等号左边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练习题
17. 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12×(40-5) 64×9-14×9
35×98 23×134-34×23
=12×40-12×5
=480-60
=420
=(64-14)×9
=50×9
=450
=35×(100-2)
=35×100-35×2
=3500-70
=3430
=23×(134-34)
=23×100
=2300
练习题
18. 绿园小区有18块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都是104平方米。这些草坪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104×18
=100×18+4×18
=1800+72
=1872(平方米)
答:这些草坪的面积
一共是1872平方米。
练习题
19. 明光小学新建一幢4层的教学楼,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24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
24×5×4
=24×(5×4)
=24×20
=480(张)
答:一共需要480张课桌。
练习题
20. 街心花园有玉兰树和海棠树各3行,玉兰树每行12棵,海棠树每行8棵。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玉兰树比海棠树多多少棵?
12×3+8×3
=(12+8)×3
=20×3
=60(棵)
12×3-8×3
=(12-8)×3
=4×3
=12(棵)
答:两种树一共有60棵,玉兰树比海棠树多12棵。
练习题
=36×520+480×36
=36×(520+480)
=36×1000
=36000
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360×52+480×36
999×8+111×28
=111×72+111×28
=111×(72+28)
=111×100
=11100
练习题
8、相遇问题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复习导入
路程=( )×( )
速度=( )÷( )
时间=( )÷( )
速度 时间
路程 时间
路程 速度
探究新知
学校
小明家
小芳家
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如图),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我每分钟走60米
我每分钟走70米
你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吗?
7
知识点: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相遇问题
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探究新知
列表整理
小明从家到学校
小芳从家到学校
每分走70米
每分走60米
走了4分
走了4分
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探究新知
小明家
小芳家
70米
70米
70米
70米
60米
60米
60米
60米
画线段图整理
?米
学校
你能根据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小明
小芳
小明4分钟走的路程
小芳4分钟走的路程
两家相距多少米?
70×4+60×4
=280+240
=520(米)
答:他们两家相
距520米。
方法一:
探究新知
每分钟走70米
每分钟走60米
4分钟相遇
70 +60
70+60
70+60
两人每分钟共走(70+60)米
小明
小芳
(70+60)×4
=130×4
=520(米)
答:他们两家相
距520米。
方法二:
探究新知
70×4+60×4
=280+240
=520(米)
方法一:
(70+60)×4
=130×4
=520(米)
方法二:
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
乘法分配律
探究新知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试一试
张小华和赵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张小华向东走,速度是60米/分;赵丽向西走,速度是55米/分。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出发地
北
55米/分
60米/分
?米
张小华
赵丽
(60+55)×3
= 115×3
= 345(米)
答:两人相距345米。
练一练
王超和李明同时从两地沿一条公路面对面走来。王超的速度是68米/分,李明的速度是 65 米/分,经过6分钟两人相遇。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米?(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65米/分
68米/分
?米
李明
王超
(68+65)×6
= 133×6
= 798(米)
答:两地间的路程是798米。
1. 小张和小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张的速度是4米/秒,小李的速度是6米/秒,经过40秒两人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4+6)×40
=10×40
=400(米)
答:环形跑道长400米。
课堂检测
(教材70页第1题)
2. 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分别从隧道的一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第一队每天开凿12米,第二队每天开凿15米,经过8天正好凿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12+15)×8
=27×8
=216(米)
答:这条隧道长216米。
课堂检测
(教材70页第2题)
3.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6千米/时,乙的速度是4千米/时,2小时后两人还相距4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4)×2+4
=20+4
=24(千米)
答:A、B两地相距24千米。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画图的方法可将题意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也能准确地反映出数量关系,所求问题易于发现并解答。
2.列表的方法清晰明了地表达了信息及其相互的联系,便于分析、比较。
9、练习课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练习题
4.
练习题
4.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10、整理与练习
运算律
六
义务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回顾整理
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
乘法的结合律
b
a
+
a + b =
(a + b )+ c = a +( b + c )
b
a
×
a × b =
(a × b )×c = ×( × )
a
b
c
简便运算
简便运算
练习应用
(15+18)+12=15+(18+12)
15×18=18×15
(15×5)×2=15×(5×2)
(15+18)×5=15×5+18×5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4.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0除外)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练习应用
例:和平路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共有多少人?
45×3+48×3
=(45+48)×3
= 93×3
= 279(人)
答:和平路小学四、五
年级学生共有279人。
练习应用
探索实践
探索实践
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