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左与右》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左与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的例题是以小丁丁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判断左手、右手分别拿着什么。这样安排,给学生提供了经历“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了基础。教材安排的例2也是从学生的自身实际来考虑,找到自己的左边、右边分别是谁。让学生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这一基本理念。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而“上下” “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左右”的方位,就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能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
2、理解左与右的相对性,会用语言表达。
3、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感知数学就在身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主动-有效”的追求目标 通过学习过程的层层递进,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现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能熟练辨析左与右。
主要“教学策略”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教师采用了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课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比较法等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游戏、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 左右的认识与区分
教学难点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评价关注点 关注学生是否能基本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的位置。
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
3.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环节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初步感知,找左右伙伴,唤起已有知识
二、深化认识
三、练习巩固
四、实际应用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手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时时刻刻都能体会、感受得到,通过语言描述进一步加深体验。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学生区分左右的关键和重点。
让学生找出自己身体上像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对的好朋友,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左、右的认识。
游戏环节寓教于乐,在轻松的环境中体验、区分左与右。
从形象过渡到抽象,区分图片上的左与右,加深认识。
练习的层次由易到难,通过同桌互动、看做结合,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就在身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让左与右在学生的认知里进一步加深巩固。 1、 谈话引入
1、师: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问:知道自己举的是右手还是左手?(右手)师:那么你的另一只手是?(是左手)。
手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呢,大家想一想,我们经常用它来做什么事?
2、 帮助学生区分左右手
3、 提出要求,让学生找出自己身体上像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对的好朋友。
4、 揭示课题
5、 揭示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区分左与右。
出示书上图片,让学生区分左与右。
出示练习,判断对错
提出要求画一画
提出要求摆一摆
提出要求找一找
出示书上图片,让学生判断小丁丁、小巧分别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
出示学生上下楼梯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位小朋友走的是对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找一找他们在哪里?
请你选择两条路线中的一条,在学校走一走
1、从一(5)班教室门往右转,走到楼梯口,然后左转转到( )
2、从一(5)班教室门往右转直走,到二(1)班,然后左转直走,再右转到( )
3、请你设计一条路线让你的好朋友走一走。
思考手在生活中的作用,并用语言描述。
区分自己的左右手
找出自己身体上像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对的好朋友。
听教师口令玩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区分左与右。
找到自己身边的左与右分别是谁(或是什么),并用语言表述。
看图片区分左与右,并填入空格中。
判断教师出示的三句话是否正确。
根据要求在相应的位置画上相应的图形。
根据要求摆一摆
根据要求找出相应的图片
看图片判断小丁丁、小巧分别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
判断哪位小朋友走的是对的。
走出教室走一走。 关注学生是否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是否调动主观能动性。
关注学生在思考中自主构建,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思考的魅力。
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关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改进。
能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操作活动,明确要求,活动有序。
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左与右
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课,我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数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机器人的小游戏,课一开始,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画一画,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辨一辨、走一走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下课了,学生拿着练习纸去走一走,课已尽,趣犹存。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机器人的游戏……。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如:让学生按一定的位置摆放学具、互相握握手、让学生上下楼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4、不足之处: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我在这方面设计的过程中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例如在最后看一看上下楼梯谁走对了的情景中,有一个学生说上楼梯的小朋友走错了,有一个学生说下楼梯的小朋友走错了,当时要下课了,我就直接告诉小朋友们上下楼梯都要靠右走,然后就布置了作业。其实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时,我要再花一些时间去教学,这样学生体会会更深。
通过这节课的展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会更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挖掘,在备课时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层次更加清晰,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整节课我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刘晓瑜评课:
聆听了陆老师的数学课,受益匪浅,下面从陆老师的课堂组织的有效性一方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教学中,赵老师通过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游戏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
优点:
1、教师教学设计,用心,教学环节比较流畅、自然;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教学语言简练、亲和力强。
2、探究过程活动化,有节奏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教学效果好。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说一说,听一听,找一找,做一做一系列活动认识方向左与右;学生主体性强,思维积极主动。
4、教师引导及时,组织有序。激励评价及时、合理。
5、练习设计针对性、趣味性、生活化强。学生乐见的图画承载问题,抽象知识数学化,练习的处理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6、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及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有用性。
建议:
本节课的活动很多,如果在各环节中学生的课堂纪律好些的话,那么教学会更流畅;说一说生活中的左与右,环节很好,多给学生些时间,学生表现一定更出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