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分类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分类 北京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07 15: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吸铁石。
  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
教学过程:
一、素养提升
分一分
1.把上面的图形分一分。
2.说一说你们是按什么分类的?
二、小组汇报
汇报各小组的分类情况,并说一说你们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最熟悉的好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出示喜洋洋和懒洋洋开店的情境图(喜洋洋文具店,懒洋洋文具店)。
师:你们想到哪个文具店购买文具呢?(喜洋洋文具店)为什么?(因为喜洋洋文具店非常整齐。)
师:同学们怎样帮助懒洋洋文具店整理整理呢?(同学们说完后,课间出示分类与整理后的懒洋洋文具店)
师:下面有一段语音,请同学们仔细认真的倾听,看谁能听到里面讲了什么主要内容?看同学们谁的倾听习惯最好。(课件出示分类与整理的含义。)
师:喜洋洋知道同学们都很爱学习,也想考验大家的综合能力,准备了几关,大家敢闯一闯吗?今天喜洋洋就带我们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在导入分类与整理时,通过大家熟悉的动画片情景和同学们闯关游戏,激励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四、第一关: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从下往上摆一摆或涂一涂,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
(3)表扬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看图解决问题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按形状(颜色)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一一对应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操作活动2: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由给定标准到自选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选择源自于实际需要,体现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相加,总数是一样的。】
(三)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生活中,你见到的分类与整理有哪些呢?能举例说明吗?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新知,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操。】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第二关:整理懒洋洋乱糟糟的房间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关:把每组不同的物品圈起来。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3)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4)本关的第三题,再次强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新收获?
  【设计意图:在充分练习的基础上再次引领学生回顾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打好基础。】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