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寒假预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连通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中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
过路涵洞
B.
拦河大坝
C.
洗手间下水管
D.
船闸
如图所示,容器内a,b,c,d,四处所受液体压强相比较
A.
B.
C.
D.
如图,一杯橙汁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和,则???
A.
B.
C.
D.
无法判断
如下图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
A.
与B管中的水面相平
B.
低于B管中的水面
C.
高于B管中的水面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C.
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D.
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表示,则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容器装有水,其底部a、b、c三处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A.
?
B.
C.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a处液体压强大于b处液体压强
B.
乙图说明重力方向垂直向下
C.
丙图说明刹车时人受到惯性作用
D.
丁图说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二、多选题
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B.
乙图中:“干冰”升华从周围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气”
C.
丙图中:船闸把河流上游和闸室、闸室和下游分成两个可以独立工作的连通器
D.
丁图中:一束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于如图所示的事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电冰箱是利用被冷藏物品中的水分蒸发吸热来制冷的
B.
高压锅用增大锅内气压的方法提高水的沸点
C.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吸热后形成的小水滴
D.
洗菜池下面排水管中的U型“回水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A、B两种液体,将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当小球静止时两液面相平,甲球有露出液面,乙球完全浸没在B液体中,::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3
B.
A、B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3
C.
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3
D.
甲、乙两球排开液体质量之比为::4
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A.
B.
C.
D.
三、填空题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的液体压强为,则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A点液体的压强为________Pa。
中山舰是“浓缩了中国现代史”的一代名舰,其排水量780t,长,宽,1938年中山舰在长江被日军击中,沉入19m深的江底,则沉没后的中山舰舰底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Pa。取
潜水时感觉下潜越深越不舒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在河流上修建拦河坝,会堵塞江河中畅通的航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利用的______原理在坝旁修筑了______。
四、作图题
如图所示,一空瓷碗漂浮在足够深的盛水容器中,现用筷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并沉入容器底静止。请在答题卡的坐标上画出从开始压碗直至碗底接触容器底这一过程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随碗底位置碗底距离液面的高度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下压过程碗口始终向上,不考虑筷子浸入水中的体积
如图所示,一空瓷碗漂浮在足够深的盛水容器中,现用筷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并沉入容器底静止。请在坐标上画出从开始压碗直至碗底按触容器底这一过程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随碗底位置碗底距离液面的高度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下压过程碗口始终向上,不考虑筷子浸入水中的体积
五、实验探究题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李和小敏做了下列实验。
首先选用两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两根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倒入适量的水,橡皮膜从原来的A位置下凸至B位置,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与液体重力______
;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接着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橡皮膜封闭继续实验。当在左右两个容器内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出现了图所示的现象,根据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
小敏设想用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你认为小敏的设想可行吗?______
若可行,请写出实验操作步骤,若不可行则写出理由______
;
为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定量关系,他们将图装水的玻璃管插入水槽中,如图3所示,当观察到橡皮膜平,说明橡皮膜受到槽内水向上的压强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管内水柱对它向下的压强。用G表示管内水柱所受的重力,h表示橡皮膜在水下的深度,S表示管口面积,表示水的密度,根据压强公式导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______
。
某小组同学用水、盐水、两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和指针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计指针顺时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表示压强越大。他们的研究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且。
比较图、可直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
无关;
分析比较图、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深度相同时,______
;
分析比较图、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现有两只相同的烧杯A和B,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小天用压强计来鉴别水和酒精。
小天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选填“相平”或“不相平”;
如图甲所示,小天先后将调节好的压强计的探头浸入两种液体中,他发现A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甲A杯子中是水,他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
小天用自己改装并调试好的压强计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将压强计两个探头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从而判断出图乙中装水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CD、过路涵洞、洗手间下水管、船闸都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即都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不合题意;
B、拦河大坝的结构不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特点,不属于连通器,符合题意。
故选:B。
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对照选项中的应用可做出判断。
此题考查的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较为简单。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根据进行分析。
【解答】
深度是指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到液面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可知,;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判断出两种放立方式中液面高度的大小关系,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比较。?
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只需判断密度以及深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
由于杯子是上宽下窄,所以倒立时,杯中液面的高度要小于正立时的液面高度;
根据可知: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深度越深,液体对杯底的压强越大。
故选A。
4.【答案】A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解:AB、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可知,甲的深度小于乙的深度,根据可得,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采用割补法:由于,两容器完全相同,根据可知,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力;设缺口部分体积为V,则有:,即,即,故A错误,B正确;
CD、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由可得,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由割补法可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而,,
所以,又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所以根据公式可知,,故CD错误。
故选:B。
由图可知,甲液体的深度小于乙液体的深度,根据可知甲乙液体密度的关系;采用割补法,结合压强公式判断容器底受到压强的大小关系型,从而得出容器内液体质量的关系;
由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再利用割补法得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与质量的关系,从而得出容器底受到压力的大小关系,最后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液体压强、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会应用割补法和从图中读出有用信息,具有一定的难度。
6.【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知,两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面向平,则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也相同,根据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
又因为容器底面积相等,根据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判断,对液体来说,先根据判断压强,再利用判断压力,切记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易错点。
7.【答案】C
【解析】解:由图知:容器底部a、b、c三处水的深度相同,水的密度确定,由公式知:此三点受到水的压强相同。
故选:C。
液体中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叫深度,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公式比较。
此题考查的是液体压强的比较,正确判断液体深度是解答液体压强问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
??
【分析】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特点,关键是知道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观察图象,根据对每个阶段的压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压强变化的规律,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随注水时间缓慢上升,再针对每个容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答案。
【解答】
根据图象,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随注水时间缓慢上升,开始快,后来变慢。当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时,根据可知,容器内水面高度应该是缓慢增高,先快后慢,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解:A、a、b两孔相比b孔所处的深度较深,根据知,b处的压强大于a处的压强,故A错误;
B、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故B错误;
C、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突发造成撞击时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伤害,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惯性作用,故C错误;
D、丁图中,冷水倒在烧瓶上,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变小,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表明:液面上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与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体的压强越低,液体的沸点降低。
这几幅图都是课本上的图,要关注课本插图,明白插图说明的物理问题,还有在此基础上找出和本题相关的物理问题,这样才能把物理知识综合起来。
10.【答案】BCD
【解析】解:A、甲图中: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戴耳罩,这样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音,但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
B、乙图中:“干冰”升华从周围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气”,故B正确;
C、丙图中:船闸把河流的上游和闸室、闸室和下游都是上端开口,当闸门打开时,两个容器连通,因此构成两个独立工作的连通器;故C正确;
D、丁图中:一束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发生色散,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CD。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白光经棱镜折射后分解为各种单色光,光发生了色散,这表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液化及液化现象、连通器的原理以及光的色散等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以致用,有意义
11.【答案】BD
【解析】解:A、电冰箱内制冷剂在汽化时吸热,即蒸发吸收冰箱内的热量,达到降温致冷的目的,然后再液化放热使制冷剂变为液体的,电冰箱是利用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原理工作的,故A错误;
B、高压锅工作时,由于内部液体汽化使内部的气压升高,提高水的沸点,故B正确;
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洗手盆的排水管用U形“回水弯”防臭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D正确。
故选:BD。
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散热器不断发生物态变化进行吸热放热来降低冰箱内的温度的;
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的气压有关,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
此题考查了有关冰箱制冷原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现象和连通器原理,考查得比较全面。
12.【答案】BD
【解析】解:甲、乙的体积相同,且::3,根据知,::3,根据知,::3;
由图知: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小球在乙液体中悬浮,,所以::3,故A正确;
由于甲、乙两球体积相同,且甲球有一半体积浸入A液体中,乙球全部浸入B液体中,
因为甲漂浮,所以,即,所以,
因为乙悬浮,所以,
所以::::3,故B错误;
小球静止时两液面相平,且::3,由公式知,::::3,故C正确;
由知浮力之比为::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3,由知,::3,故D错误。
故选:BD。
甲、乙的体积相同,且::3,根据和判断出重力的关系,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出浮力之比;
由于甲、乙两球体积相同,且甲球有一半体积浸入A液体中,乙球全部浸入B液体中,根据甲漂浮,知,即,得出与的关系;因为乙悬浮,所以,根据::3算出:;
小球静止时两液面相平,且::3,由公式判断出:;
由知浮力之比和阿基米德原理算出:之比,由算出:。
此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力学最重要的规律、公式之一,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13.【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
A.茶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
B.锅炉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潜水艇是利用浮沉条件的知识,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洗手池的回水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4.【答案】;98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难度不大,关键注意深度的计算,液体中某处的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该处的竖直距离。
由液体压强公式可求出求出液体的密度;求出A点所处的液体的深度,然后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计算A点处的压强。
【解答】
根据公式可知,液体的密度:
;
A处的深度:,
A点处的压强:
故答案为:;980。
15.【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解决。
根据压强计算公式计算水产生的压强。
【解答】
沉没后的中山舰舰底受到水的压强:。
故答案:。
16.【答案】下潜越深,水的压强越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解答】
解:液体的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越深处压强越大。在潜水时,潜的越深,越不舒服,这是因为下潜越深,水的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下潜越深,水的压强越大。
17.【答案】连通器;船闸
【解析】
【分析】
记住连通器定义,知道生活中的锅炉水位计、自动喂水器、洗手盆的回水弯、过桥涵洞、船闸等等都是连通器。
根据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
船闸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符合连通器的原理,因此人们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在坝旁修筑了船闸。
18.【答案】解:空碗开始时在水面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此时碗底距离液面的高度不为零,
用筷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的过程中,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容器内水面上升,
由于碗的形状是下窄上宽,碗下降相同的高度时,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先小后大,
当碗口和水面相平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最大,
当碗浸没下沉直至沉底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此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即小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综上可知,容器内水面上升的先慢后快,然后水面突然下降并保持不变,
由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随碗底位置s的增大先慢后快的增大,后突然减小并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解析】空碗开始时在水面漂浮,用筷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的过程中,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容器内水面上升,根据碗的形状分析液面上升快慢的特点,当碗口和水面相平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最大;当碗浸没下沉直至沉底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液面不在发生变化,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比较开始和浸没时水面的高度关系,然后结合水对容器底的压强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的综合应用,正确分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并沉入容器底静止过程中水深的变化特点是关键,要注意比较碗开始漂浮时和最后浸没时水深的关系。
19.【答案】解:空碗开始时在水面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此时碗底距离液面的高度不为零,
用筷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的过程中,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容器内水面上升,
由于碗的形状是下窄上宽,碗下降相同的高度时,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先小后大,
当碗口和水面相平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最大,
当碗浸没下沉直至沉底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此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即小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综上可知,容器内水面上升的先慢后快,然后水面突然下降并保持不变,
由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随碗底位置s的增大先慢后快的增大,后突然减小并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解析】空碗开始时在水面漂浮,用筷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的过程中,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容器内水面上升,根据碗的形状分析液面上升快慢的特点,当碗口和水面相平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最大;当碗浸没下沉直至沉底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液面不在发生变化,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比较开始和浸没时水面的高度关系,然后结合水对容器底的压强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的综合应用,正确分析将空碗缓慢地竖直压入水中并沉入容器底静止过程中水深的变化特点是关键,要注意比较碗开始漂浮时和最后浸没时水深的关系。
20.【答案】无关?
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
可行?
在容器两边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不同种液体,发现橡皮薄膜不再相平?
等于?
【解析】解:
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大,根据,液体重力大,在液体重力不同、底面积不同时,橡皮膜的凹陷程度是相同的,故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与液体重力无关;
根据图可知,左边水的深度大,橡皮膜向右突出,说明左边水产的压强大,故根据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小敏的设想可行;
实验操作步骤:
在容器两边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不同种液体,发现橡皮薄膜不再相平;
如图3所示,当观察到橡皮膜平,说明橡皮膜受到槽内水向上的压强等于管内水柱对它向下的压强。用G表示管内水柱所受的重力,h表示橡皮膜在水下的深度,S表示管口面积,表示水的密度,液体内部压强:
。
故答案为:无关;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可行;在容器两边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不同种液体,发现橡皮薄膜不再相平;等于;。
根据图片分析压强与重力的关系;
根据图橡皮膜突出情况确定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结合相同量和不同量,得出液体产生的压强与变化量的关系;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橡皮膜突出情况可比较压强大小,据此分析;
如图3所示,当观察到橡皮膜平,说明橡皮膜受到槽内水向上的压强等于管内水柱对它向下的压强;。液体内部压强。
本题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控制变量法、数据分析、方案设计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21.【答案】容器形状?
压强相等?
不同液体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解析】解:比较图、,可看出液体密度相同、深度相同,容器的形状不同,压强计的指针位置相同,可直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分析比较图、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深度相同时,压强相等。
分析比较图、,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压强计指针位置不同,所以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液体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容器形状;压强相等;不同液体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理解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深度和密度。
物理结论的描述要严密。
深入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结论,可解答此题。
22.【答案】相平;
不可靠;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特点,在研究一个量与两个变量的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否则其实验结论往往不可靠。
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要根据压强的知识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需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一深度;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在液体压强相同时,液体密度和深度成反比。
【解答】
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探究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深度不变,实验中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压强计两金属盒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相同也就是压强相同,根据在压强相同的情况下与h成反比,即深度大的液体密度小,深度小的,密度大,因为A的深度大,所以A的密度小,故A是酒精,B是水。
故答案为:相平;
不可靠;
。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