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初步体验分类的思想。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不同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操做、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在活动中掌握按不同标准对物体分类的方法,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分类方法,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不同的分类统计。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把同一事物按照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统计图、统计表
1、看图猜天气:了解天气图标
2、出示天气记录表,提出问题
导语:小明特别喜欢观察天气变化,这是小明对某地区6月份天气的记录情况,看到这张记录表,我想知道晴天有几天?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1:阴天有几天?
预设2:那种天气多?那种天气少?
……
3、尝试统计,认识统计图、统计表
导语:要想知道这些,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导语:那分别有多少天呢?赶快数一数。
导语:怎样才能更加直观的看出这三种天气的数量呢?
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拖拽图片进行统计。
导语:观察这张统计图,它们的起点为什么要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什么行、列要对齐呢?
【设计意图】体会这样整理能防止遗漏和重复,能让人一眼就看清楚。
4、填表呈现数据
导语:这样一来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了?哪种天气最多?有几天?哪种天气最少?阴天有几天呢?分别把他们的数量标出来,这样就更方便了。
5、根据数据提出问题
导语:再来观察一下这张统计图和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导语:再来看看这张统计图,对那些要外出游玩的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预设1:说出各种天气情况的数量,如有15个晴天、7个阴天、8个雨天;
预设2:建议外出游玩的人做好防晒、建议带雨伞……
【设计意图】获得数据不是统计的最终目的,完成统计图标不是统计教学的唯一人物。分析研究数据、掌握事物的主要情况、把握现象的发展态势,才体现出统计的价值。
二、自主探究
导语:你们的建议得到了小明的认可。这一天,天气特别的晴朗,小明准备去爬冶仙塔,在经过一个路口时,他看到了这样的一段场景,请睁大双眼、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1、出示课件:行驶中的汽车
导语:看了这组短片,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有蓝色的车、有黄色的车
预设2:有自行车、汽车
预设3:数了车的数量
……
【设计意图】在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随时收集信息,经过整理才能获得需要的数据,体验简单的随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再次出示课件:行驶中的车辆
导语: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真了不起!那他们各有多少辆呢?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收集这些信息呢?
1)生观察后汇报统计结果。
2)动手操做,确认统计结果。
3)出示统计表,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
3、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复杂的图形
1)练习:用喜欢的符号统计书包的个数
2)展示欣赏同学的作品
【设计意图】体会符号记录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练习巩固
导语:做题可以分为做对的、没做对的两种,那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
预设1:按男女生分
预设2:戴眼镜和不戴眼镜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回顾总结、布置实践作业
1、做对的同学赶快给自己打一个大大的对勾。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做好。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了解一下咱班同学最喜欢都哪类书。
2)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引导学生懂的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统计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学数学的乐趣。